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与张文宏跨界对谈“科学思维与中国文化”这堂精彩的人文医学课讲了点啥?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张欣驰 谭奕茂

时间:2021-06-28 10:43:11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 通讯员 张欣驰 谭奕茂)6月26日,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共同主办的医艺承扬大讲堂第三期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举行。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上海市原副市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委会主任赵启正,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作为对话嘉宾,以“科学思维与中国文化”为主题展开跨界对谈,现场思维火花不断,为观众带来了一堂精彩的人文医学课。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指出,医艺承扬大讲堂是学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品牌项目,也是文化传承的一张名片,致力于在点滴中丰富复旦上医学子的心灵,为未来的从医之路奠定人文基础。此次活动的开展既是对大讲堂的创始人陈灏珠院士的缅怀,也是一场由疫情生发出的对科学思维与中国文化的探讨。

在主题对话环节,两位对话嘉宾观点精辟,妙语连连。赵启正和张文宏就当前国际国内疫情形势、抗疫过程中科学与文化的作用、抗疫带来的“学医热”等话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谈中国抗疫经验

对话伊始,张文宏开门见山向赵启正抛出自己的问题:中国抗疫取得成功,哪些因素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赵启正认为,中国今天取得的抗疫成果离不开三大支柱:一是中央决策的英明正确,国家在调配资源等方面的高效率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二是我国在医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广大人民的文化素养;三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如虎添翼”,给防疫工作以支撑。

张文宏对此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此次抗疫规模之大、程度之深、速度之快,在教科书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按照国外的预测模型,中国控制疫情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但事实上中国只用了2-3个月。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撑。

谈及科学在此次抗疫中的作用,张文宏表示,“疫情发展到目前阶段,正是到了要拼科学的阶段。”面对当前全球抗疫形势,就要依靠科技创新这一利器迎接不断出现的新变化,不断在疫苗、新药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赵启正也指出,此次抗疫不仅提振了人民对于国家制度、文化的信心,也坚定了人们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信心,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尽快追赶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谈学医热

对于此次抗疫带来的“学医热”,两位对话嘉宾也进行了解读和探讨。赵启正表示,自己是学物理出身,相比研究“没有思维的物质”,医生要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变化多端的病毒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面临的挑战更大,因此,“要倡导最优秀的学生来学医”。

对此,张文宏回应,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优秀生源投身医学。“优秀学生来学医,一定是超越了对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而是有崇高的情怀在里面。”赵启正也表示,“如今向往医学的年轻学子们,他们正是看到了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勇敢无畏。选择投身医学,说明他们的优秀不只是分数上的,更是品格上的优秀。”

从抗疫到日常医疗救治,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不变。在对话的最后,赵启正向张文宏发问,“我现在81.5岁了,你对我有怎样的预期?”张文宏幽默回答,“您还太年轻了!在上海,这个年龄真的是非常年轻,如今上海的人均期望寿命在不断提升,这个年龄甚至还可以考虑培养一个新的兴趣来打发时间。”张文宏表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正是“让人们活得更长、更健康”。

责任编辑:程媛媛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