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附中校长严一平:作为一所高校附中,就要有大学的“影子”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严一平

时间:2022-01-07 14:48:35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依托上海师大,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创设让每一个师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作为一所一流的公办学校,如何理解和落实近年来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作为一所大学附属学校,如何立足于学校定位所进行一系列教育实践探索?

“第一教育”今天分享上师大附中校长严一平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图片

以下为原文:

首先,我想谈谈我个人对于当前教育改革的理解。从中央到地方,为什么要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我想,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了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二是为了解决未来人才的需求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涉及到价值观的培养。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重智轻德”,即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比较看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理想信念与道德品格的培养,这导致了很多问题;

现在,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立德”来“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对于第二个问题,与核心素养和创新精神有关。

以前我们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相对不太注重知识的运用,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我们提出要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我们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培养原创精神,提高原创能力,走真正的独立自主之路,不再受制于人。

理解了国家教育改革的目的,我们才能更明确今后办学的方向,也才能更好地顺势而为。

图片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们上师大附中的学校定位,以及立足于学校定位所进行的一些教育实践探索。

我认为,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定位非常重要。它体现了校长的办学理想,也关乎学校的长远发展。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继续完成国家规定的学科学习,即国家课程的学习;二是准备考入高等学府。

上师大附中作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其定位目标趋向于后者,即帮助更多学生进入高等学府,让他们拥有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我们在思考学校定位时的第一个考量维度。

第二个考量维度是,作为一所大学附中,学校一定要有大学的“影子”。具体而言,就是我们一直所主张的——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课程有更大的选择性、教师有更浓的学术气。

图片

基于以上定位,尤其是“大学附中”的定位,上师大附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德育、课程、课堂、课外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注重课程建设,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注重科研引领,鼓励教师多研究教材、教法,多研究学情、学法,让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在科研中成长,使学校能出现更多的学术型教师。

上师大附中的办学目标是“发展教育——让每一个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我们提发展,不提培养,就是希望为学生、为教师创设更多的平台与空间,促进其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

图片

在课程建设上,上师大附中以轻负担、高效能为追求目标,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重组、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达成新高考的人才选拔要求;同时,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健全人格+现代素养”为功能导向,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着眼于未来的校本课程,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社会生活能力、艺体修养等。

根据学习的领域区分,我们将校本课程整合为五大学习领域:人文艺术领域、科学技术领域、国际交流领域、社会实践领域和运动技能领域。

图片

图片

针对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语文组以课题为抓手,开设了一系列的经典精读课程,在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足、眼界不够开阔,学校开设了景观文化课,先后组织学生赴南京、扬州、镇江、嘉兴、杭州、绍兴等地考察,深入理解中国历史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针对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学校开设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类课程,如生物学科的“益生菌探秘实验”、化学学科的“剑桥化学实验探究”“纳米材料”课程、信息学科的“单片机”课程、物理学科的人工智能等。

我们对课程设计的原则,一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强调在兴趣中有拓展,在拓展中有研究;二是立足学生未来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在未来生活与工作中所必需的现代素养。

图片

上师大附中还采取“书院制”的学习模式,充分依托高校资源,力争打破大学与高中的围墙。学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博雅书院和格致书院的课程建设,为学生带来更多学术前沿的信息。

同时,“书院制”还打破了学生的年龄界限和学科界限。经过学校的课程整合,博雅书院已发展成为融文学、哲学、社会学、历史、艺术等多种人文艺术学科的跨学科学习空间,格致书院建构成为在现代信息技术引领下的物理、化学、数学、生命科学等理科综合项目式学习平台。

两大书院的设置,基于“建设国际化、信息化、有特色的现代大学附中”的学校定位,很好地践行了学校“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促进了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

总之,上师大附中一直致力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德育上,有自主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上,有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在学习上,有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人格和素养的充分发展。


图片由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