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未来!看上海高校的冬奥故事

来源:上海教育

时间:2022-02-07 17:46:59

独属于中国的24节气倒计时、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晶莹剔透的冰雕五环、手手相传五星红旗、满眼最美的中国红……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正式开幕,各项比赛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开幕式到比赛日,从科技助力到人才培养,上海高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参与冬奥、助力冬奥。一起来看上海高校的冬奥故事!

上海交通大学

在本届冬奥会的筹备中,上海交通大学通过自主研发硬核科技,倾情演绎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师生活动,助力冬奥会顺利举行。

在“科技冬奥”的号召下,上海交通大学高峰教授领衔,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组成的足式机器人研究团队设计研发了六足滑雪机器人,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它不仅能高速滑雪,还能自己规划最优路线,并通过无线远程人机交互控制,在真实的滑雪环境中穿行滑雪人群,让大家体验和机器人一起滑雪的乐趣。

交大自主研发的六足滑雪机器人

点击视频查看↓↓↓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童清艳持续跟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冬奥全球传播服务平台研究及应用示范”,以推动冬奥赛事全球传播服务与精彩、非凡、卓越的办会宗旨深度融合为导向,打造了“冬奥故事”门户网站,以28种语言向世界介绍北京冬奥会,传播中国文化。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士后郝磊,在此次北京冬奥会担任国内技术官员,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负责赛前演练、赛时协作等工作。在博士学习期间,郝磊曾担任中国钢架雪车队中方体能教练兼科研人员,曾随队前往加拿大卡尔加里、上海、辽宁沈阳、陕西安康等训练基地进行训练和工作,曾为中国钢架雪车队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训练和科研服务。在跟队训练期间,郝磊深入学习项目竞赛规则,为北京冬奥会雪车/钢架雪车项目竞赛服务做好充足准备。

郝磊博士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工作期间,努力将科学的体能训练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他将根据所学专业,开展“运动干预心脏健康”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实现从“竞技体育”到“体医融合”的跨越转型,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态度进军新的研究领域。

点击视频,看郝磊博士的冬奥之行↓↓↓


图片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外老师成为首登冬奥的中国冰壶裁判之一!她从三尺讲台到北京冬奥,把冰壶带进校园,从冰壶走向世界!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教学部的李凌姝副教授,目前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担任冰壶裁判员,这是中国冰壶裁判员首次登上冬奥会的赛场。与冰雪项目结缘并一路走来成长为专业性人才,印证的正是“北冰南展”国家战略的成功。此刻,李凌姝走上北京冬奥会赛场,担任冰壶比赛的副计时长。她说:“冰壶为我搭建了走向世界的舞台,北京冬奥会在家门口举办,我不会辜负国家对我的培养,自己的裁判工作要百分百做好。” 

点击视频,看上外老师李凌姝

如何成为首登冬奥的中国冰壶裁判↓↓↓


图片

图片


华大学

旋转上升,犹如丝带舞动飘逸,化作顶端的熊熊火焰……作为历届奥运会中备受关注的元素之一,此次冬奥火炬“飞扬”一经亮相就吸睛无数。东华大学孙以泽团队作为火炬重要部分外飘带(外壳)的关键制造技术提供方,揭开“小”火炬背后蕴藏的“大”学问。小小的火炬背后到底有哪些黑科技呢?孙教授用“高新材料”“高新装备”“高端制造”这三个“高”字来概括,他说这是一次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的完美碰撞。“小火炬承载大能量,我们中国有能力、有技术编织成型高精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看到火炬成功传递,孙以泽教授激动地说,“我们会用科技创新撑起大国重器的脊梁!”

心怀“国之大者”,敢啃“硬骨头”,敢为科研创新“领头雁”,这已经成为了孙以泽团队的科研文化。细数孙以泽团队科研道路上的每一项成果,无不用科技创新诠释着最炙热的爱国情怀。

图片

图片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青年教师张贝思担任编剧的冬奥题材重点剧目《冰雪之名》于今日(2月5日)播出。这是张贝思继《理想照耀中国》之《纽扣》、《冰与火》以后,担任编剧的又一重点题材作品。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青年教师张贝思能够参与到这一重点电视剧创作中来,得力于电影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显示了电影学院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态势。该剧由北京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首播,吉林、黑龙江、河北卫视跟播,CCTV8将于2月12日起播出。

图片

图片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以科技助力北京冬奥会人工造雪机的研发。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科技冬奥”项目团队在“多地域气候条件下高效智能造雪机研发及应用示范”这一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一年以来,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实验方面,针对人工造雪多地域气候条件、多运行参数,进行了多次造雪机核心部件内混式核子器造雪实验,测试了雪晶形状和粒径分布特性,分析了核子器成雪条件、造雪质量、雪晶形态及粒径分布等随地域气候条件及运行参数的变化规律,为造雪机核子器气水比调配优化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撑。在赵巍博士的带领下,课题团队一直忙碌在人工降雪模拟室实验研究及项目相关各方线上线下沟通会上,保持与相关科研团队的交流沟通,时刻跟进项目研究进展,交流项目产生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图片

北京冬奥会场地


图片

核子器人工降雪微观形态


图片

上理工能动学院人工降雪模拟实验室


图片

项目团队交流项目进展


上海体育学院

上体学子、北欧两项运动员赵嘉文与越野滑雪运动员迪尼格尔·衣拉木江在北京冬奥开幕式现场共同点燃主火炬。作为唯一入选“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的体育类高校,上海体育学院发挥科研力量优势,投入近百名冬奥会科研保障人员和队伍同吃同住,为单板滑雪队、钢架雪车队、高山滑雪队、速度滑冰队等十多支国家队提供科研保障,并承担了17项“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和课题。学校多名学子担任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的技术官员,三位学子将负责冬奥会期间部分冰壶、冰球、冬季两项等比赛的解说工作。

图片

上体学子、北欧两项运动员赵嘉文与越野滑雪运动员迪尼格尔·衣拉木江在北京冬奥开幕式现场共同点燃主火炬


图片

刘宇教授团队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架设器材


《焦点访谈》专题报道上体刘宇教授团队↓↓↓


图片

高炳宏教授团队为国家钢架雪车队提供多方面的科技攻关服务


图片

黎涌明与美国运动生物力学专家和国家队外籍教练开展越野滑雪生物力学测试


图片

上海体育学院荣获“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称号


上海海洋大学

奥运团结世界,音乐传递祝福。由百名来华留学生组成的留学中国“云”合唱团演唱的中英文主题歌曲《冰雪之望》正式推出,以歌为媒、唱响云端,传递出全球来华留学生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福。经过前期选拔,上海海洋大学两位国际学生加入了留学中国“云”合唱团,他们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2020级食品学院本科生李宏(UMIDJON MANNAPOV)和来自乌干达的2019级信息学院研究生黄巧怡(NABAHIRWA EDWINE)。为北京冬奥会献唱,参与录制的节目登上2022年全球中国留学生网络春晚,让这两位上海海洋大学的留学生感到特别激动和荣幸。李宏说:“唱歌是我最大的爱好,用中文唱歌并不容易,但这个过程很有趣,一切困难都不算什么。”黄巧怡说:“这个过程很有意义,提高了我的信心,也提高了我的汉语书写和听说能力。如果敢于梦想,你就能够成功。”

百名来华留学生倾情献声祝福冬奥↓↓↓


图片

图片


上海师范大学

原创歌曲《我心依旧》MV正式发布,青年男高音歌唱家、上海师范大学声乐系青年教师殷为杰,携手世界拳王、奥运冠军邹市明,著名军旅作曲家胡旭东,著名作词家张海宁共同创作演绎,为冬奥健儿加油,为中国加油!

迎冬奥歌曲《我心依旧》↓↓↓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冰壶队教练徐晓明老师作为冰壶项目裁判直接参与了2022北京冬奥会。他曾是中国国家男子冰壶队队长,手握多座冰壶赛事奖杯,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获第四名,创造男子集体项目最好成绩。他也曾于2018年平昌冬奥会、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世锦赛暨奥运会场馆测试赛中入围到执裁金牌赛的技术官员之列。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冰壶运动也是关系匪浅:学校冰壶队曾多次代表学校、上海市、中国大学生参加各类地区、国家、世界级的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两次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第26届和第29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竞技水平已达全国前列。

图片

徐晓明老师指导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冰壶队队员训练


图片

徐晓明老师在为队员做示范


图片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冰壶队


上海科技大学】 

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开幕,为服务冬奥会现场观众及直播观看观众,一大批“黑科技”将亮相赛场。这其中就包括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虚拟现实与可视计算实验室(VRVC)研发的“自由视点直播系统”。

该系统历时多年研发而成,集成了实验室在深度学习、视频编解码、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核心研究成果,现已部署于国家速滑馆和国家冰壶馆,将在直播期间为全球电视观众提供“时空凝结”“自由切换”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比赛画面。

图片

在国家速滑馆,自由视角采集系统在赛场周围部署了48套4K超高清多视角相机系统,可为观众带来“时空凝结”“自由切换”等精彩比赛画面


素材由相关高校提供

责任编辑:王祺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