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曹操“解忧”,与文人“共情”,“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解锁教学新模式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王佳依

时间:2021-11-11 09:58:18

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杜甫在《登高》中感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我国古代文人在被贬他乡或人生晚年时期曾写下了无数满怀悲秋之情的大作。

当这些著名诗词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同一个单元中“相遇”,“双新”背景下,教师将如何统整,从单篇教学的模式转换为单元教学?

11月2日下午,“双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讨活动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举行。

让我们走进高一年级的课堂去看一看“双新”背景下,课堂内外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图片

图片

用诵读声,为古代文人墨客“解忧”

课堂内:

浙江省萧山中学陈研老师的语文课堂上传来了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陈研老师选择了这首诗来作为对本单元学习的导入。

图片

诵读完全诗后,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这句诗说明了曹丞相处在深深的忧虑中,我们如果能给曹宰相解忧,就一定会得到他的重用。要解忧,就要先知道曹宰相在担忧些什么?这首诗是怎么来表达作者的忧愁的呢?”

陈研老师把时间交给了学生们,让他们自由朗读、自主探讨。

通过思考和诵读,一位学生说:“我觉得作者在担忧人生短暂。我从第一句话’人生几何’中就可以读出来,’几何’说明曹操认为人生本来就不长。还有’譬如朝暮’这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说明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旦太阳升起来,瞬间就蒸发了,非常短暂。”

此时,陈研老师再根据内容把诗歌分为四句一小节,让学生来带着感情来再次阅读,从而得出曹丞相的第二和第三个忧虑——贤才难得和天下不平。

图片

在找出“忧虑”之后,学生也由此得出结论:《短歌行》中虽然有因人生短暂、天下不平而导致的“忧思难忘”,但更多的是积极招募贤才的“慨当以慷”。慨当以慷是基调,应该通过短拖腔、快节奏读出来;忧思难忘是偶尔,则可以适当拖长一些。

课堂外:

在陈研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多次阅读,不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之美,尝试去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陈研老师在单元统整中把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整合到了一起进行教学。除了知识与能力层面上的教学,更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来了解古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两种不同基本选择,感受四言诗和五言诗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不同。

杨浦区教育学院中学教研室主任李昂在听完陈研老师的课后表示,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一次次诵读的方式来平视作者,从而在文本中找到与诗人的共鸣。这样的课堂以阅读为指向,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更多元的情感。

图片


穿越千年,与诗人“同悲伤”

课堂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登高》中,字里行间传达了作者浓浓的悲秋之情。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聂鑫老师的课堂上,《登高》这一课是从“悲秋”二字开始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悲秋”是中国文人的共有情绪。有学生说:“当文人墨客看到生命枯败的景象,从而思考到自己的人生境遇,产生了悲伤的情绪。”

图片

在学习过程中,聂鑫老师为学生们提前准备好了丰富的助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后分小组进行讨论:作者的悲秋之情与历史上一般的悲秋之情有何区别?

学生讨论后发现,杜甫的“悲秋”不仅仅对秋景的悲哀,更是对自身仕途、对这个时代,乃至对国家的悲。再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后总结出,杜甫的悲秋之情多了一分对国破家亡、国运多艰的悲哀。

图片

随后,上海市控江中学的冷海鹰老师沿着聂老师单篇教学《登高》分析的悲秋情绪,从“此悲,何如?”的角度切入,围绕“人生际遇与生命感慨”开展这一单元的进一步学习。

冷老师在课前印发了助读资料,已经为同学们布置好了预习作业,学生们围绕“人生际遇和生命感慨”,设计填表、做示意图、并以“我最欣赏XXX(诗歌名)”为题写500字左右的推荐语。

图片

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推进交流,最终生成课堂发言。学生借助示意图和投屏技术演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探究结果。一位学生说:“我最欣赏的诗歌是杜甫的《登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悲壮的感情,杜甫一辈子未展宏图,老年依旧固守初心,令我钦佩。”

还有学生则选择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他说:“我从这首诗中读到了音乐的起伏变化,暗喻了琵琶女的遭遇。作者表达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之情,一首词写出了两个人的人生,非常妙!”

图片

冷老师从单篇到单元,从“悲伤情绪”到“从悲再出发”,启发同学们在诗作中寻找精神的力量,寻找与世界对接的方式,让在座的学生们懂得在遇到困境时所要拥有的态度、深度和广度。

课堂外:

复旦大学附属中的聂鑫老师和上海市控江中学的冷海鹰老师都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助读材料,供学生在课前进行提前预习。而在课堂上,两位老师则把时间交给学生,主要来展现学生的思想,老师起到的是引领的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李郦老师认为,在“双新”背景下,推进单元教学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如何来实施单元教学?是否还需要处理单篇教学?这是很多一线教师当下存在的疑问。两位语文老师的课给了大家答案。

李郦老师表示,我们当然需要处理单篇课文,而且需要和单元教学“双线推进”,并且关注教学流程。单篇教学的流程,可以分为学习目标、初步体验、深度探究、提炼提升和评估与追加学习这五个步骤。单元教学的流程,则包括单元探究主题、结构化资源、深度学习、输出与评价、追加学习五个步骤。

图片

在冷海鹰老师的课上,从作者创作时的人生际遇、作者其他的诗文互相证、历代(含当代)评价以及相关文艺理论和哲学思想这四个维度,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化的助读资料。

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里,学生不仅能够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而且能够获得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有信心和勇气去迎接未来各种不确定的挑战和机遇。

“双新”打开教师教学新方式

“双新”语文课程是什么?

“双新”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陈怡老师说:“‘双新’课程指向的是素养导向、学生主体、任务驱动和情境探究。”

图片

陈怡认为,当下学生学习目标的支持体系包括自主式的学习流程、分布式的学习评价、学术型的学习组织、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和创新型的学习空间。这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说:“今天我们所处的空间叫做‘三一人文空间’,这是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空间,让教育更富有温度、体验度和价值感。这和当下‘双新’大背景也有着紧密的结合和联动。”

吴坚介绍说,学校对“双新”的探索也体现在对物理空间的重新定义和建构,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不再是唯一的选项,如今,“学”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同时,这个空间也是多元化的,师生可以围坐在一起,共同去探讨、去学习、去理解今天的成长需要。

图片

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白云语文工作室主持人王白云老师对授课的三位老师表示赞赏,她表示,传统的单篇教学这一单元需要16—20课时,而现在通过单元统整之后,对教师是一大挑战。

图片

王白云老师认为,教师要坚持学生立场,该教师做的教师要精益求精,该学生做的教师要坚决放手。教师要站到“讲台的边上”,做好导学、助学、督学、评学的工作。不要迷信“讲”的效力,要在共商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流程、供给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建立学习组织上着力下功夫。

王白云老师希望“双新”背景下,教师应该靠才华教学、靠经验教学,更要靠理念教学,把国家课程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进行转化。

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吴群英表示,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升,但也可以借此机会把教学改革通过探索和实践转化为现实。

图片

吴群英希望教师继续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路径,在“双新”的大背景下,教师能通过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来带动学生思维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教育部教材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周增为认为,学校怎么对待教师是看如何支持教师的成长。

图片

周增为说:“教学是人生经验、视野、阅历打开,这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渐渐提升起来。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主体,需要彼此之间的配合、揣摩、理解、交流和沟通。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互相激发、思维激荡的过程。”

她认为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补充,更是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的成长不一定是个体的,更需要一个团队。

图片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