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交大“学森挑战计划”……看看沪上这些大学的高中“育苗”项目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曹轶姗

时间:2021-12-21 09:51:56

近日,同济大学-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同济实验班”揭牌。

什么是“同济实验班”?

与之前的同济“苗圃计划”有何关系?

还有哪些高校在高中开设了共建计划?

进入计划的学生将如何进行学习?

同济大学

苗圃计划

根据同济大学发布的消息,复兴高级中学将在此前与同济大学共建的“苗圃计划”基地上,进一步深化合作,依托同济学科优势——

开展“同济实验班”特色人才培养试点,

开设特色课程、组织特色活动、加强交流与培育,

将同济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案融入高中学段的学生培养,

共同选育培养具有厚基础、宽视野、强素质的高水平学生,

为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示范,为新时代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同济复兴”模式。

事实上,去年6月,同济大学就已经与复兴高级中学签约开展“苗圃计划”,复兴高级中学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对接,以“创新团队”形式在科创教育、研究性学习等多个方面开展高中高校创新人才贯通培养。

图片

图片:同济大学微信公众号

同济在2011年底就开始探索实施“苗圃计划”。这一计划致力于为中学生搭建培养兴趣、发现自我的平台,让中学生了解大学文化、大学学科专业,走进大学校园,走近大学教授。

2019年11月,“苗圃计划”升级为2.0版,在原“苗圃计划”“走出去、请进来”的基础上,“苗圃计划2.0”将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努力实现让中学生“处处能学、时时能学”,并把“激发兴趣、引导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作为其核心内容,打造适合中学生的线上学科科普课程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

图片

图片:同济大学微信公众号

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方向。

为将“苗圃计划2.0”落到实处,同济大学通过“7个1”,让每所合作苗圃中学形成系统化、个性化、菜单式的培养计划。“7个1”分别是——

按各苗圃中学特色与需求,帮助中学共建至少1个实验室或实践活动室;

苗圃中学挂1个同济大学“苗圃计划”中学实践基地牌;

各学院(学科类)推荐至少1名优秀讲座(讲课)教授;

组织苗圃中学共同编辑或出版1个(本)面向中学生的学科科普视频或书籍;

学院(学科类)组织1个品牌学科活动,如中学生夏令营、中学生邀请赛等;

学院(学科)形成1个面向中学教师培训的课程安排;

学院(学科)制作1部3至5分钟的介绍视频。

10年来,全国多所高中加入了“苗圃计划”,包括上海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晋元高级中学、向明中学、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嘉定区第一中学、吴淞中学、曹杨中学、奉贤中学、行知中学、七宝中学、控江中学、崇明中学、曹杨第二中学等。

图片

图片:曹杨二中微信公众号

2017年,由同济大学与普陀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技高中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于2017年9月1日正式挂牌筹建。

上海科高每年面向全上海市招收60人,分编为德语理工和英语理工两个独立班级,基础课程与曹杨二中共享。拓展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由曹杨二中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发,合作实施“卓越工程师”连续培养计划。

复旦大学

中学学术实践基地

自2014年起,复旦大学与部分沪上中学试点合作,在高中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新模式,力求建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机制。

这其中包括“走出去”送课程上门的“导师制计划”、微课、博学计划、卓越计划,“走进来”的先修课堂。

“导师制计划”

“导师制计划”,全称是“学术兴趣与素养培育的导师制计划”,2014年复旦大学与上海中学共同开展。该计划希望在高中生学术方向、学术兴趣、学术素养培养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为学有余力、对学术有兴趣的高中生提供发展平台。

大学微课

从早期的“理科班”到2013年开始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再到2017年起开展大学微课,复旦附中实现了“由点到面,由面到内涵”的大学中学人才衔接培养模式。探索打通大学中学教育壁垒方法,实现人才培养方式对接。

“博学计划”

复旦大学与华师大二附中携手合作的“博学计划”,要求学生除了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要认同通识教育理念。

“苏步青班”

从2015年起复旦大学以复兴高中为试验基地,双方共同举办“苏步青班”,实施高中学段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与复旦大学英才培养计划衔接,力求在大学与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上有所突破。主要的培养内容包括数学先修课程、各类项目研究、系列专题讲座等。

图片

图片

今年3月,复旦大学开展面向上海市所有高中高一年级在读学生的“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

该项目为高中生们提供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创新教育机会,培养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前置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周末先修学堂”3月20日上午10点开放报名,仅仅2秒钟,880个名额全部被抢完。

图片

周末先修学堂此次开放的课程以复旦大学十大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依托,在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药学等十大学科开设课程。

学生在周末先修学堂学习课程并通过相应考核获得的学分,在学生进入复旦后,可置换相应通识课程学分。

在此前的实践基础上,复旦大学再次进行新的探索,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于今年5月启动。

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包含“创新素养培育”计划、“未来学者”体验计划、“步青”学术见习营等一项或多项建设,包含一系列从“走出去”到“迎进来”的举措,帮助满足不同层次中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校将在此前已开展多年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基础上,依托学校十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及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的优势教育资源,与全国部分重点中学共建学术实践基地,为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搭建更广的平台。

“创新素养培育”计划

在“创新素养培育”计划中,学校将根据中学的实际需求,委派相关学科教授协助中学建设学科实验室或创新实践中心,指导建设基于此类实验室或创新实践中心的创新实践课程和硬件配置,开展学科师资培训,制定实验管理规范,着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未来学者”体验计划

“未来学者”体验计划是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在中学的延伸。借鉴具有二十多年历史的FDUROP经验,学校将为合作中学提供项目评审专家,合作指导项目实践,让学生通过完整的项目申请、开题报告、实践探索、结题答辩等环节,体验学术研究范式,提高学生探索实践能力和学识素养。

“步青”学术见习营

“步青”学术见习营中,合作中学将有机会组织优秀中学生走进复旦大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近距离感受大学学术氛围。优秀中学生可申请修读大学先修课程和暑期课程,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挖掘兴趣点,在此基础上,见习营将遴选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大学教授课题组进行学术见习,加深学生对大学学术研究活动的感性认知。

上海交通大学

学森挑战计划

“学森挑战计划”以钱学森先生名字命名,志在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料、有内涵的课程,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卓越人才。

图片

图片:南洋模范中学微信公众号

“学森挑战计划”是上海交大建立与高中课程衔接合作的第一次尝试,遴选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学、计算机、法学等六大优势科目和优秀教师团队,培养当代国家战略需要的人才,积极回答“钱学森之问”。

参与高中包括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南洋模范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与上海交通大学联手创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图片

图片:上交大微信公众号

上海交通大学暑期也会举行学生活动,如学森挑战计划创新挑战营活动,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开放共享、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学创互促的教学特色和优势模块,探索大学与中学创新衔接培养模式;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学森挑战计划暑期学术沙龙活动等。

华东师范大学

数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今年5月,松江二中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约共建“数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一体化项目”,借力高校优质资源,加强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育。

图片

图片:松江二中网站

“数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一体化项目”将依托上海市核心数学与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等优质平台,借力华东师范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家资源,探索中学数学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

2018年6月,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附属初中与华东师范大学携手共建“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数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数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数学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20年7月在复兴高级中学签约。

图片

图片:复兴高级中学微信公众号

该项目以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为实验主体,为虹口区培养一批数学拔尖的中学生,同时通过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数学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加强虹口区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从而加快推动虹口教育改革。

项目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熊斌教授团队开展。课程针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同时极具天赋的高中学生量身打造,力求通过对数学课程最高维度的研发,激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热爱数学的顶尖人才。

在虹口区人民政府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支持下,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创设“孟宪承实验班”。

图片

图片: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微信公众号

实验班设立“6+3”学期制,实施华师大短学期修习、春华秋实、我为科狂等特色课程与活动。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和奉贤中学“物理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挂牌,通过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孵育一批有特色的课程。高校和高中联动,建立适合高中生的实验室,以华东师范大学为支撑,以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基地为基础,让更多的学院加入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拓展合作空间。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