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翻译专业课搬到卫星研究所?华东师大外语学院这样打造“三全育人”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 刘时玉 冯烨 彭月 杨梓堉 邹鑫

时间:2021-05-22 14:41:07

本网讯(记者 刘时玉 通讯员 冯烨 彭月 摄影 杨梓堉 邹鑫)"天问一号,意为向天求问,人类希望探索火星这个红色星球是否能够支持人类生存……"在播放完外国记者介绍我国“天问一号”航天器发射情况的视频后,现场的口译人员迅速而流利地将英语翻译成了中文。

这不是在某个中外交流活动会场,而是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509所)科技翻译大赛的决赛现场。参赛选手均是来自研究所各个科室的科技工作者,他们用娴熟的专业知识,流利的外语表达,深深震撼了前来观摩的华东师大外语学院的师生们。

image.png

image.png

据了解,华东师大外语学院与509所的交流合作由来已久,2019年,双方在支部共建、三全育人等领域,通过向青年学子们讲述“卫星人”的故事,发扬传承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自主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严慎细实”的优良作风。

近年来,双方共同举办“总师进校园”“风云进课堂”“华东师大风云翻译大赛”等品牌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2019年,外语学院“培养爱国奋斗精神,讲好中国‘风云’故事”项目获得华东师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案例。

在509所总体一室支部党员关欣的带领和讲解下,师生参观了风云历程展,深入了解风云卫星发展的辉煌历程。从开创风云纪元的风云一号、奠定国际地位的风云二号、实现跨越发展的风云三号、到勇攀国际一流的风云四号,风云气象卫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

509所总体一室支部党员牛升达讲述了“争气星”“塔架上为卫星做手术”“39天之痛”“抢救卫星的故事”“三万里高空‘指哪打哪'”等风云卫星发展史中刻骨铭心的故事,让在场师生深受感动。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卫星人”坚持“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靠自己”,我们国家才能在卫星科研领域取得领先国际的显著成绩。

此外,师生们还来到509所科技翻译大赛决赛现场进行观摩。比赛中,参赛选手需要对两段视频内容进行交替传译,其中英译中的内容是关于“天问一号”航天器的发射情况、登陆火星的全过程,以及中国在未来空间探索方面的宏图伟志;中译英的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正在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两名宇航员进行亲切交谈。参加比赛的六位科技工作者面对复杂的口译挑战均表现不凡,出色地完成了翻译任务。

赛事评委之一,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副院长朱晓映表示,此次比赛的中译英和英译中两段视频材料并不简单,六位科研人员的表现与专业翻译人员相比毫不逊色,令人大开眼界。

“今天我们把翻译专业课搬到了卫星所,主讲老师就是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担任评委之一的翻译系专业教师原蓉洁说道,“通过观摩和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体悟到,要做好专业翻译,不仅需要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同时还需要充分的行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说出或写出专业领域的话语,实现真正的跨文化沟通。”

“讲好中国故事”是外语人的责任和使命,对语言工作者而言,既要有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更要充分了解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据介绍,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将继续在 “三全育人”工作中发扬风云精神,将航天力量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构建社会资源“外圈”育人大格局,充分发挥语言优势,向世界传播风云精神,展现大国重器的风范。


责任编辑:刘时玉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