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英文期刊首发,华东政法大学展开法治建设国际传播研讨会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陈炼

时间:2022-09-05 10:27:16

9月2日,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英文期刊首期出版发布会暨中国法治建设国际传播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总编辑黄文艺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image.png

《法学》英文期刊坚持政治性和学术性相统一

据介绍,《法学》是国内创刊时间较早、办刊时间较长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60多年来致力于向世界讲好“中国之治”背后的法治故事,推进中国特色法治文明与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交流互鉴。以《法学》英文期刊首期出版发布会暨中国法治建设国际传播研讨会作为华政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的序幕,体现了华政坚定法学研究自信、阐释优秀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决心和信心。

郭为禄指出,《法学》英文期刊创办,要坚持政治性和学术性相统一,提升回答中国之问的能力;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增强回答时代之问的魄力;要坚持“中国话”和“世界语”相统一,提升回答世界之问的传播力。“希望《法学》能够继续弘扬优良办刊传统,坚持开门办刊、开放办刊,既要依托华政法学等学科专业力量,更要重视拓展与国内外法学界和法律界的沟通交流,努力出精品、创一流,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英文期刊,让高质量的中外法学优秀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研讨会上,《法学》主编胡玉鸿介绍了《法学》英文期刊目前的建设情况,《法学》杂志于今年3月推出英文法学学术期刊(Law Science)季刊,7月初,进入世界著名数据库HeinOnline的法学期刊核心库(Law Journal Library)和“法治中国”主题文献库(China Law & Society)。《法学》英文期刊将定位在“中国问题、中国视角、中国立场”,在选稿内容方面侧重介绍中国法治建设成就、研究中国法治问题,宣传中国学者对相关国际法律问题的看法和研究成果。

闵辉指出,英文《法学》杂志的发行,是展现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步的有力举措,是上海不断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有力支持,也是展现华政法学研究国际化水平能力的有力印证。对中国法学研究的国际化传播,他提出三点希望:要强化政治引领,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国际影响力贡献学术力量;要强化对话思维,推进中国法治与世界各国法治的交流和互鉴;要强化示范效应,以《法学》英文期刊作为新平台,形成示范效应,提升中国法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

徐炯鼓励《法学》编辑部继续努力,提升中国法学学术的国际影响。他提出三点期望:政治站位要“高”,面向国际发行的高端学术期刊,应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政治责任。期刊建设要不断创新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立场态度要“明”,面向世界传播的国际学术期刊,要始终坚持“中国问题、中国视角、中国立场”的办刊定位,始终聚焦“服务中国法治话语体系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使命宗旨,搭建好中西法治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部署规划要“远”,《法学》英文季刊的出版和发行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为后续更好探索中国学术的国际化水平提供了启发和启示。

“希望华政以《法学》英文期刊为支点,推动更多中国法治研究成果走出去。”徐炯说。

image.png

与会专家共探中国法治建设的国际传播

首发仪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就中国法治建设国际传播进行学术研讨。

黄文艺指出,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法治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英文法学期刊是深入推进对外法治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提升我国法治国际话语权和传播力上承担重要功能。要用国际上听得懂、传得开的专业话语讲述中国法治成就。

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主任、《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常务副主编吴坚指出,英文学术期刊既是中国与世界创新前沿交流融汇的平台,又是展现中国学术创新成果、面向世界树立增强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平台。以《运动与健康(英文)》杂志为例,坚持高水平、高起点、开放发展办刊的总体方向,汇集凝聚全球体育科学的顶级专家组成期刊编委会和主编团队,取得了较好的国际声誉和影响。

《中国法律评论》常务副主编袁方就“法学英文期刊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指出,要提升中国法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内容既要体现中国新时代特色,又要满足国际读者的阅读兴趣。传播方式要以国际读者容易接受的形式。要开放办刊,开拓国际市场。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人权法学》主编张永和就“中国的法治文化应该为世界认知”指出,中国今天的法治文化就蕴含了丰富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优秀文化。所以,我们的法治话语、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理论阐释的实践,实践升华的理论,都应该为世界所认知。中国走向世界,学术走出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自办外文学术期刊,是中国学术国际传播的正道。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武大国际法评论》副主编张辉就“中国国际法学英文期刊国际话语权提升的路径”指出,国际法学英文期刊历来为西方掌控着话语权,中国期刊要赢得国际话语权,需要着重考虑议题的设置和引领、期刊的开放性,并应积极利用和开拓各类传播渠道和方式。

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处处长刘军就“‘多元共生、包容共进、和而不同’——大力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包容性法律体系”指出,英文期刊面向的主要是海外读者,因此在办刊过程中,应当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贯彻“多元共生、包容共进、和而不同”的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法律文化,砥砺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不断展示法治中国的建设成就,持续提高中国法治体系的话语权和软实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部副部长张今柯就“法治中国建设成果需要更多国际传播声音”指出,英文法学期刊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还可以助力中国法律文化的域外传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全球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办好英文法学期刊,要保持学术的独立性;要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要着力构建学术命运共同体。

西北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李瑰华就“促进中外法学研究交流,阐释中国法治建设方案”指出,《法学》开设英文版是弘扬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之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要举措,《法学》英文期刊可向世界输出中国的高水平的理论创新成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讲好中华法治建设故事,提升中国在涉外法治领域的话语权,有利于扭转人文社科研究“拿来的多输出的少”的局面,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清华大学法学院 《清华中国法律评论》学生主编邱群然就“学生英文法律期刊与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及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指出,学生英文法律期刊作为法学英文期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子类,具有建设涉外法治队伍的独特作用。学生编辑既能够从中获得学术技能训练,同时接触不同法域的比较研究、各部门法的思维碰撞。通过培养兼具全球视野、本土意识和家国情怀的国际化法律人才,学生英文法律期刊能够从更长远的意义上促进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

德里国立法律大学Diksha Munjal-Shankar助理教授认为《法学》英文期刊第一期内容非常具有可读性,为国际学者提供了鲜少了解的法律面相。随着期刊在网上搜索平台的发布,相信期刊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布拉格国际关系研究所Federica Cristani资深研究员觉得《法学》英文期刊为国际读者提供了独特且有趣的研究视角,首期文章选取得非常好。该期刊副主编及其国际编委会包括来自中国与国外的学者,这确保了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及其对潜在国际投稿人的开放性。

在研讨会的闭幕式上,《法学》期刊主编胡玉鸿教授表示,《法学》英文期刊将认真借鉴同行办刊经验,努力提升办刊质量,宣传中国法学成果,扩大中国法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记者 刘时玉 摄影 陈炼 

责任编辑:刘时玉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