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季 | 我帮你 你努力 职业规划早实现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易蓉 张炯强

时间:2021-05-21 15:46:30

据统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再创历史新高,900多万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方向该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求职人数同比翻番

疫情导致留学生回流,就业市场竞争白热化。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较2019年增长了33.9%,今年春节后第二周,考研成绩公布导致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43.1%。显而易见,202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仍难。

由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在参与调研的2021应届毕业生当中,56.9%的大学生毕业后即就业,比去年降低18.9个百分点;选择自由职业的同比上升8.1个百分点,占比15.8%;另有12.8%选择慢就业,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6个百分点。

在就业压力、家庭影响和自身职业规划不确定等因素影响下,继续深造、观望、放缓就业步伐是不少毕业生的选择。调查发现,毕业后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应届生占比9.5%,较去年的6.6%也有明显提升;高收入家庭应届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出国深造和创业的占比也高于其他家庭。

将眼光放至长三角

本周是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各类招聘会集中进校园、实习招聘早启动、长三角就业工作一体化,上海正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

几天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园内举办了一场“江苏省盐城市环保科技人才专场招聘会”,许多递上简历的二工大学生,有望获得盐城高科技环保企业的实习岗位和工作机会。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上海正积极推动长三角高校就业工作一体化,通过长三角三省一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点,并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市教委指导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主动与苏浙皖三省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进行对接,合议成立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目前,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积极落实发展规划,制定了三省一市就业数据共享标准规范,唤醒“孤立”的数据,推进区域内高校毕业生信息一体化进程。二工大学生就业处负责人经晓峰认为,长三角融合企业资源和高校资源,是破解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之举。

所谓大学生就业历来是结构性矛盾,一个矛盾点就是地区差异。以上海的东华大学为例,该校以纺织服装专业见长,而上海经历数十年产业结构调整,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余下已经不多。一旦毕业生仍在上海扎堆,必然遭遇求职难。而集中于江苏、浙江的纺织企业求贤若渴,却得不到人才。据了解,东华大学近年来积极调整毕业生求职观念,已有一批优秀毕业生前往波司登、太平鸟、雅戈尔等周边著名服装企业就职,成为长三角高校就业一体化的典范。东华大学2021届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毕业生孙赵洁不久前签约波司登,她认为在长三角城市间人才流动,寻找到龙头企业就职,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近期几场长三角专项招聘会也吸引了不少用人单位和应届生,800余家用人单位来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行的2021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春季现场招聘会,提供岗位近3000个,用人需求超2万个,累计投递简历7.5万份。2021年上海市春季人才招聘会暨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择业招聘会也吸引了950家单位提供了22172个岗位。

“家门口”也能找工作

周末2021年杨浦人社服务四大功能区滨江·大创谷专场招聘会上,上海市杨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通过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五个高校乐业空间,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沪东工学院等区内外多所高校,排摸大学生应聘就业、实习岗位的需求,组织了好几辆大巴把学生接驳到校外的这场招聘会。77家用人单位提供近1400个就业职位,平均薪资1万元/月左右。据统计,当天求职者现场投递简历近450份,近150名求职者与用工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专家咨询接待人数近30人。

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咨询台就很热门,党群人力资源中心人事主管孙晖提到,企业承担杨浦滨江建设的几十个大小项目,在建设、交付、招商、运营等阶段都需要大量人才,企业也希望能够以区域优势吸引对杨浦有认同感的青年人才。确实有不少来自杨浦区的高校或家住杨浦的大学生前来咨询,希望找一份既能实现自己价值又在“家门口”的工作。

早实习积累经验

19日,上海理工大学举办的就业实习招聘会吸引了众多大三和研二的学生来投递简历,一些学生和招聘人员在入口处就畅谈起来。机械工程学院的小王和室友一起来逛实习招聘,大家觉得相比网络应聘实习单位,能够在学校就与企业面对面,更加直观,选择也更多。

这场招聘会共有223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1000余个,需求人数超过6000人,18%为国有企业占比,56%来自中小企业占比,三资企业占比20%。“我们搭建这样的平台,就是希望让更多的学生更早了解企业需求,进一步增强准毕业生的就业紧迫感,让学生们更加明晰自己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竞争力。我们也希望能和企业联手,为人才培养打造出多样化的实习实践基地,扎实推进就业工作。”上理工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冯磊谈道。

在这个求职季,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李佳怡算是一个特例——甚至没有经过秋招,她去年就通过合伙人面试,拿下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精英计划的全职offer。

对李佳怡来说,职业规划这件事从大一就开始了。“我们学校所有大一新生都要上一门职业规划课程。我也是在那个时候从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口中,开始对毕业之后大概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企业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有了朦胧的概念。”测试性格、了解专业与岗位,这门课还给李佳怡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无论老师还是学长都传递了一个理念,要多多尝试。李佳怡把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安排得满满的:从大一开始,学习从不落下,还参加过学校的交换项目和国际项目活动,大二考完ACCA特许公认会计证书。她的每个假期都用来参加实习,尝试过咨询、猎头、审计公司的工作。刚开始找实习岗位时也没有方向,只想要多多尝试,最多的一次一周完成4个面试。这些经历快速地提升了她的语言、专业、沟通等能力,她在实习中能够承担的工作越来越重要,自然也早早收获了好工作。

“慢就业”手握证书

在杨浦招聘会现场,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的张诗琪算是“慢就业”的毕业生,去年毕业的她刚刚完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第二专业的答辩,也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受疫情影响,二专学习进程稍有延后,但没有影响小张找工作的信心。在大一她就开始实习和家教,本科期间的实习工作也很受雇主认可,现在证书在手、履历满满,马上开始参加招聘会。“实习的时候本来有机会留用的,但因为疫情,企业招人规模缩减。我清楚地感受到找工作这件事,不是单靠努力就可以,但不努力是一定不行的。”

就业指导专家陈燕感觉,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提前,找实习的意愿积极。“现在初中生都开始体验职业了,大学生的实习也更积极了。实习可以尽早了解自己和社会,而招聘会也是获得直观经验的好机会。”陈燕建议学生,无论是否喜欢、是否擅长,都不要轻易扔掉自己的“专业牌”,通过对专业对口相关岗位、行业的实习慢慢寻找方向,积累筹码。

【记者手记】底气源于努力

就业采访中,上外贤达毕业生张诗琪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她从大一就开始实习做家教,即便疫情拖延了毕业计划,她也从来没有虚度时光,一直在积极积攒经验。回报她的,不仅是漂亮的简历,她的自信、健谈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都证明了她的能力。相信不仅是我,用人单位也会喜欢。

采访中也遇到过另一类自信的学生。他们说找工作不急,反正家里不催。但是学历、经历都很单薄,问一句“你觉得你的应聘优势是什么?”回答是:“这可能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或许他们是谦虚内敛,但这又如何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获得更深入了解“隐藏优点”的机会呢?

高校、社会各界搭台为大学生求职创造机会,就业指导老师、专家、社团处都有制作精良的求职技巧课程、咨询机会。可是仍有学生在找工作时还不知道简历该如何写、自我介绍如何说。你如此迷茫,如何吸引用人单位呢?“努力不是一定就行,不努力是一定不行。”值得共勉。(易蓉)

图片来源:cfp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