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时代教师评价 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发展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颜惠芳 尚诗轩

时间:2021-06-21 10:21:54

6月19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海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联合举办的“新时代教师评价——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发展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成功举行。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丁钢,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蒋明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负责人张民选,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执行秘书长石岚,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管理者、知名中小学校长等100余人出席线下会议,另有5.2万余人通过线上方式参会,共同探讨新时代教师评价议题。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蒋明军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认为本次论坛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办,就师德师风评价、教师评价方法、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等议题开展学术研讨,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具体举措,对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负责人张民选在致辞中指出,新时代我们需要建立世界水平的教师评价体系。纵观国际教师评价的历史演进和词语变化,可以发现不宜用高高在上的心态开展教师评价,不宜使教师评价成为教师新的“压力源”,应让所有教师通过评估而得到发展,应倡导教师评价从“教师考评”向“教师评赞”(teacher appraisal)转变,让每一位教师的教书育人业绩都能得到褒奖和称赞。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发表了题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改革”的视频主旨演讲,他认为解决新时代教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要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改革传统“灌输”式培训模式;二要通过定点帮扶、信息化等手段将城市优秀资源输送到农村地区;三要把师范院校办好,培养优秀公费师范生进入教师行列。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发展,教师评价改革要重视增值评价,用发展眼光看待教师,重视青年教师评价和能力提升,既要严格要求,又要重在鼓励。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从教师评价的外部视角出发,发表了“根本解决教育问题需要一场革命”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当前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工业社会的教育体系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引发社会不适;开展一场对工业社会教育体系的革命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场革命包括理念更新、体系重塑、内容重整和教师转型等基本内容;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全方位赋能、整体性转变、革命性重塑来促进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建构信息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第一步。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在视频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教师评价的主要问题是评价目的单一、评价内容过于倚重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评价技术过于重视量化指标、评价实施缺乏外部监督和专业支撑。教师的反思性自我评价将成为未来教育评价的主体方式,也将成为教师成长的主要路径。教师的反思性自我评价包括价值性反思、教学性反思、学术性反思三种活动,研究发现,当前教师进行价值性反思和教学性反思情况较好,但学术性反思能力不足。中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使用超出教育情境、教育活动的教育理论来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行动研究和自我研究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丁钢发表了题为“教师教学与真实性评价”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教师评价表现形式不同,无论是问责导向的评价还是赋能导向的评价,都是追求教师的表现性评价,并力图真实地评价教学。教学的真实性评价聚焦打开教学“黑匣子”,提升教学质量。要帮助教师发展,必须从真实情景出发,关注影响教师专业状态的因素,注重真实性评价,将教师职前培养、在职专业发展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实现教师评价的全面性与一体化。

下午的分论坛分别围绕师德师风评价、教师评价的方法和实践、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三个主题展开。

在“师德师风评价”分论坛上,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周增为作了题为“超越指标——对师德评价的一些思考”的报告,他提出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而跟随的一种主动支持、主动交互的能力、情感和态度;随着人在变化,支持与交互的方式也需变化,师德评价除应考虑支持与交互本身,还应兼顾教师如何跟上这些变化,因此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是真正值得评价的内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边玉芳分享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育人行为指数”的研制经验,为相关量化研究提供科学的研究工具,并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抓手。上海师范大学王正平教授提出“师德评价活动的伦理价值引导”命题,认为师德师风评价受一定的道德价值伦理的影响,在师德评价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避免不顾时间、地点、条件、性质,简单粗暴地进行师德评价。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副教授在“关于师德的风评”演讲中,通过对“师德码”的解析,探究了教育中的伦理规范与行政规范、法律规范问题。

在“教师评价的方法和实践”分论坛上,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特级校长、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刘京海在“教师成长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演讲中指出,教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成长发展的,必须坚持成长性教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必须把握教师成长的共性和个性,把握教师发展的阶段性、教师水平的差异性,综合看待教师成长性评价,找到和确定教师成长评价的下线,可能也是坚持底线思维的表现。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在报告中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加快从“培训”到“赋能”转变,以教师评价驱动教师个性化发展。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恽敏霞在演讲中分享了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与评价系统的探索之路,为教师专业发展精准画像,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徐瑾劼分享了“跨文化视域下的教学及评价”的研究成果。

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分论坛上,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杨振峰生作了主题为“生本取向的教师评价”报告,他认为目前教师评价存在评价导向不科学、评价指标不健全、评价主体不多元的问题,需要真正地确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学生成为教师评价的主体,建立生本取向的教师评价体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操太圣作了题为“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关键与路径” 的演讲,他提出落实师德评价的刚性标准、规范完善师德评价的合理流程、注重师德师风的实质性评价,在教师评价中居于首位;应建立教学述评制度、落实教师家访制度、促进资源再分配来聚焦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职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赵德成在阐述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他认为只有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推行表现过程与结果并重,才能强有力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复旦大学副研究员田凌晖提出好的教师专业评价应该围绕教师具体问题的解决和为教师专业提供支持性环境展开,以评价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洁介绍了“全人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测评框架”研究成果。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惠贤教授主持了主论坛,刘次林教授、朱小虎副教授、宁波副教授分别主持了分论坛。

记者 颜惠芳 通讯员 尚诗轩


责任编辑:颜惠芳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