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五育融合”,在实践一线的老师们究竟面临什么问题和挑战?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白羽

时间:2021-11-10 10:03:02

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学校都在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教育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一线老师们在课程育人、全员育人、协同育人等方面,究竟面临什么问题和挑战?

嘉定区教育学院德研室主任陆春荀带领团队做了这样一个“由一个问题引发的调研”,聚焦学科德育、教师发展、家校社协同三个维度,展开调查和研究。

结果发现:一线老师们认为学科德育最怕“功利”、自身发展最缺“内驱力”、家校合作最怕“被动拉手”。

针对这些困惑和谜团,为期近两月“五育融合,提升幸福成长‘嘉速度’”——嘉定区第五届品质教育学术节开幕了,这场“教育研讨嘉年华”分三大模块,29个专场,全方位研讨解题方式,探索解好“五育融合“这道题。

由一个问题引发的调研

“五育融合”+“双减”,缓解教育内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五育融合理念,一线老师们普遍认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具体工作的实施。

那么问题来啦!五育融合背景下,课程育人、全员育人、协同育人究竟面临什么问题和挑战?

从顶层架构到基层落地,离不开研训员等教育研究者们对基于现状调查的思考。嘉定区教育学院就这样开启了“由一个问题引发的调研”。据陆春荀介绍,调研聚焦三点思考:学科德育实施何以可能?如何精准培养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家校社如何协同育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图片

学科德育最怕“功利”

在一堂数学课中,教师从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视角着手,进行学科育德。通过中外数学家在三角学研究中的卓越贡献,引发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该如何学习?”这是学科德育的一次有效尝试。

学科德育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该如何真正落地,会遭遇怎样的问题?

教师问卷中,在回答“你认为影响学科德育的回应率和普及率的因素”时,“功利化因素的负面影响”“缺乏全方位育人机制”“教学改革推进不力”依次成为了老师们选择的前三大主要因素。

目的的功利化、实施的表浅化、设计的机械化,是学科德育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

嘉定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沈国全分析指出,学科德育实施的表浅化,削弱了德育的效果;目的的功利化,导致功利心态驱使下对育人目的的僭越;设计的机械化、生硬植入造成对道德养成的遮蔽。

图片

教师发展最缺“内驱力”

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亟需提升的。但为什么明明有很多培训可以选择,教师却依然觉得外部支持太少呢?

有青年教师问:“班主任专业和学科专业发展,我到底该选什么呢?”也有中年教师在考虑:“班级管理事务繁多,做个纯粹的学科老师多好。”部分老教师在思量的是:“时代变了,临近退休,改变太难了。”

调研发现,近40%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内驱力,35%的教师认为目前 “仅满足于事务性工作的完成”。其实,这两个选项是相互关联的。正因为每天忙于应付,缺乏内部发展动力,所以工作热情不高,职业倦怠感也随之而来。

教师缺乏育人内驱力,无外乎三种情况:专业能力有待提升、育人意愿有待激发、育人智慧有待提炼。

国内外各项研究大多将教师分成三个阶段:新手型教师、成长型教师、成熟型教师。

新手教师有热情有意愿,但却没有相关知识技能的支撑;成长型教师有思考有能力,但却慢慢磨掉了工作热情;成熟型教师有经验有方法,但却辐射引领不够。

目前教师评价激励制度过于重视定量分析,过于重视结果倾向,而忽略了教师结构的优化与发展,导致不同群体教师均存在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如何提升专业能力,让新手型教师更快地胜任育人职责?如何激发专业热情,让成长型教师坚守育人初心?如何创新变革育人机制,让成熟型教师享受到育人幸福?

嘉定区教育学院班主任德研员陆春晔认为,解决这三大问题需要区、校两级共同探索,回应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诉求,寻找不同阶段教师的激励点,不断完善评价方式和激励措施。

图片

家校合作最怕“被动拉手”

家长对“双减”政策有何反应呢?有撒花欢呼,有墙头观望,有自己上场,有选择隐身。在众多现象中,有的焦虑加倍,有的彻底躺平,但也有不少家长理性思考育儿这件事。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提供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在关注孩子学科学习的同时,对孩子实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嘉定区教育学院家庭教育德研员魏旭调研发现,在学校开展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方式中,课堂教学最多,其次有家委会活动、管理服务、家长学校、研学活动。而在选择影响“家-校-社”密切联动的原因上,制度和机制不完善、缺乏联系和合作平台、其他合作方意愿不强、教育理念存在分歧等依次成为主要因素。

很多家长表示,每次活动都有所收获,但一遇到具体问题还是困惑。得到更具体、更个性化的指导,是家长们的期待。

家校合作最怕“被动拉手”。魏旭认为,从指导走向合作,变被动拉手到相互牵手,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才能真正为每个家庭赋能。

图片

为了解题开启“嘉年华”

为了解好“五育融合“这道题,嘉定区开启了一场特别的“教育研讨嘉年华”。

据嘉定区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芳介绍,此次学术节活动共有三个模块,29个议题,涵盖了中小幼各个学段。每一个模块既有区域层面的大咖讲座、学术论坛,又有集团化、学区化、优质联盟体校级、校际间的专项研讨,更有面向全国的学科德育专题研讨与论坛,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跨区域网络在线研讨,誓要解好“五育融合“这道题。

模块一:课程育人

在这一模块,有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教学研讨,比如由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牵头的安亭学区育人实践与探索——以“习读本”教学为例;还有充分挖掘学科育人元素的有痕设计和无痕育人的实践探索,比如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数学教学与教研论坛;还有8场系列化的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研讨和成果交流活动。

图片

图片

模块二:协同育人

有馆校联动、家校共读《昆虫记》、行走的幸福课堂、劳动教育嘉年华、科创集散地助推减“负”增“质”、走进学校的博物馆等。

图片

图片

模块三:全员育人

有心理教师破解学生幸福成长密码之思、班主任队伍建设之行、音体美教师的学科德育之探、种子教师的成长之悟、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之惑等。

图片

图片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