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丨莘松中学校长张忆:回望建党百年史,长怀青春热血情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张忆

时间:2021-06-30 13:14:11

又是一年的毕业季。在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2021届毕业典礼上,校长张忆同初三毕业生分享了三位党员的青春故事,提出了三点勉励和期许——始终葆有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选择正确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学习不止,奋斗不息,锻造更好的自己。

(以下为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校长张忆讲话原文,“第一教育”经授权发布。)

各位2021届的毕业生们:

你们好!

岁月不居,似水流年。每年的此时此刻,莘松校园,花开花谢,我就知道,毕业如期,离别又至。今天,我们又要挥手作别,互道珍重。在这里,我代表莘松中学全体老师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恭喜你们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开启新的人生之旅!

2021年是特殊而盛大的年份,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100年不过短暂一瞬,但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改天换地、沧海桑田。从一盘散沙到组织起来,从任人宰割到当家作主,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缔造了一个新中国、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我相信,今年一定会在你们的心里留下一段难忘的时代记忆,进而成为你们未来人生路上的一个别样印记。

这几个月来,莘松校园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全体师生共同回顾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各条战线上作出的重大贡献。回顾党史的过程中,有三位青年党员的事迹和精神让我深受触动、备受感动。我想,借此机会,同大家分享一下这三位党员的青春故事,交流一下我的学习体会,也借此对大家提出几点勉励和期许。

始终葆有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

我要讲的第一位党员名叫陈延年。他是陈独秀的长子,1898年出生。1919年12月,21岁的陈延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与赵世炎、周恩来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秋,他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陈延年回国,被派赴广州工作,后被任命为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他极为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区委领导机构,建立党课制度,着力于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党的团结。到1927年3月,广东党组织已拥有9000多名党员,是当时全国党员人数最多、组织机构最健全、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地方党组织之一。

然而,正在革命事业如火如荼之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白色恐怖笼罩全国。1927年6月,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陈延年等人不顾危险,寻找失散的同志,恢复和重建党组织,积极开展斗争。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用尽酷刑,将他折磨得体无完肤。但陈延年以钢铁般的意志,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7月4日晚,陈延年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押赴刑场。刽子手喝令他跪下,他却高声回应: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几个执刑士兵用暴力将其按下,正要挥刀时,陈延年又一跃而起,刽子手没砍到他的脖子,却吓得差点摔倒。最后,陈延年被刽子手们按在地上以乱刀残忍地杀害。那年,陈延年29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同学们,我们学习党史,要做到学史崇德,首先就是要葆有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个人的理想追求只有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有价值。正是无数个像陈延年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写在中华热土上,“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才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B站上的网红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里有一句话很打动我:“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同学们,英烈功勋彪炳史册,烈士精神烛照未来。对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赓续他们的精神。唯有始终常怀中国心,在新征程上奋力前行,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先烈、无愧于祖国的时代伟业。

选择正确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我想讲的第二位党员叫胡伟武,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86年入党。他还有一个身份:龙芯CPU首席科学家。CPU大家肯定不陌生,就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末,是自主研制CPU等计算机核心模块,还是直接使用外国研制的产品,在国内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然而,胡伟武坚决表示,要彻底解决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自主创新问题,必须自主研发中国的CPU。2001年,历史的使命落到了只有33岁的胡伟武身上,他承担起龙芯CPU的研发任务。当时,这个青年说了一句很震撼的话:要是做不出来,提头来见。

就这样,胡伟武带领几十名年轻科研人员日夜奋战,终于在2002年8月10日,将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枚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终结了国产计算机没有自主CPU芯片的历史。随后20年中,胡伟武带领科研团队走出了一条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道路,在学习中不断追赶全球最前沿技术,逐渐将龙芯二字发展成为中国自主CPU的代名词。今年,最新研发的龙芯3A5000系列通用CPU正式亮相,性能已经接近国际主流CPU,在部分实际应用中表现甚至优于国外同类型产品。在这奋起直追的20年间,不断有国外厂商找到胡伟武,劝他放弃自主研制,使用国外现成的技术,但都被胡伟武一一拒绝。

同学们,未来是由无数境遇和际遇组成的,你们会遇到平川,也会遇到高山,会有缓流,也会有险滩。“至道无难,唯嫌选择”,走好人生路,最重要的在于“选择”:一是能否选择正确的道路,二是能否沿着正确的道路坚持走下去。胡伟武在青年时期就树立“填补祖国空白,为祖国争光”的雄心壮志,他坚毅笃行,终获成就。但是,我们在其他一些领域,就因为缺少“胡伟武”而遭遇“卡脖子”。每当我们处在时代的路口,回首走过的路,有很多经验教训会显得特别铭心刻骨。面对这个教训,如今我们选择了弥补,选择了追赶,选择了重生。同学们,你们的年纪赋予了你们可以选、有得选的权利,希望你们要学会选、选得对,更要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在选定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学习不止,奋斗不息,锻造更好的自己

我想讲的最后一位党员叫张彦,是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司机,也是一名“80后”。大学毕业后,张彦选择进入上港集团。如今的他虽然是世界纪录保持者,但刚开始他却是同期学员中考核成绩最差的。不过他深知,做什么事都要肯吃苦、肯学习。所以,就算他最开始没机会操作,也会坚持坐在副驾驶上,俯身十多个小时观看师傅的操作过程,记录要点。桥吊驾驶室距离地面43米,高度相当于15-16层楼,面积仅3平米,桥吊司机在驾驶室内身体必须保持向前倾斜60度的姿势,赶上重点任务,有时要连续保持12个小时。

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到张彦,反而给了他不断磨砺精进的机会。2007年,不到24岁的张彦迎来人生转折点。那年5月,洋山港区迎来当时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轮“地中海泽布勒赫”号靠泊。在作业中,张彦团队以平均每小时装卸690个集装箱的效率,成功打破每小时545个集装箱的世界纪录,同时张彦驾驶的桥吊以每小时97个集装箱的装卸效率,一举刷新原每小时装卸80个集装箱的世界纪录。张彦兴奋地说:“尽管连续10小时高强度作业,我的双手已经僵硬,但得知刷新世界纪录,巨大的惊喜涌上心头,也坚定了我在岗位上的坚持和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过一句话:“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意思是立志追求不容易实现目标的人能够取得成功,做事不回避艰难险阻的人才能不断前进。清代的彭端淑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为学一首示子侄》,也曾收录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其中有一段话,将难易的道理分析得很透彻:“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同学们,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不论我们走向何方,请一定要坚持学习,把自己塑造成本领过硬、品格高尚的劳动者、建设者、创造者。

三位党员的故事分享完了,最后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段话,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名作《青春》里的一段话,我最近观看《觉醒年代》时重温了一遍,非常有感触。

这段话是: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是则地球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宇宙有无限之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展望复兴路,百年正青春。同学们,你们正处于胸怀理想、富于朝气、踏浪前行的青春年华,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加速转型、蓬勃发展的时代潮头。希望你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去书写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乘风破浪!谢谢!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