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学画出书成今年上海百姓学习之星,徐汇的“无边界课堂”为何这么圈粉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时间:2021-11-22 10:14:10

徐汇天平社区永嘉新村的居民阿籽奶奶没有任何绘画基础,她74岁开始学画,76岁办画展,77岁出书,成为上海市2021年“百姓学习之星”。她的故事感染了社区内外无数居民,从她身上传递出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从去年起,徐汇区教育局基于13个街镇鲜明的地域特色,推动“一街一品人文滋养”社区教育新发展。18日的徐汇区第16届学习节上,在最新发布的2020年—2021年上海市街镇社区(老年)学校优质校建设评估中,徐汇区华泾、斜土、天平、湖南、漕河泾、长桥、凌云7所社区(老年)学校脱颖而出,成为全市首批优质校。徐汇的社区教育,为何这么圈粉?

打造“没有围墙的终身教育”

因为7岁小孙女阿籽的一句话——“奶奶和我一起画画吧”,这位老人从此和画画结缘,小孙女便成了她的启蒙老师。以前未拿过画笔的她,见到什么画什么,三年里创作了近900幅作品。

老人画身边的盆栽、石头、水果、茶壶,画得越来越好。如今,老人越来越开朗,更爱笑了。老人高兴地说:“过去看谁都不顺眼,脾气很暴躁;现在的我,把病都忘了。原来,艺术真的能改变人生!”

从“摇篮”到“拐杖”,为了满足各年龄段、各类群体的教育和学习需求,徐汇社区教育打造开放多元、泛在可选的社区学堂。在天平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开设了编织技艺、网球基础、智能手机热门APP应用、智能手机摄像类、传统国学等各类课程,办学规模逐年提高,受益人群逐渐扩大,社区满意度不断提升。

天平街道“66梧桐院”邻里汇的科艺体实践活动特别“圈粉”,暑期里还特设高中生志愿者一对一辅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以高中生社会实践服务社区老年学员。天平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常务副校长林凤慧说,从“育儿咨询服务”“人文行走手机街拍”到“养生中医问诊”等,辐射0至100岁的课程体系运行,让越来越多居民享受到社区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文化滋养,迈向“没有围墙的教育”“没有边界的课堂”“没有限定的教师”的终身教育模式。  

从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到“白领课程”

每天早上,家住漕河泾的李阿婆用支付宝付费买早点。李阿婆说:“用手机支付真是方便,这项技巧,就是在漕河泾街道社区学校学的!”

老年人记忆差、忘性大,社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智能手机应用课程,让老年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漕河泾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注重“一老一少”的终身教育。常务副校长徐雷说:“防疫期间还开设了直播课,给老年学员打开了一扇数字化大门。”

除了老年人,社区学校还注重“白领课程”。为了更好服务周边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在总部开设了职场礼仪、硬笔书法等,利用中午时间,将“中华编织”等含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课程送进楼宇。学校还增设了“陶艺制作”“多肉植物种植”等,深受职场青年喜爱。

漕河泾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整合周边资源,将其送入辖区各中小幼学校,同时也邀请周边中小学老师在寒暑假举办公益讲座和兴趣课程,为辖区未成年人教授艺术、声乐等,像求知小学的3D打印、汾阳中学的机器人编程、中国中学的中华盘扣、摄影技术以及田林三中的播音主持,通过社校联动,成为沟通社区和学校的桥梁。 

艺术家庭日成为“第三成长空间”

凌云街道的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雕刻时光”“陶艺制作”等活动,尽享文化艺术盛宴。

“艺术家庭日”是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坚持多年的公益项目,通过打造双休日亲子活动,吸引学生和家长参与到社区艺术体验中,提升学生和家长的审美能力,体验艺术带来的愉悦。每次活动招生帖刚发布就被秒杀,为了能第一时间抢到名额,家长们纷纷将社区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置顶,每次活动后,情不自禁地在朋友圈晒成果和感想,口口相传,使得“艺术家庭日”成为凌云及周边社区的品牌项目。

实现“双减”,仅靠学校的力量还不够,还需社会和家庭的协同。在常务副校长刘倩看来,“艺术家庭日”营造有温度的社区,引导家长和孩子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在“艺术家庭日”里共同成长,成为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之外的“第三成长空间”。

如何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徐汇终身教育云校“汇e学”架起了数字桥梁,呈现云校、云班、云课堂的建设情况,由中学生、社区教师、居委干部、老年学员等组成的智学助老“亲友团”志愿者,携手同行,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以线上线下双空间融合、形式多种多样、面向全人群的学习活动,让更多居民参与其中、乐享其中,构建更具活力的学习生态环境。“让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使崇尚卓越成为每个徐汇人的一种内在品质。”徐汇区教育局有关人士说。

图片来源:校方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