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学劳模班”、引导学生传承匠心!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这样做……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1-12-01 11:34:40

本网讯(记者 刘时玉)每个劳模都是“一本书”,翻开这些厚厚的“学生们将解读到什么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11月30日,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全国劳模、市级劳模走进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17个班级,与学生“零距离”对话。

从当学徒给师傅打下手,到不断钻研西餐技能,从上海大厦餐饮部一线厨师成长为管理人员,再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陈燕平,走进工业技术学校电子专业24062云南班,与学生们分享自己工作中记忆犹新的经历。入职第4年,第一次参与了接待南斯拉夫总统餐饮工作;APEC期间,全程参与接待国家元首餐饮工作……从菜单的安排、原料选择、餐饮服务人员的安排、每道菜肴上菜时间的把握等,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不能有丝毫差错,体现了国家外事接待餐饮部分的高标准。“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其中,但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只有学好本领,才有更多的选择。”陈燕平老师认为,5年插队落户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吃苦耐劳,15年西餐厨师的经历学会了如何精益求精,此后的求学和踏上管理岗位,让他学会了接受挑战勇挑重担。他向同学们传授自己如何钻研技能的“秘籍”:要敢于吃苦;要虚心向师傅学习;要学会动脑子,多问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精益求精。

b85d4381dced9321740db1bac0e4c96.jpg

image.png

任何时候不要放弃学习,而且要善于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学习。不少劳模在分享自己经历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一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群走进24024数控中高贯通班,分享自己在读大学期间遇到的事。1984年,已经被媒体冠予“活校表”称号的李逸群,参加了上海市成人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1987年,工厂引进了德国的冰箱压缩机生产技术,派他在读大学期间去德国全面掌握自动生产线的操作及故障排除。拆卸的装备分三条船运回国内,其中一条船在途中发生沉船事故,造成了部分设备和技术资料的缺失,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他边读边学边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试生产,一直到正式生产,为工厂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费用,化解了海难遭受的损失。

短短一小时的分享,让劳模和学生们的交流意犹未尽。云南班李俊萱同学向记者阐述了她理解中的“劳模精神”:“就是能够积极面对困难,不怕吃苦,勇于担当。”她表示,陈燕平老师的成长经历给了自己极大的鼓舞,今后学习中将以他为榜样。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工业技术学校的“学劳模班”运营而生。“不分专业,全校学生自愿报名。”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主任陆建超介绍,每周五,“学劳模班”的学生都有机会与劳模面对面,通过讲座、参观、结对等不同形式,切身感受和学习“劳模精神”。

这样的活动,正是工业技术学校挖掘劳模育人资源,把劳模育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发挥劳模在“三全育人”中作用的一个缩影。该校谈立群副校长介绍,2018年,学校邀请徐虎、杨怀远等“全国劳模”和同学们面对面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学生中引发强烈共鸣。“希望劳模和我们走得更近些。”很多学生在"青春日记"中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为此,该校学生工作部主动和上海市劳模协会工会管理学院劳模学员分会联系,希望取得支持,让“劳动光荣、劳动幸福”的种子能够在学生心里扎根。

该校党委书记朱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学校将常态化用好劳模资源和劳模协会资源,发挥效能,做出品牌。包括打造“匠心馆”,营造浓厚“匠心匠意”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劳动竞赛,讲好劳动故事;探索职教劳模教育新路径,铸就合力育人新机制,共建理论研究课题;用好“五老”资源,加强关工委建设,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家校共育,打下扎实基础。

活动当天,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和上海市劳模协会工会管理学院劳模学员分会举行签约仪式,未来该校将充分运用劳模技能优势、特长优势,通过“劳模进校园”在学生中开展授课、讲座;发挥“劳模名片”的优势,邀请学校年轻教师走出学校、走进劳模工作室参观交流等系列活动,从思想、技能、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全方位发挥劳模学员分会协同育人作用,助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image.png


责任编辑:刘时玉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