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标再添新景 陈望道雕塑在复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全新亮相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1-06-12 09:18:06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为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宣言精神”,纪念望老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和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理想信念,民盟特别邀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陈望道设计创作全新雕塑,并以实物形式捐赠给复旦大学。6月11日,陈望道雕塑揭幕仪式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前广场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共同为雕塑揭幕。《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前广场,青年陈望道站立在“讲台”上,“从容自在”地向观众们讲解他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他身着长衫,一手拿书,却不看书,另一只手情不自禁地抬起,用吴为山的话来说,“体现了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非常熟悉,成竹在胸”,他的目光向前,略微朝上,这是因为“他在演讲时进入了思考的境界,一方面照顾听者,另一方面沉浸在马克思主义所勾勒的共产主义世界里”。

这座全新亮相的陈望道雕塑为中国民主同盟所捐赠,背后是陈望道与民盟的一段渊源。

1951年,陈望道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8年起历任民盟上海市委第四、五、六届主任委员,并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任委员等职,为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应民盟邀请,吴为山精心打造完成了这件雕塑,他坦言,希望人们能通过他的作品,记住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以及为百年伟大征程中作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作为国际著名雕塑家,自踏上雕塑艺术之路以来,吴为山已经创作过600多件雕塑。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精神在中国雕塑创作中的融渗和表现,创作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雕塑,如《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立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孔子》《老子》《鲁迅》《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立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延安窑洞对——毛泽东与黄炎培》立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雕塑《问道》《总设计师邓小平》立于中共中央党校;《伟大的友谊——马克思、恩格斯》立于中央编译局,《微笑的顾拜旦》《伟大的行者——马克思》立于马克思故乡德国特里尔等。

此次立于《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陈望道雕塑是吴为山的最新作品。为了创作这座雕塑,他特意参观了陈望道旧居,看了许多陈望道生前的老照片,最终,在敲定雕塑形象时,吴为山根据陈望道在工人夜校讲课的那张照片进行了创作。

上世纪20年代,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后,陈望道应陈独秀之请,到上海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其后,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陈望道是最早的八位成员之一,担任共产主义小组的劳工部长。

在开天辟地的日子里,陈望道不但为党的创建从思想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还积极关注工人教育,提高工人觉悟,设立了第一个工人补习夜校,并亲自给工人上课。

陈望道的雕塑,展现的就是这一幕,在工人夜校的讲台上,他从容站立,手持《共产党宣言》,胸有成竹地向大家传播着马克思主义,在创作过程中,吴为山着意刻画了陈望道的面部神态,力求写实、传神,让大家相信他“吃透”了《共产党宣言》。

“抓住这个瞬间,是为了把青年陈望道心怀信仰和理想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出来,希望大家能记住,他不只是《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吴为山说。

101年前,年仅29岁的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为奠定建党基础作出重要贡献,也植下了复旦赓续百年的红色基因。

作为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上辛勤耕耘25载,是我国现代新闻教育事业的开拓者。3年前,复旦大学将他的旧居修缮、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打造“信仰之源”。

自2018年5月修缮改建以来,曾经的陈望道旧居、如今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后简称“宣言馆”)已成为复旦乃至上海重要的红色地标,此次由名家设计打造的陈望道雕塑全新揭幕,为这一红色地标再添新景。

据介绍,开馆三年来,宣言馆已接连挂牌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民主同盟(上海)传统教育基地、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等,迄今已接待6万多人次参观学习,超过3000批次,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复旦师生竞相在此宣讲老校长陈望道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宣言馆成为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

复旦大学将进一步传承发扬好“宣言精神”,持续深化开展“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党旗领航铸魂育人”工程,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根植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建设运营好红色教育基地,将玖园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进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

摄影:成钊

责任编辑:程媛媛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