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浸式”企业调查中读懂中国 上经贸大550名师生这样做……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2-08-22 10:50:32

2022年夏天,上海对外经贸大学550名师生组成36支调研队参与第四届“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企业韧性与纾困政策”主题,该项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上海、长三角地区及全国30余个城市的贸易、医药、汽车、食品、建筑、物流、互联网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企业进行调研,探寻疫情形势下的企业困境,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为助力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截至8月上旬,师生调研队已对200余家企业进行点对点深度访谈,对600余家企业进行问卷调研,掌握了丰富的调研数据和一手资料,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助企纾困。

image.png

聚焦企业韧性与纾困,以专业知识服务复工复产

聚焦“电子化学品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在校长汪荣明教授、统计与信息学院院长刘永辉教授等指导教师带领下,来自国际经贸学院、金融管理学院和统计与信息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了第1调研队。该队调研了解到,疫情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很多化工企业表示,面对疫情期间生产停滞、运输受阻等主要困难,企业除了采取应急措施,还在积极尝试产业链转型升级,建立一体化生产线和自动化工厂。结合调研数据,师生们初步形成了关于政策便捷化、减税政策优化、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等政策建议。

由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高运胜教授、统计与信息学院李馨蕾老师带队,来自国际经贸学院和统计与信息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第8调研队,以“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专精特新’企业的案例分析”为题,重点对长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访谈调研。调研队了解到,“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抓手,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链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强链、补链是当前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离不开政府政策扶持和产业链主体的自身努力。

由统计与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刘素贞副教授、信息管理系孟园老师带队,来自统计与信息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和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第15调研队,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企业韧性与纾困政策”展开调研团队结合调研数据,从生产、营销策略、现金流、产业链等多个视角探究疫情冲击对企业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各类纾困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针对性地提出面对疫情冲击时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议。

由统计与信息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董云朝副教授、经济统计系邵扬副教授带队,来自统计与信息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和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第30调研队,深入了解了疫情对信息技术产业链影响以及企业纾困对策,深切体会到信息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以及抗疫的实际行动。

由统计与信息学院司继春老师、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罗文秀老师带队,来自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和统计与信息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第31调研队,以“疫情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工业转型趋势”为主题,对长三角地区企业进行深度访谈调研,调研发现,为增强抗风险能力,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和困境,许多企业做出战略选择,主动寻求数字化转型、提升自动化水平,也有部分企业因疫情产生的高企的人工成本和不确定风险,被动推进数字化转型。

由统计与信息学院吴开尧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吕佳航老师带队,来自统计与信息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第32调研队,对多家上海地区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和研究疫情下“如何构建稳健的物流供应链”。调研团队认为,数字化已经成为构建稳健物流供应链的必选项,队员们将结合调研数据,进一步分析研究疫情期间和复工复产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对物流供应链企业影响状况,探索在疫情之下构建更加稳健物流供应链的实践路径。

截至8月上旬,36支调研队基本完成企业访谈调研,师生们立足学科专业,交叉运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大数据、人工智能、法学等学科专业知识,汇总梳理一手资料撰写调研分析报告,用学术视角分析中国道路,用实际行动诠释真理真知。

据了解,为帮助师生结合企业调研撰写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项目邀请校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智库中心)副院长、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夏玮为调研全体师生写作决策咨询报告作指导。围绕写作要点、框架设计、选题内容、选择“切入点”等方面进行了讲解,进一步明确调研分析报告和决策咨询的发力重点,帮助调研队师生提升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的能力,为“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取得实效奠定坚实基础。

扎根中国大地,深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经风雨、长才干

“访万企”,就是要打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屏障,让师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与企业面对面调研访谈,在直面企业生存发展中结合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思路;“读中国”就是要在深入社会实践中真正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自2022年5月底第四届“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启动以来,各师生调研队发扬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优良传统,对标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疫情冲击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精细化工产业链转型升级——以电子化学品为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锂产业链传导”等30余个自主选题,对600余家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真正扑下身子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入真情境、产出真成果、解决真问题,真正读懂今日之中国,把握时代之脉搏,勇担时代之责任。

第1调研队队长惠思莹表示:“通过这次调研,我们12名学生对电子化学品产业链有了全新的认识,它是化工行业中技术附加值极高的一条产业链,下游涉及智能电子设备、工业新材料等多个新兴业态,是国家近年来重点发展的板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对集成电路企业调研的不断深入,应用统计专业研究生申玉宇感受颇深:“‘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这些词语在一次次访谈中不断被提及。‘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让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论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第一次参加调研的大一本科生李艳平则表示调研过程中的每一个经历都是“挑战”也都很“新鲜”:“调研需要我们自己与企业对接,确定访谈提纲,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撰写调研分析报告。这每一个环节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在企业访谈的过程中,我实实在在接触到了大学课堂中接触不到的一线知识和应用场景,我的带队老师和队员们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

连续4年担任“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的带队教师、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高运胜教授对项目高度评价:“一个项目能够坚持4年,不断优化,踏踏实实做下来很不容易。一方面,带队教师真正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现场教学,把企业调研中的鲜活资料和数据带到学校课堂和教学研究中,推动教学改革、提升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企业调研,了解真实的企业现状,从数据获取、数据整理、模型建立到最终的报告形成达到了完整的闭环,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党建赋能社会实践,师生在基层一线淬炼初心使命

该项目坚持党建引领赋能项目实施,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成立第四届“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临时党支部,遴选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加强政治引领和保障。

支部一方面围绕党史学习、思想领航、心理疏导、国情教育、科研训练、创新实践和凝聚力建设等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创新支部组织生活方式,开设系列专题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助推重大项目圆满完成。

6月30日,临时党支部以“脚步丈量大地 逐梦贸易强国”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党课,吸引项目组师生,校内外学者等近600人同上一堂党课。校长汪荣明以“脚步丈量大地 逐梦贸易强国”为题开设导课,他回顾了贸易强国发展历程,带领师生感悟新时代的召唤和上经贸大人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名誉会长王亚平和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上海)、上海海关统计分析处副处长李计融分别以“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坚持发展与开放不动摇”和“立潮头 观未来——上海外贸发展的基本逻辑及未来走向”为题授党课。主题党日活动和系列党课的讲授进一步激励参与调查项目的师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以党建领航助推“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取得高质量成果。

image.png

项目注重发挥党员师生的“头雁”领航作用,校领导、院领导、“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知名专家教授、青年学术骨干、管理干部、思政教师等组成一支党性强、素质高、作风硬的指导教师队伍。70余位指导教师牢记初心使命,在带队调研过程中精心指导、全程把舵,与学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经历风雨、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淬炼初心,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生动场景,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

据悉,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于2019年起打造“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师生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走向基层,面向真实的世界开展经济研究,用研究成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参与感、获得感和成就感不断提升,民族复兴的使命感也在社会调研中得到锤炼和升华。

记者 刘时玉

责任编辑:刘时玉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