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心理课程、哲学思辨……复旦二附校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丰富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1-05-24 10:12:02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心里的“小怪兽”,要怎样帮助学生直面自己的“胆怯”,大声地跟“怪兽”说出“我不怕”?5月21日,在“以哲润心奠基未来”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课程推进会上,学校四年级“火花”心理剧社的小社员们,用一场沉浸式体验心理剧《我不怕》,演绎了他们的独到理解。

image.png

“哲学”碰上“心理健康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神话故事演绎、现实生活延展、内心想法再现……在心理剧《我不怕》中,小演员们从神话故事中的怪兽入手,以丰富生动的艺术表达、鲜活有趣的现场互动,与大家一起探讨成长中的困惑、冲突与害怕,通过数次带动现场嘉宾参与故事、分享体验,一步一步带领大家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这样一出别开生面的心理剧,令现场许多嘉宾意识到,原来害怕并不是一种完全负面的情绪。在孩子的“害怕”里,有期待、有担心、有最真实的自己,或许孩子在看见“害怕”的同时,也看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

image.png

       事实上,心理剧只是复旦二附校在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中的一个亮点。为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健康素养,学校还在复旦教育集团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专家团队的支持下,成立哲学教育基地,开发中小学一体化心理健康课程之哲学教育实践研究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聚焦“心理教育”的哲学课堂,也在当天活动的课程展示环节进行了呈现。如,小学部哲学课程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绘本阅读的“思辨空间”。在校哲学课程团队张晴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借绘本故事《杰克的担心》探讨内心世界。在这节课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在师生和生生的情感交流中,学生用举例子、打比方、反驳等方法表达自我,思辨的火花不断迸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复旦二附校的儿童哲学课程围绕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这两大主题,将动物世界、绘本故事、时事新闻和生活这三条主线贯穿始终,让儿童亲身经历思考过程,关注心灵、培育真人。

        中学部“智与思”社团,就“恐惧与勇气”的议题展开对话。恐惧的对象有什么共同点?害怕是有意义的吗?如果有一个电影里那样可以快进的“人生遥控器”,你想要吗……少年们在思想实验中引经据典、碰撞观点,畅所欲言、力穿时空。在社团成立的11周里,这群七年级的少年在校哲学课程团队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育哲学研究团队的带领下,基于“学科拓展+哲学通识+思辨讨论”的单元模块,围绕“宇宙、生命、人类、社会”四大主题展开了充分的思想碰撞。

        无论是心理剧的演绎,还是哲学课的展示,都体现了学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哲学教育课程实践的研究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辨能力,并开启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启蒙教育,激发学生爱学习、爱生活的内驱力,促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够过健康生活的全面发展之人。

        以哲学思考为方法指导,以哲学思维夯实心理教育基底。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明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春明、复旦大学教育哲学刘学良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郭娟,分别从心理学、哲学、哲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谈到,学校心理课程立意高瞻远瞩、架构完整、落地有效,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度落实。

image.png

赓续复旦哲思,持续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生态

        展示活动中所呈现的,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百态的一个缩影。据悉,多年来学校借助杨浦区及复旦大学的力量,强化推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内涵式发展,以心理教育课程为重要切入口,为“小复旦人”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据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主管陆鹏娟老师介绍,围绕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中小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学校设置了心育课堂、心育活动、心育讲坛三个项目,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基础课、专项课和校园文化中,覆盖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心育课堂学校分别为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提供了限定性拓展(必修)、自选型拓展(选修)和研究型三个类别的心理活动课,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内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品质;心育活动学生可以在心理健康活动月、班队会、心理剧团排演等活动中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某种程度而言,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的“孵化平台”;心育讲坛借助复旦大学优质师资队伍的力量开设,围绕“心理发展”与“哲学思考”两大主题,促使学生们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践行“身心一体”的育人观。

       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复旦二附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了梯度渐进的设计和实施。如,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陆老师的分享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与学生相关,更与教师和家长密不可分。基于此,学校在打造“心灵之旅”学生课程之外,还打造了“一片师心”教师课程与“益家之言”家长课程,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

        围绕陆老师的发言,中学“智与思”社团负责人张海燕、小学儿童哲学课程实验班班主任张丹凤、教师心理课程负责人罗吾民、四年级火花心理剧社成员孙则安同学、七年级学生家长胡晓媛分别从课程的实施者和受益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设想、困惑和感言。

image.png

       未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如何继续?学校书记瞿丽红这样谈:“我们将持续落实‘宽广教育’的理念,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课程建设为契机,为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学生培土奠基,在持续的实践探索中回应好习总书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追问。

        据悉,本次会议由小学部德育主任赵志琴主持,杨浦区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佑翔、杨浦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倪京凤、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主任黄金辉、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郭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张双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林晖教授及团队、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明波及团队、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闵行实验学校教师等应邀出席项目推进会,复旦二附校中小学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组团队教师与德育骨干、各年级家委会主任与家长代表、哲学课程实验班与社团学生,总计150余人共同参加了活动。

image.png

记者 刘时玉

责任编辑:刘时玉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