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赴各地,他们是这个夏天的“满天星”|上海大学生的缤纷暑假①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2-08-24 09:53:29

这个暑期,上海高校学子是怎样过的?他们学以致用、走进基层,或是助力乡村振兴,或是为孩子们送教,又或是深入调研、用心科普……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沪上高校学子在这个火热的夏天,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诠释着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穿上大白 夏日战“疫”我坚守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2020级学生陆天琪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看到家乡淮北地区出现疫情反复,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时,主动申请成为一名核酸检测志愿者。暑假开始后,她多次担任村镇全员核酸检测登记员,协助采样登记、维持秩序、提供咨询。正值皖北地区高温时期,而核酸检测点往往设在室外,工作开始不久后便已大汗淋漓,但她从不退缩。从早晨6点到下午5点,只要还有居民未检测,她就会一直保持工作状态。尽管烈日当空,她依然坚守岗位,为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一份力量。

在辗转多地进行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陆天琪深刻体会到医疗工作者与志愿者们的辛苦与劳累,对责任和担当有了更直观的体会。她相信,在大家团结一心的战疫行动中,我们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大仗硬仗。

图片

陆天琪在桃花村参加核酸检测信息登记志愿服务工作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学生约有40名青年学生在暑期积极参与到上海各社区各类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有一批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所长,配合社区完成日常核酸常态化检测服务工作,最终顺利考取核酸采样证。

尽管上海的夏天异常炎热,但不曾影响他们志愿服务的决心。志愿服务中,同学们上半身的衣服时常被汗水浸湿,摘下手套的手也被汗水泡得水肿,但他们从不退缩。

图片

核酸检测现场,同学们协助转运试管

图片

同学们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

2022年8月3日开始,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1电气3班学生马忠孝在家乡新疆伊犁霍城县清水镇城市佳苑城南社区做起了疫情防控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为居民们做核酸。一路上没有空调,没有风扇,没有用以降温的工具,甚至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在汗水的浸泡下,双手都发白发皱,但马忠孝同学却从不言苦。他说,“穿上防护服真的非常非常热,但能够有机会为家乡抗击疫情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再苦再累都值得”。

图片

马忠孝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学以致用 青春书写山海情

在乡村振兴一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上海交通大学“山海情”实践团赴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开展座谈交流,同学们采集水样,开展水质监测,下田采收海菜花,续写“老人与海”的故事。

“访百强乡镇,摹振兴蓝图”实践团走到贵州咸宁,围绕草海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发展进行深度调研。“古迹凌云”实践团结合所学专业,利用数字化手段传播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用数字化技术打破传统文化的边界,以创新的表达方式丰富观赏者的体验,为文化插上“数字的翅膀”和“振兴的羽翼”。

图片

近年来,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管卫兵带领团队长期扎根宁夏,大规模推广陆基生态渔场构建技术,致力于宁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和探索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今年,团队在宁夏继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宁夏第一渔业大县贺兰县的优势产业和重点建设园区——寇家湖。寇家湖园区占地18705亩,经过多年生产养殖,基础条件逐渐落后,水体环境较差,严重制约了特色水产品的产业健康发展。

图片

团队开展寇家湖水生态环境调查

为助力寇家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团队开展寇家湖水生态环境调查,并对园区企业和农户进行走访调研,针对其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帮扶。

在管卫兵的指导下,团队成员抵达目的地后首先利用科学的手段对寇家湖渔业公园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为进一步开展养殖尾水处理工作提供参考。在促进寇家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同时,团队还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帮扶,实现寇家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团队调研寇家湖园区企业

今年8月,上海杉达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隐茶鲜”乡村振兴促进团队实地走访广东潮州和上海两地,希望改进现有共享茶室方案,为探索创新“共有、共享、共赢”的新型茶室模式提供宝贵经验。

图片

团队实地调研

实践团队在参观了解潮剧和非遗潮文化后产生了新思路,借助共享模式,结合文化产业,改进设计了一款“共享茶室”微信小程序,基于传统浏览页面增加了非遗文化和科普宣传的板块,提升了文化体验感,增强了共享茶室的创新性。他们将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共享理念、实践思考等转化为调研成果,借助科技便捷性推广普及茶文化内涵,将茶产业、茶文化与茶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为“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注入新动能,增强了青年群体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图片

实践团队合影

送教筑梦 用知识赋能未来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大二公费师范生陈敏,来自云南省寻甸县,如今她作为华东师大“教育筑梦”计划“寻·梦”实践队队长,和32名师范生一起在自己家乡举办了“寻·梦”五色夏令营,其中有11名是云南籍公费师范生,全体队员线下与线上密切配合,用专业知识和教师技能支援乡村基础教育,为寻甸地区的乡村教育振兴持续贡献“师大青年力量”。

图片

授课中的陈敏

今年6月初,陈敏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招募实践队员;7月暑假起,她和团队小伙伴们经过两周多充分地备课、试讲,并与当地不断沟通,“寻·梦”五色夏令营于7月17日在寻甸金所119小学顺利开营。那天,陈敏不仅在现场联络协调各方,做好线下与线上的无缝衔接,还担任主持人,忙得不亦乐乎。“当我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灿烂笑容,我感觉自己和小伙伴们的一切努力付出都值了!”她微笑着坚定地说。

图片

寻梦实践队调研合影

上海海事大学“筑星”实践队丁梦君、施烨、王景怡等17名同学分为三支小队,分别前往上海、安徽、河南三地的特殊教育学校为特殊儿童送上关怀和帮助。队员们用精心准备的教具协助老师开展康复训练,通过陪伴、交流等方式引导特殊儿童们走出自己的世界。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筑星”实践队对当今特殊教育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重视特殊群体,包容与帮助孩子们,特殊儿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图片

筑星实践队与新野县特殊学校教职工合影

上海体育学院 2021级新闻学专业的唐若雯参加了长三角大学生联合会组织的乡村支教志愿活动,机缘巧合下来到了自己的老家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海洋中心小学开展支教。在课堂上,“小唐老师”跳脱出书本,用同为海洋乡人的成长经历,来让小朋友们试着想象自己未来的样子。唐若雯每节课都会到教室巡堂,对于那些“小刺头”,她会在课间有意地聊到他们的未来,告诉他们多读书的意义。在自己的大学生活时、展示相关照片时,唐若雯表示,小朋友们眼神里的好奇、羡慕、惊讶,都让她放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十年前的她也在憧憬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看到什么美丽的风景。尽管支教时间短暂,但唐若雯希望用自己的经历,给这些正在让梦想发芽的宝贝一点点光亮。“我们都生于海洋乡,未来,我们都会走向更远的远方。”

图片

唐若雯为小朋友上摄影课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