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这一年:以“双减”为支点 上海构筑基础教育“新生态圈”

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1-12-30 13:32:38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政策9个全国试点地区之一,上海全面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从家庭作业到校外培训,从课堂教学到课后服务,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变少了,快乐成长的时间变多了。喜人变化的背后,是上海精准发力、系统推进“双减”带来的教育生态的改变。

今天的“2021这一年”年末特别策划,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上海是如何构筑基础教育“新生态圈”的。

盘活校内外资源 发挥学校课后育人主渠道作用

图片

2021这一年,沪上中小学每天下午三点后的课后服务时段,已经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校园时光。“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沪上中小学充分挖掘整合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让课后服务的内容更丰富,选择更广泛。

图片

徐汇区梅园中学在课后服务中以“走班制”形式,为学生提供鼓乐、健美操等体验课程。

图片

奉贤区育贤小学在菜园里开展亲子劳动教育,打开课后服务新天地。

教育部“双减”学校直报系统数据显示,上海参加课后服务学生人数达132.5万人,所有学校都能做到每周5天提供课后服务、每天不低于2小时。这些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

图片

“绣花”功夫打赢“作业攻坚战” 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图片

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轨道”,真正感受学习的热情和成长的快乐。这一年,孩子们的“小”作业中也孕育着“大”育人观。

图片

在长宁区延安初级中学,“研究式学习”成为作业布置的核心理念,并且已经初步形成“活动与制作”“小课题与实践”等五个模块的作业群。告别机械、重复的纸笔训练,学生们的作业聚焦社会现实,考察综合实践能力,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举措。

图片

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学生将申城旧区改造的相关调查写进作业,展现学生对城市更新的感悟和思考。

图片

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赋予师生关系新的时代内涵

图片

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是为了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为了更好发挥教师育人“引路人”功能,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行“全员导师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引路人,哪怕是再微小的烦恼,也有靠谱的“大伙伴”可以倾诉。

图片

尚文中学把校园特色活动——老师为学生写一封“夸夸信”,作为师生日常交流的重要渠道。

图片

卢湾中学推出“导师名片”,鼓励师生在不同地点,以不同活动形式进行交流沟通。“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已经成为新的良好育人氛围。

名师线上面对面加强免费教育资源供给

图片

线下有导师,线上有名师。今年9月,“上海空中课堂”推出升级版,新设《名师面对面》栏目。上海400多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双名工程”团队教师等组成志愿者队伍,通过电视屏幕、在线授课等形式,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截至目前,《名师面对面》栏目累计收视观众已达354.3万。

图片

“双减”撬动育人方式变革构筑合力育人“新生态圈”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图片

今年9月,黄浦区卢湾一中心校长吴蓉瑾,获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殊荣,一个新时代楷模的名字,镌刻进了上海教育史册。

图片

这份荣誉是对吴蓉瑾作为一名教师,扎根基础教育、潜心教书育人、真情呵护孩子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巨大褒扬,也是对全市32万余名教职员工的有力鞭策。上海坚持把打造一支“四有”好教师队伍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关键环节,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成就每一名教师作为办学的价值追求。

从作业到课堂、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社会,基础教育的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上海将“双减”作为撬动育人方式变革的显性抓手,构筑全社会合力育人的“新生态圈”,用担当与智慧书写新时代的答卷。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