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风采录 | 勇于开拓!中山医院心内科教师团队为我国心血管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2-09-07 14:29:01

2017年,教育部启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五年来,上海高校教师传承黄大年精神,踔厉奋发,继首批1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后,第二批又有8个团队榜上有名。

他们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和小育一起,领略他们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团队建设上的闪亮风采,品读他们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教师团队的故事。

图片

葛均波院士与导师陈灏珠院士及团队成员合影

1999年,团队带头人葛均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辞去德国Essen大学血管内超声室主任的工作,回到母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任职。在葛均波的带领下,团队逐渐发展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奋发有为、勇于开拓的科教团队,为中国心血管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和后备力量。

01

以德育德,积极推动中国医学人才培养

为了积极推进国家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团队带头人葛均波院士作为主编,组织并带领包括团队成员在内的众多国内医学专家编写了第八版和第九版《内科学》教材。团队中绝大多数成员均身兼教师和医生双重身份。作为教师,团队全体成员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平均每人每年为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授课1-2门。作为导师,团队着力提升学生医学技能,同时培养科研思维,强调科研诚信。近些年,团队累计培养研究生200余名,其中包括为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的少数民族骨干学生20余名。

医本仁术,德乃医本,团队带头人葛均波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新冠疫情发生后,他在写给全体学生的一封信中强调“在这次战役中,没有旁观者”。葛均波身体力行,先后报名参加第二批和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团队成员均积极参加线上问诊,身体力行诠释医者担当。

02

科技兴医,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

葛均波团队多年来一直在为实现全民心血管健康努力奋斗。团队立足国家卫生领域重大需求,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广泛布局,重点攻关,开展辐射整个心血管疾病事件链的防控研究。

团队先后承担了包括 “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建立建设包括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病毒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技术与器械创新单元、“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近10个,主要成果总计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发动全团队的力量,积极投身“健康中国2035”,助力中国心血管防治战线建立,促进中国心血管事件拐点早日到来。

03

历久弥新,积极促进中国医学自主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长期以来,团队在葛均波的带领下,致力于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在血管内超声研究、新型冠脉支架研发、支架内再狭窄防治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提升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

团队带头人首次提出血管内超声诊断易损斑块的定量指标,已成为动脉粥样斑块性质识别的重要标志;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使心肌桥的检出率由冠脉造影的0.5∼2.5%提高到95%以上,并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研发的国际首个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显著减少了传统支架的血栓发生率,该新型支架已在全国超过900家医疗机构获得应用,出口十余个国家,成为中国国产创新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该成果2006年被评为“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两项优秀研究成果之一,并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研发成功我国首个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Xinsorb”,引领了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支架在国际上发出的最强音。在技术创新方面,葛均波也率领团队成员多次实现业界首次:2005年,国际首创“逆向导引钢丝技术及其捕获技术”;2010年,实施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2012年,应用MitraClip完成国内首例经皮二尖瓣成型术;2013年,实施国内首例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2014年,完成国内首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2015年,完成世界首例深低温冷冻消融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2018年,完成世界首例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2021年,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介入术。

图片

葛均波院士团队开展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

独行快、众行远,为了推动中国医学创新的整体进步,2015年葛均波与团队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医生为主体的创新团体——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目前该创新孵化平台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医生创新平台之一,推动了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进程。

04

团结协作,实现团队可持续发展

团队以严谨的学术学风、融洽的导学关系、积极向上的朋辈氛围、全方位的发展格局,获评2021年度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团队始终围绕国家卫生健康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搭建了发现、研究、解决临床问题的平台与载体,着力解决当前重大疾病防控难题,并充当我国医疗器械创新的排头兵,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单元立项。

本轮疫情期间,团队也以实际行动书写医者担当。今年3月22日起,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式全面接管的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成为新冠肺炎救治临时定点医院之一,葛均波院士担任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远程会诊专家组组长。4月初,他牵头多学科专家团队为一名93岁重症老人进行会诊。众多专家针对患者基础疾病情况、肺部CT表现、心衰、肾衰、血压不稳、贫血等问题及病情演变展开认真讨论,并给出后续诊疗意见。病区医生根据专家组会诊意见迅速调整诊疗方案,经过团队的努力,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日趋平稳。疫情期间,像这样和生命竞速的故事还有很多。根据患者情况,专家组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一人一策,做到“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全力以赴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医疗安全。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协力发展的团队,葛均波院士领衔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教师团队仍将继续为团队成员和学生搭建攀登学术前沿的阶梯,做他们成长成才的巨人之肩。


素材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