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项目启动 共谋大中学一体化衔接新格局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李斯嘉 余璇 吕京笏

时间:2021-05-24 13:39:50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 通讯员 李斯嘉、余璇、吕京笏)为构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紧密衔接的新格局,高校与高中将如何开展合作?加强大中学一体化衔接,复旦大学将有什么新作为?

5月21日,上海论坛·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圆桌会议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及全国116所重点中学校长与会,围绕“迈向新阶段的双高合作:新理念与新格局”,聚焦大中学教育衔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教育评价改革等话题,共谋探索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之大计。

迈向新阶段,116所高中校长共谋大中学一体化衔接新格局

上午,大会主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焦扬为论坛开幕致辞,徐雷介绍复旦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理念及成就,袁振国、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浙江省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朱卓君、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校长王明伟等重点中学校长代表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主论坛上,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项目正式启动。郑方贤、徐雷、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蒋最敏共同启动项目。

下午,“大学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合作创新模式”“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德育评价改革下的积极教育探索和实践”等主题分论坛举行,部分“双一流”大学校长、外国语学院院长、招办主任,长三角地区省级教育考试院院长,复旦大学基础学科院系院长(系主任)与中学校长展开对话交流。

据悉,本次全国重点高中校长论坛为上海论坛分论坛之一。作为目前由高校举办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论坛之一,上海论坛创始于2005年,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论坛以“关注亚洲、聚焦热点、荟萃精英、推进互动、增强合作、谋求共识”为宗旨,每年有近700位来自世界各国政府机构、知名企业、一流高校、著名智库和主流媒体精英参会,在全球治理、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生态治理、科技创新、文化文明等领域,围绕重大战略性议题和发展问题展开对话交流和思想碰撞。论坛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战略的视角、博大的胸怀,立足上海,放眼全球,持续推进“中国道路”与世界文明的融合,持续关注人类共同命运。

此次全国重点高中校长论坛的举办,是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精神和要求,旨在加强高校与中学人才培养的衔接。

为一体化衔接搭建更广的平台,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启动

作为大中学一体化衔接最新探索,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在大会主论坛上正式启动,旨在加强复旦大学与重点中学人才培养衔接合作,发挥复旦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全面、师资雄厚的优势,进一步促进优秀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据悉,首批项目将面向参加“上海论坛·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圆桌会议”的中学开放,复旦大学将组织相关学科与相关中学进行深入交流,在各省份遴选重点中学开展基地建设试点。

与此前的实践相比,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有哪些新探索、新提升?据教务处介绍,学校将在此前已开展多年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基础上,依托学校十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及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的优势教育资源,与全国部分重点中学共建学术实践基地,为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搭建更广的平台。

“‘英才计划’仅面向少数基础学科,同时对师资要求非常高,覆盖到的中学生也较少,相比而言,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覆盖了学校所有优势学科,而且不论师资来源还是学生覆盖面上都更为广泛。”教务处处长蒋最敏这样介绍学术实践基地的特色。

“简而言之,‘英才计划’这个平台像高峰,又尖又高,学术实践基地则像高原,有高度,但更宽更广,不过两者大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大学和中学人才培养的衔接。”蒋最敏说。同时,学术实践基地的实施形式非常多元。据介绍,复旦大学将与合作中学在基地中进行“创新素养培育”计划、“未来学者”体验计划、“步青”学术见习营等一项或多项建设,包含一系列从“走出去”到“迎进来”的举措,帮助满足不同层次中学生发展的需要。

蒋最敏介绍,在“创新素养培育”计划中,复旦大学将根据中学的实际需求,委派相关学科教授协助中学建设学科实验室或创新实践中心,指导建设基于此类实验室或创新实践中心的创新实践课程和硬件配置,开展学科师资培训,制定实验管理规范,着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事实上,不少大学生也缺乏对所学学科的科学认知,这种意识其实需要从高中就开始培养。”化学系教授孙兴文说。秉持上述理念,孙兴文将成为“创新素养培育”计划的一员。他计划分四步走,首先为合作中学搭建优秀的硬件环境;其次开发教学内容,内涵化建设,达成科学输出的目标;再次,利用搭建好的平台,和中学教师一起实现提升;最终,培养一批具有科学研究兴趣和志向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资源,从他们的体验、认知出发,进行科学创新上的互动。“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任重道远的,”孙兴文说,“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去影响更多人,激发更多中学生对科学感兴趣,有机会去体验科学,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科学”。

“未来学者”体验计划则是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在中学的延伸。“从实际成果来看,FDUROP非常有利于学生成才,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学校也受益匪浅。”蒋最敏说。据他介绍,2006级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学生郭泽宇在项目研修期间解决了计算几何领域的一个世纪难题“最小曼哈顿网络问题”。赵东元院士指导的第一位“䇹政学者”(FDUROP包含的四类项目之一)郑耿锋,在海外深造取得学位后,又回归复旦,担任“䇹政”导师之职,更多“䇹政学者”在他的指导下得到了科研训练。

借鉴具有二十多年历史的FDUROP经验,复旦大学将为合作中学提供项目评审专家,合作指导项目实践,让学生通过完整的项目申请、开题报告、实践探索、结题答辩等环节,体验学术研究范式,提高学生探索实践能力和学识素养。

“步青”学术见习营,脱胎于2008年开始试点的“步青”计划,依托各基础学科的师资力量,向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学生提供提前感受科研氛围的机会。近年来,“步青”学术见习营成果不少,在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邵毅平的指导下,复旦附中学生黄琪雯的结项论文在《书城》杂志上发表,创《书城》杂志作者年纪最轻、资历最浅记录,另一位复旦附中学生单佳骊跟随数学学院教授楼红卫体验科研,今年2月,在学术期刊《大学数学》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

通过“步青”学术见习营,合作中学将有机会组织优秀中学生走进复旦大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近距离感受大学学术氛围。优秀中学生可申请修读大学先修课程和暑期课程,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挖掘兴趣点,在此基础上,见习营将遴选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大学教授课题组进行学术见习,加深学生对大学学术研究活动的感性认知。


责任编辑:程媛媛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