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拓展课程学什么?这些初三学生走进医学科普课外课堂

来源:青年报

作者:刘春霞

时间:2021-11-23 14:28:44

“脑血管也会发生‘故障’,如果脑血管破裂,就会出现出血性中风,如果脑血管堵塞,就会缺血性中风……”昨天下午,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初三(8)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和课外活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美敦力上海创新中心,在科研志愿者的带领下上了一堂医学科普课。青年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更充裕了,在西南位育中学,即便是初三学生,每个月也能常态化开展一次这样的拓展活动。

既科普知识又动手操作医学科普课很有趣

此次初三(8)班同学们参加的是“天使爱科学”医学科普课外课堂项目,本期的主题是“脑血管健康-脑卒中”。课堂上,科研技术人员作为志愿者用通俗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解了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中风怎么治疗呢?”在科普完相关知识后,志愿者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设计能疏通堵塞血管的医疗装置。学生们先在塑料软管内放置1厘米长的黏土,模拟堵塞的血管,然后想办法用细导丝把黏土取出。

“要想尽可能干净地把黏土取出来,就要尽量增加细导丝和黏土的接触面积。”甘宸豫同学和俞梓康同学想到了红酒开瓶器的原理,于是把细导丝前端做成了螺旋形。导丝装置做好后,甘宸豫小心翼翼地尝试去疏通黏土,最终大部分黏土被取出。“疏通时我没把导丝探到顶,导致顶端的一点黏土没弄到,如果操作再细致一点、螺旋导丝再精细一些,应该能全部取出。”甘宸豫有点遗憾地说。

另一个小组的同学们也是把导丝做成了螺旋形,但他们利用的是盾构机的原理,最终操作显示可以取出至少70%的黏土。一番动手实践下来,学生们兴致高昂,而接下来的“知识小竞赛”更是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虽然同学们基本都是第一次听这些医疗知识,但每个小组“抢答”的正确率都很高。

除了课堂上科普医学知识,在医疗科技展示环节,同学们还参观了创新中心的肺部肿瘤导航培训室、麻醉及重症监护模拟培训室、一体化手术室和腔镜手术室等,了解到了不同医疗器械的功能和用途,并且近距离观察它们是如何运作的。现场,志愿者还借助模拟道具演示了手术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很有趣、很好玩!还能学到不少医学知识。”甘宸豫开心地说。苏沁雅同学也表示,整堂科普课下来很有收获,“尤其是近距离到手术室参观,学到了很多知识,平时根本没这种机会的。”

引入社会教育资源让课外科普活动更丰富

“双减”政策出台后,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市教委提出区、校要积极探索、整合资源,升级课后服务,支持和鼓励在课后服务中引入社区教育资源、社会公益力量。此次西南位育中学学生们参加的“天使爱科学”医学科普校外课堂项目,就是引入社会资源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一次探索。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由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的医学科普课程组成,目前课程包括了血管健康、神秘的帕金森病、肾脏健康与疾病、糖尿病知识及新冠肺炎阻击战五大模块,秉承“发现医学新世代”的宗旨,为中小学生传播健康知识、激发医学梦想、传播科学思维。

“今天这次活动属于课外拓展活动,‘双减’以后,这样的拓展活动我们已经形成常态化,每个月都会开展一次。”初三(8)班班主任刘敏利说,很多人觉得初三学生学业很紧张,应该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上,但其实,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拓展知识,还可以给他们的生涯教育埋下一颗种子,“今天的活动学生们都特别投入,而且印象深刻,这种体验式的实地参观经历是在学校课本上学不到的,虽然他们现在离职业还比较远,但近距离的医学科普,会在他们心里产生一点生涯规划的萌芽。”

据悉,医学科普校外课堂项目旨在探索公益组织和企业共建青少年课外科普活动基地的新模式,为了推进项目可持续运营,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服务“课后三点半”,负责该项目运营的公益组织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和美敦力上海创新中心已经邀请本市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科普志愿者讲师团队。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