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总量超100万页! “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红色文献数据库”正式上线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1-07-09 14:48:47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7月8日,“继承百年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红色文献研究专家学者及全国各类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及党校、党史机构、文献学界、历史学界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红色文献的收藏与整理、研究和传承。

开幕式上,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国图馆藏基础上,广泛整合海内外收藏的1949年前的红色书报刊文献开发的“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红色文献数据库”正式上线,又为各界开展红色文献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资源宝库。本数据库共包含红色图书、红色期刊、红色报纸三大版块,可分类浏览版块内容,也可实现跨库检索,文献总量超过100万页,总容量200GB。其中红色图书约6300余种,包含马克思主义著述的早期经典译本,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典著述,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各种版本,太行、太岳、晋察冀、山东等地新华书店,以及解放社、东北书店、光华书店、大众书店等出版的政策文件、宣传读物、文艺作品等。

红色期刊一期上线100余种,既包括延安出版的《共产党人》《北方红旗》《布尔塞维克》等刊物,也包括“左联”等革命团体在国统区出版的进步刊物。红色报纸一期上线70余种,既包括《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知名报纸,也包括各解放区、根据地出版的《冀中导报》《冀热察导报》等稀见报纸,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各地短暂出版的《邯郸日报》《新洛阳报》等30余种。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表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上外具有深厚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与红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渊源深厚,为党史和文献工作作出了特有的贡献。近年来,上外致力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承担了许多红色文献和历史文本的编译和研究工作,发挥语言优势,增强红色文本的叙事张力,拓展全球视野,打造红色文献的数据谱系。他强调,不仅要让红色文献活起来,发挥历史文本资政育人的作用;也要让红色文献走出去,在话语实践中彰显思想理论的价值。

开幕式后,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杨冬权,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马静,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馆研究馆员熊月之,以及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智良分别做了主旨报告。

杨冬权以“红色文献重在开发利用”为主题的报告中指出,可以通过编印内部刊物,影印出版档案汇编,利用档案撰写学术论文,举办展览,拍摄文献电视纪录片,制作档案网络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发利用红色文献,要兼具情怀、眼光、辨别力,带着优秀的创意和主题,充分展现红色文献内在价值,扩大其影响,提高其社会地位。

马静的报告《保护红色文献 传承红色基因》展示了国家图书馆在红色文献方面所做的工作:红色文献普查、红色文献征集、红色文献整理出版、红色文献实体保护、红色文献专题资源库建设、红色文献展览。国家图书馆正不断加强与国内外文献收藏机构沟通联络,推进红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发挥好“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主阵地作用。

熊月之的报告《上海何以成为光明的摇篮——上海城市集聚功能与红色文化》用闳、深、雄、奇四字来形容上海繁盛的红色文化,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探讨了其繁盛的原因,一针见血地指出移民社会结构优化了集聚质量,缝隙效应与可资利用的安全因素也有利于革命工作开展。

苏智良的报告“创建中国红色资料数字平台”分享了建党历史的三个案例,提出了进一步拓展资料的可能,指出红色资料最合适的保护和利用手段就是数字化。

据悉,本次研讨会先期在全国范围进行征文,经专家对170余篇征文进行评审,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及文献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核心期刊《图书馆杂志》于建党百年之际以专刊形式呈现,并在品牌栏目“特别策划-专家笔谈”中,邀请国内图书馆、 档案馆、纪念馆及党校、党史机构、文献学界、历史学界等相关领域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结合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工作实践,针对红色文献普查与收藏、保存与保护、传播推广、史料整理、开发利用、文旅融合等方向展开讨论,以飨读者。

责任编辑:程媛媛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