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如何打造“有效作业”和“有效课堂”?闵行的学校这么回答

来源:第一教育

作者:王佳依

时间:2021-06-09 13:48:36

5月27日,上海闵行区实验小学畹町校区一节讲党史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得别开生面。老师徐徐引入课程后,教室内的七块电子显示屏就成了学生们展示的主场。

学生们分成不同小组,围绕老师抛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再推选出同学借助电子屏展示讨论的结果。

展示内容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综合影视视频,与上海有关的实景照片,历史与现实映照着讲解。熟悉的场景吸引学生走进历史,课堂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这是闵行实验小学畹町校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实践。如今,闵行区正在探索教育数字化整体转型。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指出,工业时代的教育是储备基础知识,信息时代的教育是建构因人而异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则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发现学生潜质、指导学生兴趣、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

上海闵行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探索始终走在前列。

2019年,闵行区入选“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创建实施了“1258工程”,具体为建设1个智慧教育云平台,创建AI学伴和AI助教2个智能助手,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和市民等5类用户服务,应用于课堂教学、适应学习、课程选择、校园活动、社团参与、社会实践、家校互动、学科实验这8大场景。

5月26、27日,闵行区教育局和闵行区教育学院举办教育论坛,齐聚教育界大咖和专家,探讨闵行区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并展示“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的部分成果。

“启航、成长、转型”,

教育信息化的闵行实践

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恽敏霞回顾了闵行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在信息化探索之路上,闵行区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可以概括为“启航期”、“成长期”和“转型期”三个阶段。

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恽敏霞

启航期

在数字化“启航期”,闵行区在“三新”背景下实施“三化”发展路径,完善学校信息化环境设施、优化信息化资源配置、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

2012年,闵行区为学生建立了电子成长档案项目、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等,实现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公共服务信息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转变。闵行区也因此荣获了国家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全国首届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区。

成长期

在“成长期”,闵行区打造了“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品牌特色,推动“智慧学校”创建,加强教育技术的融合应用。据了解,其中的12所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校。

转型期

恽敏霞介绍,在“转型期”,闵行区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全学段、全覆盖的差异化课程教学,贯通课堂教学、适应学习、课程选择、校园活动、社团参与、社会实践、家校互动和学科实验八大场景。

“数据驱动下大规模的因材施教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因为校际之间的差异,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了教育的深刻变革,因此,我们的区域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恽敏霞说。

具体到学校,如何借助信息化和数字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衡的发展机会,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闵行区教育学院院长朱靖分享了具体探索。她认为,区域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具体目标,是教师利用各类信息化工具和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

闵行区教育学院院长朱靖

学生突破统一的学习时空和方法,个性化学习。未来,管理机制实现标准化、流程化和数据化。最终探索数据驱动下的教研和教学,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提供可视化的智能化评价。

朱靖说,数据可以将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化进行对比。比如数据可以显示出,学生甲在2020-2021全学年中,数学成绩相对稳定,其中薄弱知识点主要有一次函数解析式、去分母解方程、因式分解法。

同时,技术还能对学生的学业数据从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让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情,从而实行因材施教。

数据智能还会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意志力进行统计,分为“意志高+策略佳”“意志高+策略弱”“意志低+策略佳”“意志低+策略弱”。这也方便了老师优化作业布置的策略,实施差异化教学。

她认为,在关注学生差异的同时,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校需要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认知起点的不同,丰富课程,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支持体系,从而让学生有更多元的选择。

大数据下的“有效作业”和“有效课堂”

对于学校来说,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要实现的是,在数据驱动下,打造高质量的作业和高质量的课堂,为师生减负增效。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是一所体育兴趣化学校,在篮球、羽毛球、足球等球类运动方面已经达到了全员普及,但是通过大数据发现,学校存在着不少成绩位于临界点的学生。比如,跳绳再多跳一个便可以达到“优”,跑步再快1秒钟便可达到“良”……

副校长蒋方叶说,学校通过系统筛选出这些成绩处于临界点的学生,“个性化”地教授他们运动技能,进行差异化练习。孩子们的体能、爆发力、耐力以及运动技能方面都大幅度地提升了,在全区的测试中,学校的总体成绩也达到了中上水平。

除此之外,疫情期间,学校开设了体育云课堂,学校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自主开发在家就能做的运动,让学生每天进行运动打卡。

据悉,2015年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就开通了校本拓展评价平台,在对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也对学生的“五育”发展以及拓展课程进行评价。

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校长黄超群,分享了学校如何收集学情数据,“现在学校采用的依然是纸质作业,教师通过扫描线上批阅,学生作答结果通过平台进行采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共性错题和个性错题,从而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统整。”

黄超群校长介绍,学校还制定了个性化的”校本作业“,这也是以大数据诊断为基础而设计的。作业平台上保留有学生每一次测验与考试的评价报告,老师可以随时查看,并长期跟踪学生的情况。

在一系列数据诊断的基础上,老师根据评价报告,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个性化作业,实施差异化辅导。

数据背后

是孩子每一天努力的记录

闵行区七宝第二中学教导主任刘长军,向与会的老师们分享了一位学生的成长历程。这名男生在2017年的全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讨会上的演讲成绩优异,口语流畅,舞台表现非常自信。但2016年他在公开场合的表达还显得生涩。

短短一年时间,学生是如何实现这么突飞猛进的进步的?

刘长军展示了这名同学的跨度三年半的成长数据,2015年,他的英语测试还是88分,但到中考时已经提高到了148分。

看似突飞猛进的进步其实离不开学生每一天的坚持。刘长军说,学生每天跟着英语智能跟读软件练习口语,软件记录了学生详细的学习数据。

学生跟读后,系统根据发音标注不同颜色,以提示发音的准确度,学生据此来判断自己的音准,矫正错误。这种互动式设计(重听、重读、分享)也提升了学生练习的兴奋度。

刘长军说,从全校的数据可以看出,经过3个月每天5-10分钟的口语听说练习,2020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口语水平普遍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升。

数据还为老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参考。刘长军介绍,在一堂地理课上,学生要探究适宜发展宜居城市的气候类型,探究初期,有不少学生选择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但是,在探究后期,再让学生做一次选择时,老师发现,选择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学生变多了,继续选择热带沙漠气候的学生人数为零。

数据让老师直观看到学生学习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刘长军说:“实时数据的反馈为教学解决了’教学从哪里开始’、‘采取何种策略教学’以及‘寻求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恰当时机’”。

闵行区实验小学畹町校区校长何学峰则表示,推进差异化教学,存在着最大的问题是主观题的结果难以采集,而如今,正因为有了大数据,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才得以被学校和老师所看见。

他介绍,学校借助一起教育科技旗下的“一起作业”平台收集学生的作业数据,从作业目标、知识领域、能力维度、学习水平、难度和区分度几个维度出发,对学生小题正确率、花费时长以及做作业的时间进行测量,最终形成学生作业反馈、班级作业报告、年级作业报告和区域作业报告。

一起教育科技CEO刘畅介绍说,平台将借助数据分析,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画像,学生的作业、测评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为老师教学提供参考。

一起教育科技CEO刘畅

“一起作业”平台还根据学生的学业数据情况,帮助任课老师对班级的学生分类,形成“成绩低,订正率高”“成绩高,订正率高”“成绩低,订正率低”“成绩高,订正率低”等多类情况,辅助老师开展针对性教学。

此外,“一起作业”还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中包括匹配教材知识点的多媒体资源和各类学科探究工具,帮助老师更好实现因材施教。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