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三个“第一”,上海交通大学这座体育强校的秘密在哪里?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宫卿

时间:2021-11-22 10:47:32

  35金13银8铜,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在今年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的亮眼“成绩单”。在这次比赛中,上海交通大学在金牌榜、奖牌榜以及团体总分排名榜上均稳居第一。

本次学运会上,上海代表团共获得71枚金牌,上海交大斩获了近半数。这样扎实、雄厚的实力源于注重体育的交大传统,也得益于其对“体教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传统强项、新兴项目相得益彰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共有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篮球、游泳、田径和赛艇七个项目的八支高水平运动队。这些项目中,有交大的王牌传统优势项目,也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项目。此外,作为拥有最多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之一,上海交大还在着力组建一支足球队。

篮球、乒乓球、游泳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传统强项,其实力毋庸置疑。马龙、王曼昱、孙颖莎、现任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姚明和正在冉冉升起的女篮小将张芷婷以及徐嘉余、汪顺等在内的众多游泳明星,都是交大的学生。

相辅相成的,这也是上海交大高水平运动队重点打造的几个项目——名师出高徒,前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丁松、游泳世界冠军朱颖文、女篮国手丛学娣等“响当当”的名字,都是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

除了对于传统强项队伍的建设外,上海交通大学也致力于培养更多新兴项目,如羽毛球、网球和赛艇等。在今年的学运会上,来自羽毛球队的运动员高渐宽敢打敢拼,帮助上海代表团拿下宝贵的男单金牌,也让这个项目成为上海交大叫得响的新“增长点”。

今年的学运会,还新设了帆船比赛。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帆船队的同学们表现突出,拿到了宝贵的一银一铜。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帆船比赛的运动员,是交大赛艇队的学生——他们作为赛艇队的专业运动员,在这之前并未接受过帆船项目的系统训练,他们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寒暑假,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学习技巧、刻苦训练,终于在运动会上摇身一变成为了专业、强势的帆船运动员,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培养“品学训”兼优学生,实现文体互促 

阳光帅气的外表、出类拔萃的专业成绩,同样优秀的学科成绩……校园里,交大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们是运动场上的明星;毕业时,他们也是用人单位心仪的对象。内外兼修,让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们成就“最好的自己”。

这和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培养怎样的运动员”“怎样培养运动员”的探索是离不开的。除了“顶配”的教练师资,上海交通大学坚持“品学训兼优”的培养目标,培养“品、学、训、赛”兼优的学生运动员。

学校为学生配备了教练员、班主任以及思政老师,在课堂、训练场、寝室等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全方位的教导。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同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媒体与传播学院的学生,班主任会对运动员们的学习成绩进行全程跟踪,如果有学生出现成绩下滑的趋势,会向学生及任课教师进行情况了解,必要的时候会联系家长、安排思政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积极调整状态,更好地适应学习、训练。

“我们希望能够将运动训练成绩这个小目标融入到‘成就最好的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育人大目标中,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党总支书记顾建平说,随着时间推进,教练员和学生们都看到了“文体互促”的硕果,学生们能够将训练中培养出的奋勇拼搏精神迁移到学习中,也能够在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加深对于训练目的的认知,并产生更加深刻、个性化的认知,“从‘要我练’到‘我要练’,来自于内心的转变促进了学科和训练成绩的双双提高。”

“品学训”兼优的学生层出不穷,也改变了体育系学生既往的形象。

“如果说训练能够让我的水平从60分提升到80分,那么文化内涵的提升能够让我从80分突破到100分。”100米蛙泳专项运动员李治中感叹道。作为一名研三学生,他在完成自己繁重的研究生学业之余,开展更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体能、技术训练,在赛场上尽显自己的实力。女篮队队长郑嘉欣是全国的篮板王,更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获得了一等奖,从一个只爱打球的女生,变成了一个对创业有独到认识和看法的“创业人”。

在“品学训”兼优的培养计划下,运动员们毕业后拥有了更多元的发展方向,他们能够继续从事体育相关的事业,也能够胜任专业方向的相关岗位,更有不少学生在毕业后决定进行深造。 

共享资源,打造品牌影响力

“我们追求‘含金量’,不仅仅是一名学生能够拿到多少块金牌,更看重一个团队在冲击金牌时营造出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顾建平说。

将高水平运动队的资源辐射到全校,让全校都能体验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交大在提升高水平运动队的实力的同时,不忘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影响力,帮助建设、完善普通学生“阳光队”的训练。

此外,高水平运动队还在带动校园内体育文化和运动氛围上做出不断尝试:专业运动员与校内运动相关的社团积极对接,担任社团的领队和教练;积极组织策划校内的比赛,以此提高校园内体育社团和比赛的质量。这样的一座“桥”,让校内外的优秀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进行沟通交流,营造了相互学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也让体育成为上海交大的校园“品牌”。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