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导师的校园,有什么不一样?直击各学校“全员导师制”新举措!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谢然

时间:2021-09-07 09:41:37

“双减”新学期,孩子们即将迎来他们的“新朋友”。是老师更是朋友,上海将在全市中小学重点年级推行全员导师制。小学在重点年级落实,初中覆盖全部年级,高中结合育人方式转变和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开展。

事实上,今年春季学期以来,全员导师制已先后在全市12个区186所中小学开展试点。各学校探索出哪些亮点做法?一起来看!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

双向选择、精准匹配,导师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普陀区是上海市全员导师制首批试点区,甘泉外国语中学也率先开始在初中学段施行“全员导师制”。

如何实现导师与学生的精准匹配?学校制作了导师人才库,每位教师会用100字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工作经验、教育理念,学校则在官网设置导师信息窗口供学生参阅。最终,全校共有90多名教师进入导师人才库,实现导师与学生比1:11。

图片

导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每个甘泉外国语中学的学生都可以提交两个导师意向,每学年还会有一次动态调整的机会,通过学生与导师之间双向选择最终确定导师。

对于确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学校也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

  初三年级的陈同学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第一志愿选择的是物理学科朱老师作为导师。但朱老师在高中任职,没有进入此次的导师序列。为了满足陈同学的志愿,年级组长与朱老师说明情况后,朱老师欣然同意加入导师库,成为陈同学的导师。

图片

六一儿童节学生写给导师的贺卡

导师不同于班主任基于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更加注重学生成长中的个性需求,提供陪伴和精准指导。在学校看来,导师既是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也要成为与所指导学生家长的沟通纽带。

具体来说,导师要做到“一必写、二必访、三必谈”。

即每学期末撰写一份个性化《成长寄语》,以正面导向鼓励、肯定学生;

每学期开学前、学期中,由班主任或联合导师共同开展学生家访,密切家校沟通;

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或情绪明显波动、学生取得个性发展进步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或开展家校沟通,并做到一生一案,建档保存。

图片

导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探索融合更多元素,延展导师与学生的互动空间。邀请导师加入到初中部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经典陪伴成长”亲子阅读有话聊活动,精心设计师生同行的城市文化探访活动……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师生“默契度”倍增。

图片

导师全员的专题培训、沙龙活动

此外,学校还帮助教师“思想减负”,提供配套课程、外部资源、考核奖励、保护机制、合力形成多元支持系统。对导师的工作有细致指导的同时,也让老师放下思想包袱,敞开心扉,全身心地投入到陪伴中去,真正发生师生关系的化学反应。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

让每一次谈心谈话都有温度、有意义

浦东新区自2020年12月下旬开始探索全员导师制,改变以往看重分数的育人方式,探寻全员导师制的教育新路。浦东新区打造“群育计划”“玩伴计划”“谈心计划”三大计划,即从不同维度立足实践探索,各试点学校根据校情,将良师益友、家校沟通、教考一致等要求有机地整合在“三大计划”中。

图片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重点推进“谈心计划”。学校在校园开设指导家长的“谈心天地”,并制定“谈心天地”使用规则,在铃铛平台上开设“悄悄话”专栏,便于亲子和师生之间的谈心交流。

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掌握沟通的技巧,学校还利用教工大会、年级组会、班主任会、教师沙龙等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同时邀请专家讲解理论知识。三大沟通原则、“八个注意”的沟通规范……在学习、分享、反思、改进中,逐渐形成校本的沟通机制。

图片

进才中学北校初一(4)班的高浪老师有两个沟通“法宝”。一是通过周记来了解同学们的心理和生活。每周的周记,他都会仔细的看,并认真地写上评语,和同学们做一次纸上的心灵沟通。另一个法宝是带着学生一起“集体家访”。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家访,也是一次次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在学校看来,要真正实现“在谈心中育人”的理念,就要让每一次的谈话变得有温度、有意义,要能在孩子的心中泛起波澜,真正达成“良师益友、家校协同”的目的。

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

家访二人组,育人效果1+1>2

小静老师是一名职初教师,同时又是一名音乐老师,作为新生班主任需要全覆盖家访这一要求让她的内心十分忐忑。“我不擅长社交,该如何与家长沟通?作为音乐老师来担当班主任这个职务,我该如何面对家长的质疑?”这些问题不断困扰着她。同样有这种担忧的还有小翼老师,作为没有班主任经验的教师,进行暑期新生家访工作,她的心里十分紧张和期待。

图片

图片

2021年暑假,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倡导班主任和导师一起家访,导师团派出经验型导师陪同新导师家访等家访新策略。“家访二人组”应运而生。

简单来说,就是两位老师,即一位导师和一位班主任一起去家访。这位导师既是学生的成长导师,也是新班主任的职业导师。这样,既解决了新班主任初次家访的难题,又让导师第一时间进入学生家庭,做好与受导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以此产生1+1>2的育人效果。

  在暑期家访开始之前,学校考虑到这些问题,所以统一开设了面向全体导师的培训课程。在培训中,既有专业的视频微课,针对新班主任又有“导师团”面对面的指导,让每位导师在家访之前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培训过后,“家访二人组”家访实操模式“上线”,小静和小翼的职业导师杨老师有选择性地陪同家访,让两位年轻班主任学到不少。

图片

“家访二人组”实现了由“传统单人家访”向“双人协同家访”的转变,是育人方式的转变,由关注外在的事务、班务、家务,转变为关心内在的成熟、成人、成才。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可以多角度切入,从学校学习、习惯养成,家庭教养等各个方面对家长进行沟通指导。

更为重要的是,“家访二人组”还实现了“班主任家访为主”向“教师全员参与家访”的转变。

在学校看来,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家访是班主任的份内事,与其他教师无关,这一理念严重束缚了全员导师制的开展。通过这一新举措,“教师人人是导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成为学生良师益友”“人人成为家校沟通协调者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育人理念深入人心。

照片由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