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三段式”课后服务:从教育规律出发,构建成长新时空

来源:第一教育

作者:陈之腾

时间:2021-08-31 14:37:08

放学后,学生或奔赴操场体验不一样的体育项目,或走进舞蹈房排练起了新节目,或来到实验室参加科技社团,或坐在教室里等候老师带来新趣的校本活动……如果问静安区中小学课后服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那无疑是“丰富”。“双减”政策出台后,在一些学校还在为“课后服务干什么”伤脑筋的时候,丰富的课后活动内容已经在静安各中小学遍地开花。

这种“丰富”的背后,是静安区域活动课程十多年实践积累下来的底蕴。早在2010年,静安区教育局就开始设计、推出了“快乐300分”课程。该课程以“活跃身心、激发兴趣、发现特长、学会做人”为目标,架构了“人格与修养、科技与创新、生活与运动、人文与艺术”四大课程群,不仅做到优质课程全区共享,还做到特聘教师共享。“快乐300分”课程系列的232门课程配送至全区所有小学,惠及学生6.6万人,该实践研究还获得了上海市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有了“快乐300分”课程的支持,静安的课后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成长需求。

然而,静安区教育局明白,“丰富”不是衡量课后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的前提,必然是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2019年,静安区从学生健康发展角度出发,对课后服务进行顶层架构,推出了“快乐30分+自助一小时+温馨一小时”的“三段式”课后服务。“我们的设计初衷是想孩子在经过一天的学习后先‘放松’半小时再做作业。但在各校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我们学校的课表设计本来就兼顾学生的劳逸结合,学生下课后‘放松’的愿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相反,如果先完成作业再‘放松’,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课后服务更好地契合学生发展规律、同时兼顾家长需求,静安区在原有的“三段式”架构上,迭代升级为“学习时刻+自主时刻+温馨时刻”,进一步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2.0版本的‘学习时刻’里,看护教师将承担起作业指导、答疑解难的责任。课后服务让他们掌握更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从而更好地把控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作业质量,实现减负增效。”她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具体实施2.0版“三段式”课后服务的过程中,静安并没有采取“一刀切”式的硬性管理模式,而是要求学校立足自身校情学情进行校本化实施,并给予了学校充分的自主办学空间,这同样是遵循教育规律的一种体现。“以小学为例,低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学习时刻’的时长和内容不可能和高年级一样。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原因很晚才能来接走孩子,学校的‘温馨时刻’会视情况延长。各所学校的特色发展不同,‘自主时刻’的实施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整。”区相关负责人指出,打造更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不能仅靠行政力量的推动,而应该鼓励学校依托校情,自主创新。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在认真梳理汇总家长反馈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培育现代小公民”办学特色和德智体美劳的培养要求,利用学校“五指课程+”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将“三段式”中的“自主时刻”进行校本化设计:周一的健身时刻开展多项体育活动;周二创新时刻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活动;周三书香时刻让学生在图书馆和“悦读廊”自主阅读各类书籍,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理念;周四绚艺时刻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制作、手工剪纸、琴韵书法、合唱等艺术类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周五劳动时刻传授学生基本的生活劳动、垃圾分类等常识,结合每周末学校开展的爱国卫生活动,学习各项劳动技能,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讲卫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初中的“三段式”课后服务内容更需要学校依据初中生身心成长特点进行设计。比如风华初级中学在“学习时刻”加入“预习单”任务,进一步培养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在“自主时刻”开放实验室等各类功能教室,增进初中生的思维碰撞;在“温馨时刻”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体验,让初中生能更平稳地度过青春期,并尝试规划、把握自己的人生。

静安对课后服务的顶层设计,着眼的不只是课后服务本身,而是整个育人体系。在静安看来,课后服务不等于晚托班,课后服务与学校整体教育不是割裂的,而应该纳入到办学整体工作、纳入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时空。

在横向上,静安将课后服务纳入活力评价指标。静安区对标国家、扎根区域,构建起指向“学生活力发展”与“学校活力保障”的评价体系,由一线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进行“活力”评价,十年里坚持过程性评价,覆盖38所小学。“活力发展”评价改革与课后服务结合后,通过数据解码、多方印证、横向对比将帮助学校进一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同时在“活力发展”评价改革的导向作用下,静安课后服务也有力促进学生身心活力发展。

从纵向上看,课后服务能为小初过渡提供更多的衔接点。市北初级中学的创新思维特色活动向小学段延伸,和田路小学的青少年创新活动等向初中段拓展……和田路小学充分利用紧密型集团优势,在课后服务中共享集团优质资源,依托教师跨校流动、跨校教研等机制,加强小初衔接。“一集团一阵地,创新管理机制,能发挥综合效应、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校长张军瑾告诉记者,通过集团创新作业贯通、实践活动贯通、师资交流贯通,为开展更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提供了更优渥的土壤,也为孩子义务教育阶段的成长架起了更坚实的阶梯。

作为上海的教育优质区,静安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区域活动课程共建共享和小学生“活力发展”评价改革的探索。因此,当课后服务正式实施以后,静安既拿得出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又不缺少上下一心、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土壤。目前静安已完成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初步实现“家长知晓百分百”“校区开放百分百”“学生愿留尽留百分百”,并于本学期在初中学段全面启动课后服务。静安“三段式”课后服务还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成为上海唯一入选教育部课后服务优秀案例的区域。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