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Tony老师”、创作战“疫”诗歌……战“疫”中的青春力量(四)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2-06-10 16:40:49

疫情期间,上海高校无数青年学子或化身“大白”“小蓝”,或发挥专业所长,凭借一腔热血、无畏勇气和非凡智慧,为所热爱的校园和城市做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行动践行青年担当,用汗水谱写青春赞歌!

跟着小育一起来看战“疫”中的青春力量吧。

编制“团长指南”,传好接力棒

图片

第一次团购花了3天时间,包含280斤大米,49板鸡蛋,34箱牛奶。半夜12点多,王舒婷和志愿者们终于发完了所有物资。此后,她又主持了几次团购,遇到了各种问题:小区团购政策可能会有变化,商家可能会跑单,居民可能会填错地址信息,货品可能质量参差不齐,居民可能要求退款等。王舒婷经过几次复盘之后,决定总结经验和教训,让其他想做团长的住户可以少走弯路。

图片

王舒婷制作的订单表格

作为群主,除了当团长,王舒婷也会负责群信息的日常维护,帮助大家制定一些团购规则,划分不同职能的分群。这个时候,群里常有人向她请教如何开团。如:开团需要注意些什么?用什么接龙?如何做好防疫环节……王舒婷将团购分为4个步骤,罗列好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点,加上网络上其他团长分享的参考资料,总结成一份“团长指南”文档放到群里供大家自主查看学习。比如准备工作要充分;在联系发货环节要主动多次提醒商家及时发货,避免产生变数;关键的防疫消杀环节,分货过程确保无接触、无聚集,杜绝物传人的风险。

图片

王舒婷所写的“团长指南”

有了成体系的规章制度和“团长指南”,陆续有十几个住户加入了团长队伍。群里的邻居们都觉得这样分摊下来更有秩序,大家也更能理解团长和志愿者们工作的辛苦,也能够在多量少次的前提下选择一些不同的物资。

“我可以,让我上!”

校园封控时,很多人遇到了理发难的问题,曾经的部队生活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21级本科生何友全掌握了理发这一技能。封控期间,他变身“Tony老师”,主动为套间同学理发,让同学们精神昂扬、神清气爽。

图片  

无独有偶,同为退役战士的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马文斌也第一时间报名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他还和在健康观察点做志愿服务的其他师生党员,主动申请成立师生联合临时党支部,为同学提供线上服务,并通过编写战疫歌曲、拍摄视频、楼层送餐等形式,凝心聚力、同心抗疫。

马文斌说:“那段时间,在物理距离被隔断的时候,音乐便成为了一股暖心的力量,可以触达人心,于是我编写了战‘疫’歌曲《东川以北的春天》,希望以此带给同学们一些鼓舞!”

图片  

“在实验B楼饲喂采摘,科研人帮科研人!”

吴红霞,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动物营养与环境健康实验室张美玲教授课题组研三学生,校园实施封闭管理后,她和搭档周楠楠,一直忙着在实验B楼帮助同学们转运紧急科研用品,饲养和培育实验动植物。

起初,封闭在实验B楼的人很少,吴红霞原本以为可以安静地做毕业和求职准备,没想到,这场“守候”任务重、责任大。

首先,是一波又一波科研用品的转运,最紧急的是毕业生同学需要转运电脑,完成毕业论文撰写。那些天,她和唯一的搭档周楠楠常常往返于一楼和五楼,和保安沟通借钥匙、打包物品、写好标签,最后归还钥匙。

图片

毕业生转运物资统计表

转运物资完成得差不多的时候,照顾实验动植物的任务接踵而至。实验B楼有很多的课题组,基本都饲养和培育着实验动植物。宣布封闭管理时,大家都还没有赶到实验室,因此照顾这些小生命的任务就落到他们肩上。

吴红霞的实验研究对象是鱼类,对其他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规则并不清楚,所以需要和这些动植物的“主人”保持视频沟通,了解它们的生活规律。在这期间,他们照看的实验对象们从植物到动物,从原生动物到哺乳动物。“多亏师妹,感谢!辛苦了!”“感谢感谢,实验b楼之光!”……吴红霞和周楠楠收到许多这样的感谢。

图片

吴红霞为番茄浇水   

有一段时间正是吴红霞参加面试的高峰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试讲,但她还是坚持抽出时间照护这些动植物。她知道科研不易,实验材料十分珍贵,“科研人帮科研人”,这让她一直坚持下来。

居民们点赞这位靠谱小伙

连续两个多月工作,协助社区完成核酸筛查40余次、团购生活物资90余次、转运分发物资3000余箱……提起这个小伙子,居委都为他点赞。他就是华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季申泽。

季申泽所在小区进入封闭管理后,作为一名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他第一时间报名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除了上网课和学习,他把所有精力投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

图片

每天不到6点,季申泽就和居委干部们开始一天的防疫工作。在核酸检测过程中,他热心指导不会查询核酸码的居民操作手机;在收集抗原试剂盒时,他认真检查抗原结果。

后来,季申泽主动请缨到小区门口站岗,守好小区“第一道防线”。清点消杀、登记造册、卸载货物、分拣传递、楼道配送都是他的工作日常。他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商讨生活必需品的采购工作,协助居委干部规范生活物资采购,保障小区居民物资采购的安全、经济、快捷。

图片

为了让各类药品能够及时送到居民手上,季申泽通过微信群主动联系,特别和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逐一对接需求,再通过网上云配药、网上抢单和去社区医院配药等方式,尽己所能地保障社区居民配药“不断档”。

大学生创作诗歌传递战“疫”力量

前不久,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0级研究生狄逸寅创作了一首诗歌《力量》,献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勇士,传递战“疫”温暖与力量。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类207班相苹钰朗诵了诗歌,信息工程学院电信212班单苗苗制作了视频。让我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共同守“沪”!

战“疫”是崭新的成长体验

疫情期间,父亲在乡下参与防疫工作,母亲作为医生每天奔波于各个小区和检测点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家住奉贤区的上海体育学院19级体育教育专业的许辰诺也报名成为了社区抗疫志愿者。

图片

小区核酸检测六点就启动,许辰诺需要更早起床,帮助布置核酸检测地点;为了维持核酸现场秩序,她要在全小区都核酸结束后才能休息。每次一站就是五个多小时,许辰诺说:“我是体育生嘛,这些都是小事情,回去按摩几下就会好很多。”

图片

一次核酸过程中,一名小朋友做完咽拭子后着急地在口袋里掏着什么,许辰诺想要引导他赶紧离开时,小朋友却从口袋里“变”出了一根棒棒糖递给医生,这让包括许辰诺在内的工作人员心生感动。疫情期间,平时来往较少的居民逐渐熟络起来。每次核酸检测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对爷爷奶奶总会走过来拍拍许辰诺的肩膀对她说:“大学生就是好啊!”许辰诺说,这些温暖与美好是她终身难忘的经历。

青春在“疫勇军”中闪耀光彩

上海正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上海商学院商务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11的学生谢鸿飞倍感自己此前一个多月的忙碌都是值得的。

疫情来袭,“保供”成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静安区一支民间自发、完全公益的物资保供团队——“疫勇军”应运而生。“疫勇军”,取名自见“疫”勇为。最早提出这个倡议的,是谢鸿飞的母亲谢丽。

图片

母亲一方面联络保供物资,一方面招募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倡议发出后,很快有不少人从四面八方而来。虽然由于学业原因,工作日没办法全天候参加“疫勇军”,但谢鸿飞还是抽空投入抗疫战斗。一个多月以来,她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400小时。她主要负责的是社区公益团购的客服以及联络居委两个环节,经常上完网课完成作业后,转身就投入志愿者服务。

周末,谢鸿飞经常早上5点半就开始忙碌。微信、电话几乎一刻不停,一天拨进拨出200多个电话,手机上充电线都没拔下来过,时常忙得不可开交。

图片

谢鸿飞在线上调配物资

让她欣慰的是,团队的战斗力是无穷的。仅5月3日一天,“疫勇军”就配送了数量巨大的大米、肉和蔬菜。谢鸿飞说:“虽然身体很累,但是内心很充实。为人民服务真的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就如军人一般践行使命,召之能来、来之能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帮助弱者,大爱无疆,为你点赞”“不愧是医学院出来的,优秀,为你点赞”“代表商管和物业感谢你们”……看着微信里弹出来的一条条信息,潘凯凯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来自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的潘凯凯,是18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班学生。进入大四后,为了实习方便,他租住在绿地乐和城。疫情以来,他在网上看到一些老人求助的报道后,产生了和朋友一起购买生活物资捐给独居老人的想法。

在物业的帮助下,潘凯凯对楼栋老人的居住情况进行了统计。接着,他通过学长提供的渠道,按照物资至少能生活三天以上的方案采购了杭白菜、生菜、黄瓜、胡萝卜等100多斤蔬菜。经过前期的辛苦付出,最终成功为20户老人配送了物资。

图片

图片

有一天,一则信息跳出来——“可以帮老人买药吗?”潘凯凯很爽快地回复:“可以的,这个当然没问题。”他和朋友再逐一询问,经排查有部分老人的药快没了。他通过互联网平台下单,第一时间把药送到老人手里。购买这些物资和药的钱都是潘凯凯自己平时省下的积蓄,老人心疼他,一定要付药钱,潘凯凯只收了药物的费用,自己承担快递费。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家在这个时候都很团结。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相比,我做的这些事算不了什么。”

图片

图片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