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 | 幼有善育、志愿填报、“双减”、暑期生活……市教委主任王平做客“民生访谈”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2-07-13 23:10:28

今天(7月13日)上午,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做客2022上海“民生访谈”节目,不仅在“新政抢先知”环节中,介绍了本市将建设嵌入式、标准化的社区托育点“宝宝屋”的新举措,还就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新政抢先知】

推进社区托育点“宝宝屋”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更好推进“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更好适应家庭带养3岁以下婴幼儿的规律和特点,今年我们将会推进建设社区托育点“宝宝屋”,为3岁以下幼儿家庭提供便捷的临时托、计时托服务。

“宝宝屋”上海话的谐音就是“抱抱我”,非常形象生动。

社区托育点“宝宝屋”的建设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模式柔性嵌入。

宝宝屋可以依托社区党群中心、文化中心、为老服务中心等综合设施灵活设置。在其中加一点安全保障设备,改一点生活照料设施,多一点游戏探索区域,增一点开放温馨的空间,营造一个整洁、安全、温馨、便捷的育儿场所。宝宝屋也可以嵌入在托幼园所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等地已先行开展试点,受到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在“十四五”期间,全市街镇“宝宝屋”覆盖率将达到85%,中心城区街镇覆盖率将达到100%,每年为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不少于12次的免费照护服务。

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将致力打造普惠优质、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体系,依托幼儿园办托班、社会力量办托育机构、社区托育点“宝宝屋”以及遍布社区的科学育儿指导站等资源,优化托育资源结构,构建“15分钟托育服务圈”,让幼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悉心的照护,让城市生活更加有温度、更加有活力。

关于童心、童趣、童年

主持人:今年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说,过去五年,“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而对未来的描述中有一句话特别动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天真的童心、烂漫的童趣、快乐的童年。您怎么理解这个概念?

王平:今年市党代会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特别精彩,也特别感人,很温暖。尤其是报告里提到:“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才,是千家万户的共同心愿。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些都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航标,让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奋。教育系统承担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重大责任,是民生所系、民心所向,我们一定会把党代会为教育描绘的美好蓝图转化为“施工图”,遵循教育规律,答好市民关切的“民生题”。在全社会关心支持下,我们会全力以赴,“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天真的童心、烂漫的童趣、快乐的童年,让孩子们茁壮成长”。

关于中高考

主持人:王主任,您今天上节目特别有意义,上海中考昨天刚刚落下帷幕,今年中高考的总体情况怎么样?

王平:本市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近5万人,参加中考的考生人数近11万人,都与往年基本持平。我们将于7月15日公布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7月23日公布高考成绩,8月20日公布中考成绩。

今年的中考、高考非常不容易,在这里我首先要特别感谢广大考生。同学们两次遭遇疫情,不得不两次经历居家学习,从线下到线上,肯定会有诸多变化和不适应,但很多同学都表现出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在配合做好各项防疫要求的同时,以高度的自律、高昂的热情投入学习。我特别想对考生们说:你们在应对疫情和高温“双重大考”时,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人生答卷,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很棒。

其次,我要特别感谢家长们。中高考期间,我在市级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能实时看到各考点外的送考家长们。这几天真的是高温酷暑,烈日之下,很多家长就在考点外等候,跟孩子一起“战高温”。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孩子的期待和挚爱。真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也很辛苦。我特别想对广大家长说一声谢谢,因为正是你们的理解、配合和坚持,才能让孩子们平安健康地走进考场。

我还要特别感谢老师们。疫情突如其来,也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挑战。这些平时在黑板上写下洋洋洒洒板书的老师们,纷纷转型学习线上教学新技能,变身受欢迎的“主播”。而线下复课后,他们又变成“全能选手”,既在课业上给考生们复习应考补缺补差,又在心理上帮助孩子们尽快调适。老师们辛苦了!

同时,在疫情背景下,怎么组织好考试,呵护好考生,实现平安考试、健康考试、温馨考试,教育部门和其他各部门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比如,为了做到“应考尽考、不漏一人”,市、区专门设置了隔离考点和多类应急考点,为感染新冠肺炎的考生和密接考生、次密接考生提供考试保障。中高考那几天气温都在37摄氏度以上,这些考点的工作人员都穿着密不透风的大白防护服,衣服都湿透了,但为了考生,他们无怨无悔地坚守着。

又比如,每个考点外,都有公安和交警值守。一方面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另一方面,万一有考生遇到紧急情况,他们都第一时间给予援助。

再比如,这几天连续高温,为了保障中高考考场空调能够高效、平稳运行,电力部门前期对全市所有中高考常规考点和备用应急考点组织了2轮特巡检查,并对可能存在的备用容量不足、不间断电源配置不足等隐患问题及时整改。

不仅如此,考场防疫、专用核酸采样点建设、出租车接送考预约、气象信息服务、考场周边环境清查、良好舆论氛围营造、应急管理等工作,涉及卫生、交通、气象、生态环境、住建和宣传、网信等十多个部门,正是大家的齐心协力,才能确保中高考的安全平稳有序。举个例子,中高考为了确保考场降温,除了每个考场都开启空调外,我们各考点还准备了近660多吨冰,辅助各考场防暑降温。

有一句话说,“所有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这里特别要说一声:谢谢大家,辛苦了。

主持人:考试结束,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志愿填报了。我们先来说说高考吧。您有什么建议给大家? 

王平:对于高考考生来说,首先要关注重要时间节点。有意向填报综合评价批次志愿的考生,需要关注招生院校的综合评价试点招生简章,于7月15日前完成综合评价批次的报名。有意向报考军队、公安、消防院校的考生,需关注后续安排,完成体测、体格检查、面试、政审等考核选拔流程;报考强基计划和本科提前批次中采用综合评价方式招生院校的考生,需根据招生院校具体要求参加后续确认和校测等环节。

7月28日-30日,我们将组织所有考生填报本科阶段志愿,包括综合评价批次志愿;8月起,市教育考试院将开展投档录取工作。请考生密切关注市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上海招考热线”了解后续相关信息。

主持人:前些日子我们报道了“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的新闻,这背后是大家对志愿填报的高度关注。结合长期的工作经历,您对大家的志愿填报有什么提醒?

王平:高校志愿的填报是在上海高考考试成绩公布后开展的,考生应在考试结束后,及时了解高招相关政策以及志愿填报的要求,结合自己学业情况、兴趣特长、专业志向对自己心仪的目标高校和相关专业的招生要求有个初步意向和了解,待高考成绩公布后,可根据“一分一段”对应自己的考分,同时参考往年招生情况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选择。针对填报本科阶段志愿提醒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仔细研读由市教育考试院出版的《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一书,了解各高校招生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和计划数等报考信息。同时,为辅助考生在线检索院校专业组和专业,我们开放了高考志愿辅助填报系统,考生可以利用辅助填报系统模拟填报本科志愿。

二是填报前要特别关注相关院校的《招生章程》,注意学校招生专业对单科成绩、外语语种、身体条件和学费等方面的要求。

三是用好参考数据。为便于考生填报志愿,市教育考试院将公布考生高考成绩分布表;综合评价批次线上入围考生成绩分布表和各综合评价批次招生院校线上入围考生高考成绩分布表;艺体类专业统考合格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分布表、专业统考成绩分布表和投档成绩分布表,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四是积极关注官方招生咨询公益活动。我们将陆续开展志愿填报网上咨询活动、直播咨询服务、“我们一起填志愿”直播活动。相关活动信息请关注市教委和市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和公众号信息。

最后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权威招考信息,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为维护考试招生秩序和网络环境,教育部协调相关互联网平台联合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对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属地高校注册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等在互联网上进行统一权威标识,以便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识别,获取权威的招生政策和服务信息。

主持人:今年是中招改革的第一年。那今年参加中考的考生接下来有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事项需要注意?

王平:今年是中招改革落地的第一年,在招生日程安排上,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志愿填报、自主招生工作均在中考后、成绩发布前进行。其中7月13日起开展自主招生批次相关工作,包括志愿填报及综合测试等环节;7月13日至24日由各区安排进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批次和统一招生批次的志愿填报;8月8日起开展名额分配综合评价批次相关工作,包括招生高中现场综合评价环节;8月20日市教育考试院发布中考成绩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各类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今年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工作预计将于8月底前完成。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今年中考结束后,部分考生可能还需要名额分配综合评价等相关招生活动,请广大考生及同住人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和自我健康管理,尽量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聚餐、不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及时关注招生学校发布的相关信息。

听众王女士:今年是上海中考改革后招生录取第一年,作为初三学生家长,我特别关心“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具体如何实施?

王平: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是本轮中招改革推行的新的招生录取办法。这种招生办法仅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录取中实施,在招生计划安排的时候采用名额分配的方式,在招生录取时采用综合评价录取的方式。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包含“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和“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两大类。符合相应条件的学生均可填报1个“名额分配到区”志愿和1个“名额分配到校”志愿。“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时,是以区为单位,依据学生的中考总成绩和招生学校给出的综合考查成绩的总分排序录取;“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时,是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学生的中考总成绩和招生学校给出的综合考查成绩的总分排序录取。

招生学校实施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时,不仅要看学生的中考总成绩,还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进行综合考查。招生学校的综合考查成绩满分为50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综合素质评价赋分(满分40分),由招生学校根据学生所在初中学校提供的《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评定结果进行赋分,“合格”即得40分,“不合格”的结合《纪实报告》情况酌情扣分;二是现场综合评价赋分(满分10分),由招生学校采用现场综合面试形式进行打分。各招生学校的名额分配综合评价招生方案已于6月下旬公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进行志愿填报。填报名额分配志愿的学生请及时关注市教育考试院和招生学校后续发布的各类信息和相关时间节点。

主持人:今年的中考志愿填报和往年会有什么不同?您有哪些建议?

王平:对于刚参加完中考,即将进行填报志愿的学生,我们有这样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大家密切关注“上海教育”“上海招考热线”等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各区招考机构的官方平台,大家一定要以官方渠道发布的考试招生信息为准。

二是请学生和家长注意,今年中招学生的志愿填报统一在考后进行,其中“自主招生志愿”在市级平台填报,“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志愿 ”和“统一招生录取志愿”由各区组织填报,三类志愿可以兼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志愿在填报确认完成后均不得更改或放弃。学生在报艺体类学校招生志愿、中职校部分须面试或测试专业志愿时,须通过相应的资格确认或面试测试后,才能填报相应志愿。

三是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确保填报时招生校的简称与招生代码对应一致,也要特别注意各类志愿招生批次的顺序,如被前一批次的学校或前一位序的学校录取,则其之后的志愿将自动失效。

总之,填报志愿就是一次学生生涯规划的过程,学生和家长都应基于对考生本人学业水平、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自我认识和对高中阶段学校办学特色、育人目标的全面了解,合理设置自己的升学发展目标和路径,做好生涯学涯规划。对此,我们也在初中学校中强化了学生生涯教育和指导,学生和家长如有相关问题,可以及时咨询学校或所在区的招考机构。

关于在线教育

主持人:受疫情影响,本市中小学从今年3月12日起全部调整为在线教育。这次的在线教育总体情况如何?

王平:今年3月份,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再次启动了大规模在线教育,全市1547所中小学、156万余名学生通过20余个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互动,总体情况平稳有序。这与广大教师的用心用情、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家长的积极配合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在此要特别对大家的艰辛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从本次在线教育实施情况来看,随着本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快速适应在线教育模式,有过居家在线学习经历的师生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线上学习经验,2020年实施在线教育时拍摄的1万余节“空中课堂1.0”视频课资源和2021年聚焦重难点讲解、高频高质量问题答疑拍摄的“空中课堂2.0-名师面对面”视频课资源发挥了基本保障作用。三个多月来,我们不仅建立了一套多方协同、高效运行的在线教学保障机制,建成了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空中课堂”视频资源体系,而且还涌现了一批功能齐全的教学互动平台,创生了3000余个在线教学互动优秀案例,创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

在线教育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本市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效,聚焦在线教育的高质量实施。同时,在中高考延期的背景下,面向毕业班学生复习备考需求,我们还推出了“空中课堂3.0-学科精要·名师点拨”视频课资源,聚焦总复习目标,以专题辅导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分析提炼学科思想方法、核心概念,提升复习效果和知识应用能力。

当然,相比于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在教学组织、课堂互动、质量把控、检测反馈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学效果也会因此打折扣,同时居家学习的过程也给家长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添了不少麻烦。我们注意到一些家长们在网上反映的对线上教学质量的担心,请大家放心,我们会对孩子们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强化,还会持续升级互动平台功能,加强在线教研,优化授课方式,不断改进完善。

主持人:记得2020年的第一次大规模在线教育,很多老师是第一次尝试“主播授课”,当时的课程有很多也处在探索阶段。今年遇到什么新的挑战?  

王平:第一,由于奥密克戎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导致全面启动在线教育的准备时间短、任务重。举个例子:3月11日下午,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3月12日起全市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教育部门实施在线教育的准备时间只有两天。市教委连夜召开各区教育局局长会议,各区第二天也就是周六一早召开了学校校长会议,下午各学校召开教师会议,晚上安排全市所有班主任在同一时间(18:30)通过各教学平台或会议平台召开家长会,同步实施模拟演练,进行压力测试。市电教馆等部门紧急扩容“空中课堂”服务器,协调各运营商做好网络等基础设施保障;全市中小学校都在周末加班加点,制定实施方案,选用互动平台,组织教师培训;各校教研团队仅用一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3月14日起的第一周在线教学课件的准备。为确保万无一失,我们还安排上海教育电视台准备了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在3月14日当天播放,以应对在线开课第一天万一发生网络故障时,让全市孩子通过收看电视节目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最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在线教育的平稳有序进行。

第二,此次实施在线教育的时间更长。为了能够保持长时间在线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学习兴趣,各区、各校均对一日教学安排进行了精心设计,各级教研团队也在在线教育的组织、实施等方面加强研究、指导,强化学生在线学习的活跃度和参与感。

第三,面向学生群体类别更多。除了居家学习的学生外,还有在集中隔离点的学生、在方舱接受治疗的学生,为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组建市、区两级教学团队,分类施策保障线上教学质量,特别是对隔离的学生、在方舱接受治疗的学生,做好个性化辅导,让学生、家长放心。

第四,师生对在线教育的互动要求更高。随着近两年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组建了在线教育专业指导团队,在已有的“空中课堂”基础上,促进教师积极探索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多样化整合应用,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辅导,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直播互动教学。

此外,部分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到防疫工作中。我们的教师在这段时间非常辛苦,白天要上网课,空余时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晚上批改、反馈作业情况。同时,他们还要经常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

第五,疫情期间全市各行各业都居家在线生活工作,在线教育网络保障难度更大,技术保障更为复杂。我们在市经信委、市通管局、市大数据中心的支持下,协同东方明珠、电信运营商以及各在线互动平台企业,确保网络顺畅、技术平稳。三大运营商在网络带宽扩容升速、增设重保专线的同时,累计为23万师生用户赠送免费流量包,为3.7万余户家庭提供宽带升速服务。在此也向各家单位再次表示感谢!

关于“双减”

主持人:“双减”政策实施一年以来,上海落实情况如何,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王平:自2021年7月底“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已实施近一周年。经过市、区、校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学校落实“双减”方面,我们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构建良好教育生态,让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积极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方面,我们主要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完善政策体系,我们出台了“双减”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配套的培训机构设立与管理《实施办法》和分类《设置标准》,形成教育部门总体牵头协调,科技、文旅、体育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综合执法的治理格局。二是完成压减任务,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备改审”和“重新审核”完成率达到100%,机构总数从3093家压减到265家,压减超过91%,基本实现“大大压减”的目标。三是促进健康发展,从安全保障、培训材料、从业人员、活动开展、预收费资金监管等多个方面提出规范要求和相应标准,督促指导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对于家长,也特别温馨提醒:一是暑期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留出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让他们充分享受假期。二是确需参加培训的,报名前要仔细核查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包括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等,看看实际培训内容是否与业务范围相符。三是在报名缴费时,要特别关注预收费是否缴入预收费专用账户(账户名称要和机构名称对应,并且标有“预收费专用账户”等字样),大家付款一定记得一次性不要超过3个月或者60课时,仔细查看合同条款后再签订,学科类培训机构还要关注是否符合市政府指导价(政府指导价在发改委的网上有公布)。四是报名后,要根据实际培训情况确认销课进度,并多去查询剩余课时和预收费余额(不仅要在培训机构提供的网站或者小程序上查询,还要在为机构提供预收费资金托管服务的商业银行这边查询、核对)。五是要同时妥善保存好合同和缴费凭证,这些是后续退费维权的重要依据。

家长在报名参加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避免对家庭造成各种损失。

主持人:在这次疫情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现象,一些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的生活劳动技能大大提高了。教育部今年上半年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劳动教育在本市中小学校开展的情况如何?

王平: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伴随着孩子们的一生,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中小学阶段扎实有效的劳动教育对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创造价值的源泉。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劳动教育,2020年就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持续谋划推进劳动教育。

我们专门开设了相关课程,每周有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课,通过劳动实践课程,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的培养。在开课的同时,我们还设计各类主题活动,注重校外劳动资源开发,积极协同30多个委办局、16个区,以及一批社会公益组织等共同助力劳动教育,目前,已经签约建设了2100余个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87万余个实践岗位。

我有一点想特别强调,劳动教育不是光靠一门课程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把劳动的观念深植入孩子们的心中,家校社合力尤为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现在已经是暑假了,孩子们居家时间增多,正是家长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好机会,家长可以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家校协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要让孩子们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关于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

主持人:我们一直说“幼儿是最柔软的人群”,而作为上海的民心工程之一,“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也一直受到关注。我注意到,“新增普惠性托育点”今年再次成为为民办实事项目,而今年的数字是60个,半年过去进展情况如何?

王平:幼儿作为最柔软的人群,需要我们最大的呵护。市教委牵头的“新增普惠性托育点”实事项目今年已经是连续第四年落实开展。在前三年每年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目标提高到了60个,尽力满足更多适龄幼儿家庭的需求。我们3月底确定了具体点位共68个,全部是在幼儿园开设的托班,计划共计新增托班81个,新增托额1500余个。普惠性托育点的改建工程基本都是在暑假期间开展,各区进行了教师、保育人员线上培训等工作,同时也紧盯实事项目的工作节点,调整好工作节奏,做好全面复工复产后的建设工作准备,将按计划在9月底完成建设工作。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落实“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完善本市托育服务体系,今年我们将会试点探索社区托育服务,充分利用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嵌入式、标准化的社区托育点“宝宝屋”,为1-3岁的适龄幼儿提供就近就便的临时托、计时托服务,着力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

主持人:王主任,去年来“民生访谈”时您曾说:2022年会在2021年基础上再增加200所托幼一体幼儿园。目前这项工作的进度如何?

王平:幼儿园开设的托班是最受家长欢迎的一种托育服务模式。为了更好地回应家长需求,市教委以落实新增普惠性托育点为抓手,要求新建、改扩建的幼儿园原则上都要开设托班,同时在现有的幼儿园中挖掘潜力开设托班,在确保小班幼儿入园的基础上,托班能开尽开、应开尽开。近一年来,本市已新增了154所幼儿园开设托班,托幼一体园所数从571所增加到725所,到2022年底全市将有不低于50%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在2021年基础上增加至少200所开设托班的幼儿园。

主持人:除了孩子入托,现在不少家长对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的需求也很强烈。市教委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王平:为更好地服务本市婴幼儿家庭,满足他们科学育儿的多元需求,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探索建设科学育儿指导“15分钟生活圈”。集聚各类资源开设数量更多、布局更合理、服务更专业的科学育儿指导站。目前,900多个科学育儿指导站已经覆盖全市各个街镇,为适龄幼儿提供一年10次的公益免费科学育儿指导。

二是打造“进楼宇、进园区、进场馆、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新模式。扩大科学育儿指导的覆盖面、知晓度、感受度,把资源送到家长身边。2021年以来,我们在商务楼宇、社区活动中心、妇幼保健医院、上海图书馆、各级各类幼儿园等开展上百次“五进”活动,均受到家长好评。比如,我们在附近商务楼宇云集的BFC外滩金融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育儿活动,包括游戏互动、亲子阅读、玩具漂流等多种内容,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最前沿的育儿资讯;我们走进静安区白领驿家,利用午休时一杯咖啡的时间,特级教师和年轻的白领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和孩子一起适应人生第一次集体生活”,聚焦隔代养育、幼小衔接、幼儿发育、营养膳食等家长关注的领域推出系列讲座。

三是延伸科学育儿指导的年龄段。我们升级了“育之有道”APP和“上海科学育儿指导”等平台,将科学育儿指导的内容从0-3岁为主扩展到孕期-8岁儿童家庭。今年“育之有道”的用户和访问量大幅度增加,线上用户已超过50万,尤其在疫情期间,推送了内容丰富实用的服务信息,有效地支持了家长居家育儿。

另外,今年我们将把科学育儿纳入一网通办“出生一件事”中,扩大育儿指导的受益面、提高指导服务的精准度,让所有的家庭在迎接新生命的同时即可享有公益、便捷、贴心的服务。

听众杨先生:王主任好,我的孩子在静安区一所小学就读。下午三点半以后学校的“课后服务”为我们接娃回家解决了实际困难。但“课后服务”时间除了把孩子留下来做好看护之外,还有哪些举措能让“课后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更大帮助吗?

王平:为提升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今年我们研制了《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促进面上学校更好地开展课后服务,提高学生和家长满意度。除了作业辅导,对学生开展面批之外,倡导学校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补差补缺,适当安排针对性帮助。我们突出强调要以活动的丰富性来增强服务的吸引力,安排多种类型的素质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综合利用各类教室、体育运动场馆、图书馆等教育教学空间资源,充分利用各类教师的业余爱好、特长,设计各类创意活动,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体育游戏、劳动实践等“玩中学”“做中学”活动。引进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提供课后服务,比如试点全资国企“小荧星”参与课后服务,提供“菜单式”涵盖歌、舞、演、艺、体200多种全门类艺术课程,配置优质师资。目前,“小荧星”已为14个区的40所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开设覆盖21个专业的105个兴趣班,覆盖学生4000多人。

新学期,我们将指导区、校对照《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完善课后服务工作方案,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我们也会总结和推广有效的课后服务做法和经验,提高面上学校实施课后服务的水平。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最近,有学生毕业,也有新的幼儿园、中小学生要走进新学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就读教学品质高、离家近的学校,能遇到善待孩子、教学专业能力强的老师。而我们上海也一直在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工程,为了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上海接下来还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王平: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我们实施义务教育招生改革,公办就近入学、公民同招、民办超额摇号等举措,在“入口”上促进促进生源布局和入学机会的均衡。今年是新中考后实施招生录取改革的第一年,大家也关注到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比例较以往有明显增加,为不同类型、办学水平的初中学生提供了相对公平的升学机会,有利于促进初中的优质均衡发展。

下一步我们还将从以下五方面努力:一是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校舍、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教师配置与收入标准、生均经费等“五项标准”,进一步升级学校办学条件。二是大力实施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围绕教育教学这个关键环节,实施学区、集团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通过备课、教学、作业、教研、质量监控的整体设计和运行,打造新型教学共同体。三是强化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的带动效应,在做好第二轮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突出对乡村、大型居住社区和“五个新城”的带动。四是提高公办初中办学水平,在实施好第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基础上,谋划和实施新一轮强校工程,不断提升公办初中的基准线。五是推动各区加快创建优质均衡发展区,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整体优化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生态。

关于职业教育

主持人: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了,其中普职选择问题很受关注,有不少家长关心,如果学生选择了职业教育,他们以后的发展会如何,成才道路又是怎样的?

王平: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自颁布以来,确实引起了广大民众对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人才、技能人才培养培育的关注。随着上海产业经济的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上海新一轮的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国家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共同愿景,技能成才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我们常说,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学生按照自已的特点、兴趣来选择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是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每位学生其实都有他们的特长,有的学生会将做题当做休息放松,有的学生习惯动手琢磨搞创新,我们不能因此评价哪种学生好或不好,因为学生他们自身的快乐是最重要的,他们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学着感兴趣的内容,心情是愉悦的,身心是健康的,动力是持久的,这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所以对于选择职业教育的同学,我们的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当然,家长们也会关注到孩子们选择职业教育以后的学历通道问题。都希望在毕业以后能够继续深造。我们上海的职业教育同样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升学通道。上海已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纵向衔接的体系框架。学生和家长可选择的类别也是非常多样的,我们目前已有的长学制人才模式有: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中本贯通、高本贯通等。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打通应用本科到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升学之路,进一步畅通职业教育类型通道。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最鲜明的特征是产教融合。不少企业坦言,长期与学校的深度合作,让企业更直观了解学生的培养质量,给了他们足够的用人信心。近几年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职业教育就业的形势是非常乐观的,充分体现了产教共同育人的成果。

其实,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在我们身边是随处可见可感的。目前,上海职业院校有1400多个专业,为上海全面建成“五个中心”、打造“四大品牌”提供全方位的技能人才保障。举例来说,由上海商学院与世界排名第一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合作举办的上海商学院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去年开始首届招生。通过模块化、进阶式、重实践的“洛桑模式”培养,首批酒店管理学院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场景浸润、专业基础”前两个阶段,正在开展第三阶段为期半年的“岗位沉浸式”的全职实习,73名学生已被东湖集团、锦江集团和携程等企业所属的93家酒店争抢开展教学实习。

可以说,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升学有通道,就业有方向,发展有保障。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未来可期、大有可为。现在的关键是转变我们的观念!

关于暑假生活

主持人:中小学生已经迎来了暑假,很多家长最关心的是:今年暑假,孩子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可以参加?如何能过一个安全、健康的暑假?

王主任:我们积极联动市文明办、团委、妇联、未保办、校外联办等多个部门,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策划设计多样化、兴趣化的假期活动供孩子们选择。

我们已通过“上海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陆续推出“未成年人暑期活动菜单”,内容涉及博物馆云参观、家庭厨艺技能“云交流”“云展示”、职业体验、主题观影、亲子阅读、兴趣学习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暑期是家长与孩子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时机,我们特意设计了很多居家亲子活动,供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参与。我们倡导家长在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带着孩子从空调房走出来、从电子游戏上停下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发展兴趣、增长才干,在密切的亲子关系中,调节身心,增进情感,关爱家人,关心社会,热爱国家。

主持人:现在已开始放暑假了,您对中小学生的暑期安排有什么特别提醒吗?

王主任:暑假期间,我们特别提醒孩子们,安全第一!首先要注意疫情防控安全,不到中高风险地区,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尽量不参加非必要的聚会等活动,少去人员密集或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

对于确有需求到外省市的情况,要向学校做好报备并须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外出期间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提前了解离沪与目的地的相关防疫要求,提前做好行程规划。第二,外出期间要牢记防疫“三件套、五还要”,配合做好体温检测、出示健康码、核酸证明等防控措施。第三,在途中家长和学生要做好行程记录,若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及时联系乘务人员寻求帮助,并如实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旅行和居住史。

特别提醒,本市中小幼师生员工开学前14天必须返沪,并在沪开展自我健康管理。

安全无小事,都要从自我做起。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外,暑假期间同学们还要十分注重其他各项人身安全,特别是交通安全、防溺水、居家安全、网络安全等,在遇到困难或烦恼时,主动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开心过好每一天。

最后祝福孩子们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暑假。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