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0个直播间有何魅力,让这群高中生不想离开忘了时间?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陆梓华

时间:2022-05-25 12:02:02

复旦大学化学系赵东元院士带来主题报告 讲座截屏

雨天的午后容易让人昏昏欲睡?如果有一份丰盛的知识“下午茶”,谁都会精神一振!今年,上海中学一年一度科技周“复旦学术日”活动改为在线形式举行。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复旦大学化学系赵东元院士带来主题报告《化学与未来能源》外,从“福尔摩斯的三重倒影”,到“液滴飞溅中隐藏的奥秘”,从“脑疾病与药物研发新策略”到“金融衍生品定价的概率学方法”,20名来自复旦大学不同专业的青年学者,邀请同学们走进各自直播间,预览前沿科技之光,探寻人文情怀之美,更分享治学为人的心路历程。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和互动时间,让宅家许久的同学们意犹未尽。

高一年级科工班的魏兰沣已经明确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脑科学。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命科学学院李朝阳博士后的《脑疾病与药物研发新策略》讲座。魏兰沣不仅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从讲座中看到了预防疾病和挽救患者的曙光。“我相信,在无数学术先锋不断地钻研下,我们终将理解生命之秘。”魏兰沣说。

因为听朋友提起过在做有关材料学的课题,高一学生唐子衿选择了走进材料科学系王楠博士后的直播间,去“探秘电池”。唐子衿坦言,自己平时是所谓“专注校内”的学生,很少把目光放到课外内容上。这场讲座让自己升起了学习了解材料设计的兴趣。“在这次讲座之后,我会更愿意去探索新的领域,学习未曾接触过的知识,也更愿意深入研究一些看似‘用不上’的技能。”唐子衿说。

走进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张晓寒博士后的直播间,高二年级的袁嘉昱没想到,这场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讲座,是从“抢菜插件”这一生活问题引入的。“老师生动地讲解了逆向工程的众多技术,从黑客的视角带我们观看现在网络上的众多漏洞,并介绍了不断进化的守护安全的方法和两者之间的军备竞赛。生动的讲解,让我看到了未来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无限可能。”

听了新闻传播学院李梦颖博士后关于“数字人文”领域的讲座,高一年级的吴桐第一感觉就是“和想象中的新闻学不太一样”。“原来学新闻不只是学如何采访怎样写稿,还可以通过和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从媒体中去研究社会现象。”让吴桐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一张图片,不仅只是凭第一感觉,还可以追溯到它的发布者,有时可能会完全改变对一个画面的认知。

“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一直以来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且一直都成为世界难题。因此即使未来不一定在环科领域研究与就业,我还是想要并有幸能有机会听听专业人士对高见并充实自我。”高一年级况如城说,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石岩博士后《“双碳”背景下的资源利用新途径》的讲座中,自己除了获得新知识,更被老师展现出来的专业素养与研究精神所吸引,也激发了对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向往。

高二年级顾晨菲对管理学科的内容很感兴趣,但之前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因此,她选择了聆听管理学院蔡健明博士后的讲座《一起向未来——重新认识管理的价值》,“管理学还可以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联系,可以扩展我的知识面,提高我的能力”。

据悉,自2014年起,上海中学在每年5月开展“学术周”活动,在高校助力之下,学生可以就科技、人文等领域与教授平等对话,也在聆听和互动的过程中,锻炼思辨能力与创新素养。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