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6天以校园为家,17万步+通话400分钟......他们是战疫一线的华理共产党员!

来源:文汇网

作者:吴金娇

时间:2022-03-21 10:22:26

1.jpg

“我是党员,我请战!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护卫校园安全!大家安全再顾小家!”这是华东理工大学保卫处徐汇校区技防岗负责人马昱弘的誓言。从3月2日到3月18日,马昱弘已连续16天以校园为家,坚守在工作岗位。他带领监控室工作人员经常奋战到凌晨,在海量数据中查阅出录像资料800余小时。尚在读小学的儿子因思念父亲画下一幅画。“爸爸最棒!爸爸加油!早日回家!”

马昱弘是华理人的缩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给予学校温暖的守护。他们是老师,是学生,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面对疫情,他们挺身而出,用微光燃成炬火,用行动践行着校党委在《致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一封信》的要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17万步+通话400分钟

学生党员冲在第一线

学校实施闭环管理后,化学学院精细化工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应用化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承霖第一时间请缨,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一周的时间,李承霖在校园里走了17万步、通话时长超过400分钟,参与了7次核酸检测工作以及物资搬运、食堂引导、给在寝室健康观察的同学配送餐食等志愿者协调工作,“辛苦了”“谢谢”成为了他近日的社交高频词。

在严密的防护措施下,每次工作结束,李承霖的身上都会留下一片片汗渍,脸上也留下了口罩的勒痕,但他认为,这都是华理人最美的战“疫”印迹。他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和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我将继续带领支部党员参与志愿工作、带头服务群众,当好疫情阻击‘先锋队’。”

2.jpg

作为学生党员,体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万杰积极报名参与了志愿服务,协助奉贤校区老师高效有序做好核酸检测的组织工作。此外,他还组织参与了“口罩劝导小分队”,在用餐取餐高峰期,提醒同学们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守秩序、不拥挤,一起筑起校园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27名辅导员成为

最重要的“可移动”力量

奉贤校区闭环管理后,驻守校园的27名园区辅导员便成了最重要的“可移动”力量。10天7次线上会议,3次全员核酸检测,2次定点楼宇核酸检测,还有数次校内隔离点核酸检测......这个平均年龄27岁的党员团队,用日夜的守护为奉贤校区12000余名同学筑起校园防疫墙。

“同学,请将口罩戴好。”“同学,做完核酸了吗?”“同学,今天的饭还可口吗?”......在闭环的校园,他们是老师,是楼长、围合长,也是信息员、志愿者组长、“流调专员”。他们走进宿舍,将同学们的每一条反馈记在心上,为了第一时间回应诉求,即便在休息时也会秒接电话。

当然,在这场“大考”中,除了片刻不敢放松的“硬核”防控,年轻的团队也有年轻的温柔。不少辅导员开通了视频号,用形形色色的生活分享和线上音乐会传递力量,表达与同学们共同守望的关切。园区心理老师开展了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组织“花梨i暖心”线上支持小组,带领学生从冥想、解压练习中发掘生活中的美好点滴,舒缓疫情下的心理压力。这些“花絮”,让闭环生活下的人们拉近了距离。

“我们27个人,陪同学们一起在校园静待花开。27岁的我们,希望你相信,‘爱’总会不‘期’而至。”园区辅导员们如是说。

凌晨的“逆行” 

准爸爸的牵挂

疫情就是命令,3月10日凌晨两点,研究生工作部的戎思淼老师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逆行”进校,冒着风险逐一接驳密接人员到指定地点健康观察。之后的几天,在全校师生核酸检测的现场、在深夜密接人员转运途中、在防控物资调配运输的路上、在封闭管理楼宇管理的群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而让他牵挂的,不仅有身边的同学们,还有怀孕5个月的妻子和在吉林老家的父母。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偶尔给家人打个电话,得知父母家人一切平安,最近是让他最快乐的事请。

“真正体会到那句话,那扇许多人因为居家隔离而走不出的‘门’,正是防疫一线工作者日夜期待而回不去的‘家’。”戎思淼说,“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希望疫情之后的春天依然姹紫嫣红。”

铁汉也有柔情。作为保卫处徐汇校区治安交通岗负责人,王昀老师在新任务、新情况发生时挺身而出,积极奔赴第一线。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组织需要的时候,必须义无反顾地冲在防疫第一线!”

楼宇需要封闭管理时,他必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组织安保队员拉警戒线、封锁楼宇各出入口。学校组织核酸检测时,他就带领安保队员现场维持秩序。每天,他带领队员在学校周围进行不定时巡逻,力争做到不留死角。

维护治安时,他是铁汉子;对待师生时,他是热心人。校园闭环管理期间,许多学院为学生大批量采购的方便面、牛奶等物资只能配送到大门口,每当看到有大批物资来到,王昀就会主动帮忙联络运输工作,和安保队员一起帮忙搬运,让这些物品尽快送到学生手中。

博导主动请缨成志愿者

教师为学生就业护航

像这样的故事,在华理,还有很多。校园启动疫情闭环管理时正值深夜,忙于工作的化学学院王海丰教授却因此滞留在了校园。尽管突发疫情打断了他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但他很快调整好心态,迅速开展起科研工作,与研究生讨论课题和论文,撰写国家基金人才项目申请等材料。

在充实的工作之余,作为党员,王海丰主动请缨成为了化学学院的防疫志愿者,他和学院领导一起检查实验室安全,和学生志愿者一起为在寝室健康观察的学生送去慰问物资。“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出行的脚步,却不能阻挡我们科研的脚步。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疫情一定会被击垮的! ”王海丰说。

3.jpg

战“疫”当前,教师不忘护航就业。陈伟杰是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老师,也是此次疫情防控一线的“战士”。一次次核酸检测现场,从白天到黑夜,从晴天到雨天,他的嗓子沙哑了,眼睛也熬红了。时间最长的一次,他11个小时没有吃饭也没有喝水,感觉时间从未有过得漫长!然而,他又想起第二天上午还有预约就业指导咨询的同学,就马上给他们发了消息:“明天线上不见不散!”

抗击疫情不松懈,就业服务同样不断线。身在校园,心系毕业生的求职,陈伟杰和同事们开启了一系列“云就业、云咨询、云课程、云招聘”等线上就业服务,持续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降低疫情影响,全力保障毕业生又快又好就业。

4.jpg

“今天上午,和预约的学生做完了咨询,准备了网课,学校的盒饭很实惠,南门的郁金香盛开了,办公室旁柳树长出了新芽,一切都在好起来。”陈伟杰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条感想。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