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脾气的爸妈,在孩子心里留下怎样的印记?看看这些回忆小剧场,还有小纸条……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 白羽

时间:2022-01-29 11:31:45

寒假过了一周多,面对窝家的“熊孩子”,老母亲们的脾气有没有爆发过?

当爸妈生气愤怒时,孩子们在想什么?发脾气的爸爸妈妈,在孩子们的回忆里又是什么样的?

跟一线心理老师一起看看,这些孩子们记忆中的画面,还有写着孩子们心里话的小纸条吧!

一起来看,孩子们内心回放的“爸妈愤怒时”小剧场:

当没写完作业时,空气突然凝固,

随后是海啸般的“大道理+人生感悟”……

图片

当偷偷打游戏时,灵魂的拷问,

从衣食住行,到未来前途……

图片

当考试失利时,火苗值MAX,

暴怒着吼叫:要改啊,要改啊!

图片

再来看看写着孩子们心里话的“小纸条”:

孩子们对家长也有很多期待,

比如冷静、耐心和鼓励,

孩子说,

“不要大叫,那样我会一片空白……

图片

图片

严厉批评、生气愤怒、暴躁发脾气……这些父母的情绪,人之常情。

殊不知,一些极端情绪支配下的语言,却在孩子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小故事:北北脑海里的那句话

北北是一名九年级的女孩。小学时,北北乐观开朗,即使被同伴拒绝仍能保持微笑,坚持不懈孜孜以求,最后用自己的热情与执着感染了同伴,获得了友谊。

就这样一个有着太阳花一般灿烂笑容的女孩,抑郁了:在久经努力却总达不到理想的学习状态时,“废物”“垃圾”等字眼会像幽灵一样在女孩头脑里反复出现,笼罩她,拖拽她,让她不停地往下掉,让她退缩着……

给小编讲这个故事的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心理老师吴苹(曾在上海市莘光学校任教),她颇为感触地告诉小编,“废物”“垃圾”这些负面语言正是北北的母亲情绪失控时对她说的。母亲愤怒之下的一句无心之言,却成为了孩子日后成长路上一道难以跨越的心坎,让北北在面对困难时不自觉感到力量的匮乏,着实令人心疼。

图片

小调查:超三成家长存在贬损和嘲讽行为

事实上,使用贬损嘲讽语言的家长并不少。

吴苹老师在对近500名六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71.43%的学生家长经常会对孩子发怒。家长生气时采取的惩罚方式中,除部分采取体罚、冷战、责罚等方式之外,有66.47%的家长会采取责骂,呵斥的方式,34.97%的家长会采取贬损嘲讽的惩罚方式。

考试失利、睡觉太晚、打游戏太多等,都是父母愤怒的“燃点”。

对父母愤怒,54.58%的学生能理解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但还有部分学生对父母的愤怒感到害怕、埋怨,甚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

父母的愤怒对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近500名学生中,47.33%的学生表示会更加努力学习、好好表现,从而达到父母的期望;24.10%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愤怒让他对自己感到怀疑,否定自己的能力;15.14%的学生表示已经对父母的愤怒麻木,不为所动;9.17%的学生会更想顶撞父母,就是不按他们说的做。

对孩子说:“父母的愤怒”有个公式

孩子们面对生气的父母,总是紧张、害怕和担心的。

紧张和害怕是认为父母是不容易沟通的,而且在父母面前处于弱势的情况下,难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且一旦孩子进行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后,也担心自己的想法受到父母的指责。

图片

吴苹老师分享了这样一个公式:

父母的愤怒=你的刺激—TA的承受力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父母的愤怒是亲子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孩子的表现或行为超越了父母的承受力时,父母的愤怒就会被激活。学会分析和理解父母愤怒的原因,采取适切的行为,积极应对父母的愤怒,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冲突的发生,促进亲子和谐。

面对家长的愤怒,孩子可以怎么做,吴苹老师给出“三点”建议:

1、停:闭口倾听

父母愤怒时,对父母的回应也会对父母的情绪产生进一步的影响。觉察到父母的情绪比较激动的情况下,要学会积极暂停。

尤其是父母正处在“气头”上的时候,别急着解释,要学会闭口倾听,给父母一点表达自己情绪的时间,“让子弹飞一会”,等父母“气头”过后再进行沟通。

2、探:换位思考

要试着觉察和理解父母愤怒背后还隐藏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比如:我们解释时,父母会因认为是在顶嘴而更加生气,其实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会让父母觉得不被尊重。

分析和理解父母愤怒的原因,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你是父母,此时你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如何做?学会换位思考,采取适切的行为,积极应对父母的愤怒,避免父母大动肝火。

3、爱:理性升华

父母愤怒情绪的背后往往还隐藏着深深的爱与期待。比如:当我们犯错时,父母喜欢去翻旧账,其实是对我们的未来感到担心,期盼我们能在错误中有所成长。也许父母愤怒时的某些方式,让我们有点难以理解和接受。

要知道,就像没有完美的孩子一样,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其实,父母和我们一样也是需要成长的。理解和接纳父母的不完美,也许我们改变不了我们的父母,但我们可以做更好的自己,积极调整自身行为,不断完善自我。

给父母的期待一些回应,我们的努力与实际的行动是给父母的“定心丸”,有的时候父母也是需要“心理按摩”。

对家长说:尽量少用激将法

哈佛医学院研究表明,长期遭受父母吼叫的孩子大脑用于学习和记忆的区域会发生萎缩,让孩子智力受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其学业表现。父母长期的吼叫容易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易爆易怒等负面情绪,出现或胆小自卑,或任性叛逆的性格,严重者甚至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闵行区实验小学心理老师王晨骊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亲子沟通矛盾主要是围绕着学业问题而来的,事实上,家长要对孩子设置合理的期待,增强对自我情绪的觉察和管理。最好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主动陪伴孩子的成长。

图片

面对自己愤怒的情绪,家长也有几条建议可以参考:

1、保持冷静

保持冷静,不要被生气和担心冲昏头脑,虽然这件事情有点难,但要反复告诉自己,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不要让贴标签的话脱口而出。一旦愤怒“上头”,事情就容易失控。

2、传达尊重

尝试用平等的态度面对孩子,听听孩子的心声,我们用尊重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是在给孩子作示范,学会尊重和倾听别人。

3、少用激将法

也许孩子曾经有过没做好的“黑历史”,但不要一股脑儿把过往的问题都倒出来。要记住,少用激将法,问题的关键永远是把问题提出来,促进孩子去思考和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应该指责孩子,甚至否定、打击,因为这样做的潜台词是“我不相信你能做好”。这只能让孩子感觉挫败,并也不能帮助孩子进步。

小游戏 :亲子“心沟通”

在2021年举行的第八届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赛上,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心理老师吴苹执教的《“漫”“话”父母的愤怒》,闵行区实验小学心理老师王晨骊执教的《沟通“心”方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脱颖而出。

两位一线心理老师的课题不约而同关注了亲子沟通,两位老师课上运用到的创意教学活动,也可以“移植”到家庭教育中,成为寒假居家亲子“心沟通”小游戏。

一起来跟着心理老师,做做看吧!

沟通小纸条

有些时候,爸爸妈妈和孩子面对面沟通会显得有些拘谨不自然,尤其是彼此产生冲突,情绪糟糕的时候。这时候,或许一张纸条一支笔就能架起彼此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准备好一张纸和一支笔。在纸上写好称呼,可以是“亲爱的爸妈”,也可以是“可爱的宝贝”。想一想需要和对方沟通的事情或问题是什么?写下“我希望你……(对爸妈或者孩子的期待)”“我准备……(自己的做法)”“我需要……(你需要的帮助与支持)”等。

最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送给对方。

图片

沟通小纸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彼此间的感受、想法和需要的帮助与支持。让爸妈和宝贝一起倾听彼此的感受和想法,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

换位体验

换位情景体验:“我来当爸妈”(晚上10点、作业本上三个叉、偷偷玩手机),请孩子按照这些模拟情景,扮演父母可能说的话或做出的举动。

换位情景讨论:除了看到父母有生气的情绪之外,还有哪些情绪?除了能感受的情绪之下,还能看到情绪背后有什么想法呢?

图片

父母除了生气,还有着急、不安等情绪。让孩子在扮演的过程中,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心情,其实是父母心里有担心作业太晚影响睡眠的焦虑,也有对学习不理想问题想不出好办法的无奈,以及担心未来发展等复杂的情绪。

亲子猜画

在一张A4纸上面,以猜拳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完成一幅画,并一起讨论画出来的图案,以及画画过程中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在绘画的过程中,促进亲子的沟通和默契。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