新学期,中小学体育课堂扩容了吗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星

时间:2022-09-09 14:04:33

  刚刚开启的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新课标全面推行。小学阶段一周七节体育课,课时数达到总课时数的10%-11%。早在新课标公布之时,“地位不输主课”的体育课就曾引发大众关注。
       新学期开始,体育课“达标”了吗?记者走访多所学校发现,今年的新学期,除了体育课“焕新”成体育与健康课之外,时间和内容都进一步扩容,体育老师不仅与学生“天天见”,还通过各类兴趣专项,用体育运动助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不少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希望体育课的扩容能够持续下去,并且不断丰富内容。
       一周七节课,“散装”体育学习变得更连贯
       体育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备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体育课在不少学校却很“边缘”,经常因为体育老师“外出开会”“请假”,而被“主课”老师堂而皇之地占据,很多学生有着“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直观感受。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新学期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印象也许要“改观”了。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学生发现,这学期体育课增加到了前所未有的7节课,其中包括5节体育与健康课和2节活动课。而且,每个年级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主题”,如体操、击剑、武术、篮球、啦啦操等。
       过去,有限的课时让老师在教授各类运动项目时,只能零散地教一些动作,学生一学期都不能有一次完整的运动项目体验。如今,扩容的体育课让学校可以从容地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完整地体验所学项目。
       “课时增加也让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安排特色运动项目。低年级培养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高年级则开设短周期课程,包括咏春、羽毛球、射击、攀岩、冰壶等,学生也许可以找到自己终生热爱的运动项目。”卢湾一中心小学综合学科教导助理、体育老师陆倍倍告诉记者。
       在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新学期一堂活力满满的篮球课就点燃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传球、运球、跑篮、组合技术的学习,成为课堂教学重点。“体育课新课标强调对一个项目的完整学习和体验,就是希望让学生在丰富的应用情境中提升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抗挫能力等素养。”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技术加持,让体育课助力学生的学业提升
       当高科技赋能体育课,被改变的还不止体育课本身。信息技术“加持”下,体育课不仅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能助力学业提升。
       在宝山区求真中学,操场跑道边竖起了AI(人工智能)装置。有了这些装置,无论学生在哪条跑道,也无论跑步速度如何,设备都会准确识别学生的成绩,并同步形成数据。这学期,学校还新增了集捡球、发球、记录、分析于一体的“智能乒乓训练营”和“智能体测室”。“借助这些智能化的设备,不论是体育课还是体育测试、比赛,我们都可以全程记录学生的身体数据,为每个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与锻炼处方。”求真中学校长陈明宏表示。
       卢湾一中心小学自主研发的“云手表”,除了能帮老师收集学生的运动数据,还让体育运动真正成为学习的助推器。陆倍倍告诉记者,比如,练习射击需要学生屏息凝神,有助于学生提升专注力,此时心率也会随之降低。老师会让一些平时专注力较弱的学生去练习射击,并且监测他们的身体数据,一段时间下来,有些孩子不仅专注力提升了,也从中学会了让身体和大脑放松的方法。
       不仅让学生动起来,更培养学生终生的运动习惯
       相比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的体育课更注重专项训练。上海体育学院附属金山亭林中学高一新生的第一堂体育课,就是前往学校体育创新素养基地,利用各类仪器,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自己的身体数据,为接下来的体育大专项教学做准备。
       学校还依托上海体育学院的高校资源,开设了大学相关的体育先修课程,并建设“体育与健康”“体育与科学”等慕课资源,让学生在各项课题研究和学习中丰富体育素养。有学生在加入《普通高中非上课时间运动习惯调查研究》的课题研究后,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体育课不仅要让学生动起来,也不仅要通过运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重要的是把体育与健康的理念落实到每个孩子的行动之中,让运动成为他们一辈子的习惯。”上海体育学院附属金山亭林中学校长阮旖表示。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