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学校“高”在哪儿?这些教育人用行动来回答……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吴华

时间:2021-11-19 09:48:16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初中学生小宇(化名)突然表示不要上学了,因为初三没有他最喜欢的“卡魅”拓展课了。在日前举行的“生态育人——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讲起了这个发生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新中学的小故事。

校长卫红云的解决方法是:安排小宇当“小老师”,去“卡魅”课上辅导学弟学妹们。小宇后来留在学校继续学习,毕业后从事了与“卡魅”相关的设计工作,发展得非常好。

在尹后庆会长看来,这个故事为当天的论坛主题“生态育人”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所谓“生态育人”,就是要尊重人的生命成长规律,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兴趣、爱好、习惯、禀赋,关照每个孩子独特的发展需求。

图片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委会2021年初中教育校园行的第2站,论坛当天,全国各地几千名教育工作者通过线上、线下走进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共话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

图片

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朱蕾主持

图片

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斌致辞

“高品质”学校到底“高”在哪儿

什么样的学校是高品质的?显然不能只看升学成绩。

图片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讲话

比如前文提到的小宇,他中考没有考出高分、升入名校,没有为提升学校的升学“品质”作出贡献,但是因为在亭新中学的学习经历,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后续成长道路非常优质。尹后庆表示,希望学校能树立更加以人为本的育人观,也希望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评价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注重育人。

图片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滨讲话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滨认为,“双减”的重点不在于减,而在于增,在于增效,在于提质。具体说来有六个提质工程:课程提质、课堂提质、作业提质、课后服务提质、家庭教育提质和学校管理提质。

图片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文萱

高品质学校到底“高”在哪儿?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文萱认为,高品质学校的“高”体现在办学立意,要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品”体现在办学境界,校长一方面要心怀教育理想,另一方面要能够脚踏实地落实;“质”体现在育人方式,要尊重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

论坛现场还有几所初中学校校长分享了各自的办学实践,从不同角度拆解这些学校的高品质“密码”。

课程密码: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

图片

王雨清同学展示昆曲项目

一个眼神,一个云手,一个舞水袖……进才北校昆曲团成员王雨清通过学习,爱上了昆曲——这门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她用一句字正腔圆的昆曲念白结束自己的分享:“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图片

进才北校校长金卫东

王雨清身在进才北校这个“园林”中,从学校的“养正教育”中获益良多。

进才北校校长金卫东介绍说,回顾进才北校的教育实践和发展历程,实际上聚焦于两件大事:一是初步形成了学校的文化雏形“田园养正”;二是始终聚焦一个中心来推进“生态育人”。

在这个校园里,热爱艺术的王雨清陶醉于昆曲,热爱科技的周璐瑶则在学校少科站投身于科创项目的研究,不同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金卫东校长介绍说,学校建构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成长的开放性的生态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孩子“知天知地知探究,会演会奏会怡情,能动能静能健体,为人为学为成才”。

图片

进才实验中学校长杨龙

进才实验中学校长杨龙介绍说,学校校本课程经过三个阶段的建设,也已经形成了围绕学生多元智能的全景式课程。学校还编写了各学科的课程图谱,力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能选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课堂密码:上课上成了“连续剧”

“没有天平,如何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密度?”这是风华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某节物理课的学习内容。

这个内容其实是个“连续剧”。在八年级上学期,孩子们要学习“如何用天平测量一枚硬币的质量”,在八年级下学期,孩子们要回答“如何用杠杆测量一枚硬币的质量”。九年级的孩子们面对的已经是这个“连续剧”的第三集了。

这样的“连续剧”在风华初中可不是一个,比如在电学方面,孩子们从八年级到九年级也会回答一个“三集连续题”。这三集的“剧情”分别是:如何制作一个可调光的小灯泡、如何制作一个智能发光的小灯泡,如何检测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

图片

风华初级中学校长堵琳琳

这些“连续剧”不仅在学科知识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而且都和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风华初级中学校长堵琳琳介绍说,学校在基础型课程中嵌入了实践性学习活动,通过实践性学习活动把学科知识与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连接起来。

还是回到本文开头小宇的故事。

他在后来的工作中逐渐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开始下力气“补课”学习物理方面的知识。尹后庆认为,如果我们的学校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好的结合生活,让孩子们解决真实问题,把学习情景化、问题化,就可能更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好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认识到这一点。在进才北校,项目化学习方式也正在改变师生们的学习状态。

比如学习“概率”这个概念,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研究彩票、盲盒、天气预报;

比如美术课上孩子们自主设计校服,防水、防晒、防蚊虫叮咬,方便同学活动,方便携带学习用品……这些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让初一4班的刘紫涵感叹:“现在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它不再是以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台下照画了。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术。”

图片

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原校长刘京海

正如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原校长刘京海在专家点评中所说,培育核心素养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把原来的“解题能力”发展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密码: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课堂学习要提质,课后服务和作业也要提质。

图片

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

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认为,“双减”是对教育生态的改变,是对学校课程教育及学校管理新的在系统化,“不减不行,只减不行”。

因此,学校聚焦“加减乘除”四项管理,做好体验的加法,做好负担的减法,做好能力的乘法,做好焦虑的除法。

其中,“加法”主要是通过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丰盈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增添老师的工作效能感。

“减法”则是通过精简作业把学生低附加值的课业负担降下来,通过人性化管理把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降下来。

“乘法”是通过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课程教学,让有意义的学习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倍增系统,让学术研究和深度教研成为激发教师专业能力“拔节”成长的内驱力。

“除法”是有序推进课后服务,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耐心细致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去除不必要的教育焦虑。

图片

大同初级中学校长张雷鸣

大同初级中学校长张雷鸣也介绍了学校的作业管理方面的做法。作业要系统设计,立足课标;要分层设计,立足学情;还要基于真实情境,立足生活。

比如电视剧《山海情》热播时,老师就设计了跨学科作业,提供材料介绍西海固和“闵宁镇“的基本情况,请孩子们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当地群众为什么要搬离,当地可以种植什么作物,以及西海固变成绿水青山后是否可以回搬。

图片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格致中学原校长张志敏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格致中学原校长张志敏在专家点评中表示,教育正在从科学思维走向哲学思维。

科学是让不确定的事情确定,教育者应该把确定的知识告诉学生,让他在确定的过程中把不确定变成确定。

哲学则是让确定的事情不确定。站在哲学角度思考人才培养,是基于理性的、超经验的、不断审视的思维方式。

张志敏认为,未来的教学要实现“两个连接”“两个转化”。

一是通过情境创设,实现知识与经验的连接。

二是通过问题创设,实现知识与思维的连接。

三是通过活动创设,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换。

四是通过迁移创设,实现知识向素养的转换。

据悉,这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初专委”)、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主办,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承办,上海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进才教育集团协办。本次活动也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五届“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

会议以线上直播和线下会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朱蕾,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书记兼校长、初专委理事、上海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张忆分别主持本次会议的两个环节。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