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外活动天地中发挥育人独特优势

来源:第一教育

作者:罗阳佳

时间:2021-06-07 14:54:42

在胶州路15号,现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与劳技大楼里,隐藏着一段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抗战时期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文艺教育团体“新安旅行团”到上海后,就驻扎在这里。

当年,新安小学14名学生组成的“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走遍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宣传党的主张,呼唤民众抗日救亡,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

如今,这段红色历史的德育价值被进一步挖掘,育人效应被充分放大。2021年6月4日,上海市校外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德育实训基地学员在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结业展示活动,以建党百年新时代为主轴、校外活动中的德育为核心、新安旅行团光辉历程为主线,全面展现学员们在校外教育、德育课程设计等方面实践成果,其中三名学员现场展示了三堂精心打磨的研究课,老师们将德育教育融入校外活动设计,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为自己三年培训学习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敬业中学袁凌蓉老师执教的“回眸新安十七载,共庆建党百年史”德育课,通过打造新安旅行团沉浸式展馆,引导学生了解新安旅行团的起源、发展及伟大历程,让学生在学习党史过程中明确个人定位、树立理想信念。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徐佳贤老师将书法课堂搬到了新安旅行团展馆,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将党史知识学习与书法创作相融合,抒发对英雄楷模的崇敬之情。彭忱铭老师则将测向电台布点巧妙地与“新安旅行团”抗日救国历程主线相融合,让学生通过探访新安少年的红色征程,共同完成历史拼图,重温光辉岁月,了解百年红色过往,培植爱国情怀。

 

  听课活动结束后,基地导师做了简短精辟的点评,他们认为基地通过整合将德育毫无声息地滋润到常规教学之中,润泽孩子心灵,达到了“无痕德育”境界。

  德育阵地不只是在校内,也在校外。近年来,上海校外教育积极探索青少年德育,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上海市校外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冯景华认为,相对于中小学校,校外活动天地更加广阔,在育人方式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能够创设多样化的育人情境,让学生感受于境;开展多方式的个性教育,让学生领悟于心;推动多渠道的活动实践,让学生内化于行。

  三年里,基地学员在导师们的指导下,立足一线教学,坚持开展理论研学与实践探究,每个学员都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校外教育育德意识与能力的提升”这一主题深入思考和创新实践,并在结业展示活动当天的论坛上交流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顾剑波老师认为新时代不适合灌输式德育教学,应该“润德细无声”,将育德与育能整合,他结合迎庆建党百年的主题策划机器人活动,将机器人折返跑、巡线、爬坡等比赛项目与红军长征故事挂钩,巧妙地融入德育元素,为学生带来无痕的德育渗透。七一中学万华老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信息技术课上增设了一个游戏环节,让“二进制”这个原本枯燥的学习任务变得妙趣横生。奉贤区庄行学校黄玲巧老师观察到独生子女不爱劳动的现象,于是创新活动课程,针对九个年级学生不同特点,设计不同内容的木工制作分层劳动教育……基地学员们始终从研究学生出发设计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将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结合,开展体验活动,在实践中内化道德理论知识,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

  

论坛结束后,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会长卢晓明做了点评。他说,基地学员的研究把握住了时代脉搏,紧扣教育热点,学员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反思总结,将经验提升为理念,再回到实践中更好地指导教学,既成就学生,也成就了自我。

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徐剑宏充分肯定了实训基地的培养成效。他认为,基地的培训工作接地气,讲究针对性、实效性和引领性,特别是基地聚焦校外学生校外活动中的德育瓶颈问题,努力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校外德育的新策略和新方法,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同时他希望基地将继续德育植根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立足静安、面向全市,更好地发挥“引领、辐射、孵化”功能。

图片由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