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梦想改造家”!一所普通小学为何要坚持创造教育40年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时间:2021-06-16 12:07:49

一场激烈的比赛,各班比拼“百变魔尺小达人”,魔方在指尖来回翻转,感受魔方乐趣的同时,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最近和田路小学的数学节,善用游戏的形式玩转数学,从而打造“创造的课堂”。像这样的“创造的故事”在校园里每天都在上演。一所普通小学,为何要坚持创造教育40年?

墙壁走廊充分用起来,创造学院变身“梦工厂”

和田路小学面积不大,校园空间不够,就把走廊和墙壁都利用起来,给孩子更多挥洒创意的空间。学校里有一幢“创造学院”,学生每周约有5个小时以拓展课和社团活动的形式在创造学院活动。“乐陶陶”活动中,学生构思、设计、制坯、烧制属于自己的创意彩陶;“创意DIY”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制作各种简单实用的作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创造学院设置了“艺术创新实践室”“科技创新实验室”“数字化体验活动中心”三大板块、11个活动区域、13项课程项目。

创造就是一点点改变,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如今,学校的创造教育课程已迈入3.0阶段。和田路小学科研室主任倪哲宇说,每天下午3点半后,学校推出38门创新素养课程,涉及艺术素养、体育素养和科学素养三大板块,比如:少儿戏剧、3D打印、头脑奥林匹克活动、数字摄影、STEAM创造力中心、数字实验室、无人机航拍、创意编程等,为每位学生提供灵活多变的课程活动,提升学生创新素养。静安区内的学生也可以在创造学院动手创造。创造学院已对全区33所学校万余名学生开放,成为全区孩子们共同拥有的“梦工厂”。

去年6月,学校编写的《中国创造和正在创造》校本读物亮相。地动仪、皮影戏、指南针、青花瓷……该课程设计了六大板块、六大类别、18个主题活动,希望让小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感受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人人要有多重角色,激发师生创造力 

和田路小学只是一所普通小学,校园面积不大,也没有任何生源或师资的优势。但在有着20年校长经历的张军瑾看来,空间、资源的限制,也可以成为一种自由,激发师生的创造力。

教信息课的吴老师接到开设无人机课程前,从未接触过无人机,当时离正式开课只有两周,她从学校拿来无人机,仔细研究说明书,记住操作要领,尝试在操场上试飞,结果,无人机一头栽进草丛。但她并不气馁,上网查阅资料,专心研究,利用休息时间抓紧练习,最终掌握了无人机的飞行技能,成功带领学生试飞。

丰富多元的创造课程,还考验学校的师资力量。这里的老师并非人人兴趣广泛、一专多能,但只要来到和田校园,就必须学会不断“加载”技能。校园里,门卫阿姨成了纸艺课的执教者,出纳员变身舞蹈课的助教,体育教师同时还教数码摄影……每位老师都需要有多重角色,人人有担当,把事情做到极致,让创造成为一种乐趣,让创造成为一种习惯,让创造成为一种理想。

语文数学课变“好玩”了,劳动教育也创意无限

如何使空间有限的衣柜井井有条,且便于取放?怎样才能去除锅子上的锈迹?教室里的劳动工具如何摆放更为合理?……有趣又引人思考的101个小课题,以项目化的方式,将学校的创造教育特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近年来,学校发现项目化学习与创造教育的契合之处,积极引入项目化学习,把创造的种子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不仅语文课、数学课等变得“好玩”了,学校的劳动教育也创意无限。

从“五小活动”(“五小”即小创造、小论文、小建议、小改革、小实验)到“和田创造十二技法”,从单一课程到七类特色课程,再到完整的小学创造教育课程体系……和田路小学的创造教育走过40年,最新汇编的《创造的力量——一所学校40年的创新坚守》一书正式出版。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说,创造教育是让孩子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创造教育也培养了孩子的基本品质。在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上海教育丛书主编尹后庆看来,创造教育激发孩子的兴趣,在兴趣发展上遵循成长的规律,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利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学习。小学阶段的创造教育是奠基教育,要立志为国家培养未来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把琐碎的事情做得有联系,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有难度的事情做得有创意!”校长张军瑾坚定,这所坚守创造教育40年的小学,不仅将“创造”写入基因,还要代代传承。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