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学明辨!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开幕

来源:第一教育

作者:程琳

时间:2021-07-13 14:32:32

如果有一台体验机,只要接上便让你体验快乐,你愿意体验吗?

你认为人类在本世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996?444?007?学习是劳动吗?

……

以上这些,都是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的暑期哲学课堂上有可能会探讨的话题。

7月11日上午,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复旦中学承办的第三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暨中学生哲学论坛在复旦拉开帷幕。

来自人大附中、北京101中学、长沙雅礼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河南省实验中学、陕师大附中、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复旦中学等全国各地近70所中学全国的150多名优秀初高中生齐聚复旦,开启了一次为期五天的哲学思维之旅。

思学明辨,大咖教授为中学生们带来的哲学课堂

为什么要面向全国的中学生举办这样的夏令营?

开营仪式现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说:“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哲学是更好激发中学生思维潜力的重要方式,希望哲学学院的活动,能为对哲学感兴趣的中学生们开一扇思维的窗。希望同学们可以充分的享受这样的机会,激荡思想,潜心学习。”

在他看来,哲学并不提供一个标准答案,最关键是帮助大家如何思考。哲学的思考,思维的训练,对于日后的生活与学习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这也是复旦哲学学院持续三年举办此活动的初衷。

从两年前主题为“哲学与自我”的夏令营,到去年疫情期间以“科学与哲学”的在线课程,今年5天的哲学课堂以“为学与成人——儒家哲学智慧探秘”为主题,带领中学生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的儒家哲学进行系统的探究。

从通识的哲学导论、中国哲学、社会哲学,到心理哲学和艺术哲学,整个五天的课程由主题课程、阅读研讨与通识课程三个部分组成,近十位复旦的大咖教授为中学生进行主题课程与通识课程讲座,并由多名复旦哲学研究生带领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研讨和论文写作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暑期哲学课堂并完成论文的学员,还可获得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颁发的学习证明,论文优秀者可获得优秀论文证书。

助力区域教育发展,打造哲学教育基地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复旦中学校长李秋明与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共同宣布了夏令营的启动。

在活动现场,长宁区教育局局长熊秋菊介绍,早在2020年5月,长宁区与复旦大学就签订了共同建设复旦中学战略合作协议。今年2月,复旦大学与复旦中学正式开启了共建合作,签约并揭牌“长宁区复旦中学哲学教育基地”。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助理徐波介绍,通过基地共建,哲学学院与复旦中学的合作重点聚焦三大方面:

一是哲学课程,作为教育普及的主要抓手和着力点;

二是师资培训,复旦中学多名教师作为助教,参与到哲学特色班的教学工作与相关实践中;

三是实践活动,比如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和哲学论坛的等。

据悉,目前哲学学院已专门开设了适合中学生的哲学特色课程,并在复旦中学进行推进。该课程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为复旦中学学生特别设计,并由复旦大学教授任教。

课程将专业与模块相结合,以哲学话题为引导,以哲学导论为基础,结合当下热点问题,联系经典与时代,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哲学智慧,关注社会重大问题,学会以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帮助学生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同事,培养具有敏锐的哲学意识、浓郁的人文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哲学,对于每一个人未来生活质量的提升非常有帮助。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改革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优质学科和师资资源协同共享,不断完善具有复旦特点、长宁特色、一流水平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复旦中学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熊秋菊说。

不是只有哲学家才需要具备哲学素养

随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张汝伦教授带来了本次论坛的第一讲:《哲学的批判视野》

哲学是什么?

课堂伊始,张教授通过区分哲学和普通学科的差别,讲解到“哲学是对思想的思想”,以此开始了中国哲学的导论课程。

张汝伦指出,哲学不容易定义,但哲学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每个人基本的存在方式,这是哲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根本不同。

哲学真正的生命在于批判和反思,而这也是东西方哲学的共有特征。但哲学意义上的批判不同于否定,而是更接近“明辨”概念,因为只有反思和批判才能让“熟知”变为“真知”。

那么,怎么才能有批判意识?

在张教授看来,不是只有哲学家才需要具备哲学素养。哪怕不从事哲学专业,他也希望在场所有的中学生们至少要具备四种批判性思维。

首先,批判概念。概念构成了世界的规定,对概念的批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改变视野,最终改变世界。

其次,对思想未曾言明的前提的批判。人的认识与想法总是有前提或预设的,然而人类文化许多东西是超越时代社会发展而存在的,如“信义”,是古往今来都适用的,因此要批判不假思索认为过往东西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的这种理所当然的思想预设,这样才能够建立一个牢靠和正确的思想基础。

第三,批判常识。常识是正确有效的,但也只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不再有效了。因此大多数人认可的看法或判断,未必就是真理。对常识保持批判态度,才能对事物有更加深刻的洞察和认识,才能冲脱习惯的束缚。

第四,批判流行意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区分知识和意见,认为知识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有充分可靠的理由和依据。意见仅仅是感性经验,不一定有错,但是没有可靠的根据。流行意见未必是我们自己的感性经验,很多时候是某种被大量重复,广泛流行而被许多人信以为真的意见。通过对流行意见的批判能够让人更加的明智,在遇到人生问题时,才能够有自己通达的见解。

作为第一讲的结尾,张汝伦教授寄语所有的中学生:就像黑格尔说的“我们必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作为第二个100年的祖国建设者,我希望你们每一位,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反思批判的态度和哲学思维方式,多看书多学习,不拘泥于记住基本的知识,坚持批判性和创造性,保有理想信念,珍惜大好年华。”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