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里的布展人、艺术馆里的导览员,“打动人心”的课堂激发创新思维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时间:2021-11-15 10:44:44

在舞蹈教室里,陈倩等6位老师带着三年级的邮局少年们进行了一场邮品发展历史的时光之旅。学生们通过观察、对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和中国的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的异同,并进行交流分享,来了解邮品发展的历史、邮票的种类、以及邮品背后的故事、邮局的主要业务及其发展变化等。日前,以“融合与创新”为主题的黄浦区跨学科实践创新课程推介暨卢湾三中心跨学科课程研讨会在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举行。

活动当天,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三堂“跨界课”。

课堂中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创新素养”又要如何在课堂中真实落地?

当天展示的三节课,其实是卢湾三中心小学在去年更新迭代的2.0版本的校本创新课程的缩影。

在“少年邮局”里,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到了与邮品相关的知识,更是从一枚小小的邮票,触摸到了历史发展的脉搏。在实践中,同学们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也在脑海中形成了新的“问号”:邮局未来该何去何从呢?这个“问号”也将在之后的教学中被一一探索解答。

卢湾三中心小学地处黄浦区中心,周围有着丰富的红色地标资源。如何将在地化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转化为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所用,是“小脚丫走进新天地”这门课程的重点。经过一个学年的完整探究,聂一村等老师们带着学生们探寻红色历史的发源地,描绘或叙写“中共一大”的故事;走进石库门博物馆,完成布置展馆的任务;徜徉于海派里弄,体验了解“海派文化”……在一个个量身定制的任务串的探究中,学生们切身感受着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

学校的图书馆变身k11艺术中心的“艺术馆”,会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不同体验?同学们在鲁海伦老师的带领下,化身为一个个“小小金牌导览员”。孩子们需要讨论出一名导览员所需要具备哪些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在亲自实践、探究中,形成自己对艺术品的理解,完成一份“像模像样”的解说词,并在现场进行导览演练。通过参观k11艺术馆,孩子们对“什么是艺术?”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将思考汇成报告与大家分享,这种将实地探究与思考、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孩子真正打开一扇艺术的深度理解之窗。

在学校教育的诸要素中,课程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那么,跨学科课程应如何设计?一堂跨学科课是如何实施的?

在卢湾三中心小学校长王平看来,比起跨学科的课程设计,某种程度上,落在课堂中的“怎么学”对于学校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思维,一年多来,学校组织了近40位教师,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深度学习,对“怎么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重点对以下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和课堂运用。  

王平介绍,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锚定素养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借助学校毗邻新天地、淮海公园和太平桥绿地等自然人文资源的地理优势,依托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实施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了2.0版的迭代更新:将1-5年级的校本创新课程统整升级为5大维度的“童味星球”系列跨学科创新课程。

黄浦区教育学院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介绍,2019年,黄浦区发布了《推进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创新课程的建设,成为该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跨学科实践创新课程,是创新教育课程的五大门类之一,是以培养创造力(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解决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核心问题以及子问题,并形成学习成果的活动,目标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为学生搭建好学习支架,帮助他们把不同学科和课堂外的世界以有意义的方式联系起来。

一年多来,黄浦区各校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创新课程的探索,一大批学校在实践中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课程成果。目前,区域层面已形成了《培养创造力——跨学科实践创新案例课程设计案例》的案例汇编,第一批黄浦区跨学科实践创新共享特色课程共有22门。通过建设课程共建共享的机制,黄浦教育希望服务区域学校的创新教育持续推进,缩小校际、教师、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促进跨学科实践创新课程迭代升级。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