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校 | 在交大附中嘉定分校上学,是怎样一种体验?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 程琳

时间:2021-12-16 15:14:20

在嘉定的交大附中嘉定分校,教学楼走廊里摆着精巧的机械传动装置、无皮鼓;活动室墙上记录着傅科摆、科里奥利力等原理的发现过程;在校园草坪的座椅上,你还会找到“薛定谔的猫”等理化知识图……

惊叹其环境布置的巧思之余,学校独特的“科技气质”也会让你流连许久:除了随处可见的科技元素,学生们下课后还可以随时投身科创实验。他们自己设计完成的科创成果连同大气优雅的校园建筑一起,构筑起学校独特的内涵底蕴。

图片

图片

校园内外,随处可见的“科学气质”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的校园。今年,这所学校刚过完十岁生日。

作为“交大系”附属学校,延续交大优势与特色,“科技创新”现在已成为了这所高中的魅力之一。

从“一张图纸”到“风洞试验”:“F1赛车”与STEM课程的深度融合

学校里的STEM课程可以有多好玩?上交附中嘉定分校学生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研究F1赛车的。”

如何研究,研究什么?

● F1赛车的底盘为什么设计得那么低?

● 赛车漂移过程中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 不同驱动方式对赛车的影响是什么?

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在制作赛车模型与研究赛车功能的过程中,逐渐解锁。

而且你设计制作的赛车模型还可以亮相学校科技节,或者在学校专门打造的F1 in Schools展示(校内F1科技挑战赛),和全国优秀的“青年赛车设计师”同台切磋,模拟F1赛车体验,感受“速度与激情”。

图片

模拟F1赛车体验

课程总辅导员介绍,F1赛车制作是一次学科融通的项目制社团拓展课程。F1赛车社的学生要在一学期内,经历组队分工、制定计划、工程设计、研究分析、原型制造五个阶段,最终设计制作出符合F1 in Schools赛事规则的赛车模型。

五个阶段看上去与一般的技术实践课程开展方式差别不大,但是如果你能够近距离地全程参与各个阶段的任务,你肯定会感叹这堂STEM课绝非“浅尝辄止”。

F1赛车制作课程5个阶段的任务细分:

● 根据F1 in Schools赛事规则做出车体设计;

●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3D建模;

● 运用数控机床对赛车元件模块进行加工;

● 准备车身喷漆,在喷漆之前,要确保表面尽可能光滑,为此要给赛车喷上底漆,然后再用砂纸打磨;

● 车身喷绘和彩绘装饰;

● 赛车组装,粘着前翼,把轮子粘在碳纤维车轴上,再把轮子粘上;

● 风洞试验,检查它们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则、质量和空气动力学。

图片

3D建模

图片

不同驱动形式的赛车模型

其中,为了保证专业的课程质量,学校的物理老师、科技老师、软件老师、手工老师还会组建团队研讨课程开展方式,联合为学生讲解项目涉及的物理理论知识,三维建模的软件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技巧,喷绘图案色彩的搭配方法……

从一张图纸到实物赛车模型诞生的过程,同学们像真实的F1团队一样采用同样严谨的形式,学习不同学科知识,拓宽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的思维,提升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

不是一个人的“创新平台”:三大板块课程体系为“全员”赋能

如果说“F1赛车制作”是个别人的“创新平台”,那么学校涵盖三大板块的创新人才课程体系,就可以称为“全员”的舞台。

坚守“思源致远,创生卓越”的办学理念,学校以“科技”为办学特色,实现了“科技特色”课程全覆盖:

创新人才培育课程

●基础性国家课程:渗透长短教育,浸透专题教育

●拓展型校本课程:人文素养培养课程、科学素养拓展课程、人生生涯规划课程,自主创新社团课程,交通大学讲师课程,高校虚拟班,地方科技与人文资源课程

●研究性校本课程:STEAM校本课程,动手实践课程

举个例子,在STEAM校本课程中,除了制作F1赛车模型,你还可以体验前沿的物联网技术,以报纸为材料建设高塔,一探工程建筑背后隐藏的“物理奥义”。

再比如,在高校讲师课里,你会遇到交大、同济等大学教授专家,和他们:学习凝聚态物理、宇宙学、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基本粒子等知识,提前与大学接轨,发现自己的兴趣。

再比如在自主创新社团课程里,你可以自由选择模型社、联合创新社、无人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科创社团,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动手动脑,在科创的海洋里“搞事情”。

图片

图片

学校科创社团活动

当然,强大的设施基础和师资队伍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坚强后盾”。

小编了解到,自建校后,学校一直推进着创新实验室的创建工作。除了传统的自然科学专业实验室外,学校以F1实验室、分子实验室、头脑奥林匹克实验室、木工技术实验室为突破口,进行了创新实验室的创建升级工作。

目前,学校已经建成18个创新实验室,不仅能满足学校内部的基础型实验、拓展型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甚至还成为区域中小学开展科技教学的“重要场所”。

图片

图片

学校科创实验室

从师资队伍来看,学校组建了一支由交大附中校友、嘉定区科研所专家团队、高校讲师团以及学生家长讲师团构成的指导团队,参与学校课程体系的创建和科创课程的实施中。另外,学校也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域教师教学研讨、教学比赛、课题研究等活动,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多方聚力之下,这样的创新课程成为学生好奇心、冒险心、想象力、胜任力的“加油站”。他们逐渐养成交流、质疑和思考的习惯,他们开始发展主动建构与问题解决的能力,持续提升创新素养。学生的科创能力,也让学校教学品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看学校这一串闪闪发光的名片:

部分学校荣誉

● 嘉定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 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活动模范学校

● 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贡献奖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科技实践工作站嘉定分校实践点

● 嘉定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创新工作站

● 嘉定区科技创新教育拓展指导基地

● 嘉定区创客联盟成员校

● 全国OM青少年头脑奥林匹竞赛活动模范学校

从学校向社会的“持续延伸”:把科创进行到底

最近,又是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教育节。在学校西校区体育馆和东校区图书馆里,琳琅满目地布置着F1赛车模拟体验、蜂群无人机舞蹈表演、机械小车大乱斗、生存手环制作、学生优秀科技课题报告展示等多个主题展示区。每个区域,都能看到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观赏体验科创展示项目。

图片

蜂群无人机舞蹈表演

图片

机械小车大乱斗

除了丰富的科技活动,在科创大咖的讲座上,智能传感器、仿生手臂、无人驾驶、人体姿态检测模型、无人驾驶、阿尔法狗……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热词”。前沿科学概念和技术,通过实验装置、科普视频等方式,变得触手可摸了。

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常务副校长曹建华这样评价科技节带给学生的意义: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科技节,不仅要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理论的兴趣,也要通过科创项目在切身实践中体验科技的魅力。

科技节之外,学校还有高校夏令营、科研院所实验室走访、课题交流会、科创讲坛等一系列丰富活动,都是学生展示科创才能、培养创新素养的绝佳平台。

以高校夏令营为例: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触摸梦想——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夏令营、树立科学信仰——交大“瞭望科学”夏令营、传承大学精神——同济大学苗圃夏令营,学生们可以参与到肿瘤治疗,纳米生物技术等生物医学的课题研究,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近距离触摸“国之重器”。

图片

高校夏令营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能够提早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高中进入大学做衔接。学生如果从十六七岁就能够进入实验室、接触前沿科学研究,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许二十、三十年后,他们就能成为各个科技领域的权威。”曹建华校长说。

事实上丰富多元的科创活动,也让学校学生在各个大赛等项目中取得了累累硕果,研究型课题数量逐渐攀升,从2015年的450项增长到2020年的680项,并形成两本学生项目课程研究的论文集。

学校近年部分科创成果

● 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提名奖”“希望之星”

● 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优秀学员

● 第二届长三角中学生数据应用创新研究省一等奖、三等奖

● 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

●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院小研究员

但在曹建华看来,科技教育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参赛拿奖”,而是让学生们在浓郁的科技教育氛围持续浸润中,培养思维、激发创造力。

这也是学校一直摸索的。最近,学校正准备设置每个年级的“科技教育记录单”:每个学生从入学起人手一张,记录着自己在课程、场馆、实践中的收获的成长。

“我们会持续探索创新素质培养模式与学业管理、评价模式等方面工作,让科创因子、科创思维在每一位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