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中医药如何守正创新?院士们齐聚上海中医大院士论坛展开探讨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1-05-21 10:58:01

本网讯(记者 程媛媛)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5月18-19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和上海长三角院士赋能研究院(筹)联合承办的202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院士论坛举行。10位两院院士和诸多权威中医药专家、学者围绕“‘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这一主题深入交流、分享经验、探求新路,为中医药蓬勃发展助力。

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重点打造的高水平学术会议,院士论坛自2018年举办以来,致力于探究医药发展前沿领域和全新发展方向,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协同创新优势,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中医药创新研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本次论坛聚焦中医药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邀请诸多两院院士与权威专家、学者,聚焦智慧,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对于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西医并重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的论坛,既有陈凯先、林国强、吴以岭、杨宝峰、涂永强、谭蔚泓、王琦、刘良、仝小林、樊春海等两院院士的主题报告,也有全国名老中医严世芸,以及近年在医药研究领域取得颇丰成果的屠鹏飞、陈红专、杨永清、季光、王拥军、詹常森等专家的精彩分享。

如何加强中医药“走出去”的对接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从国家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战略出发,分析了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十个问题及应对方案。在他眼中,应对方法就是亟待阐释中医疗效作用原理,明确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向世界把中医药的抗疫作用说清楚、讲明白,包括调节免疫、抗病毒、抑制炎症风暴、改善病理损害等方面,共同提高认同度。他进一步解释道,要靠数据、靠证据;看功能状态的改变、异常指标的改变、脏器组织修复的改变;做到中医信、西医信、中国人信、外国人信。

此外,陈凯先院士结合新药研发案例,介绍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前沿,阐述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新药研发的进展与成果、生物医药的新形势与新机遇;吴以岭院士介绍了将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重大原创成果研究,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涂永强院士介绍了几种复杂结构的天然产物的合成方法和研究思路,对于加速实现传统中医药新型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仝小林院士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西医结合抗疫的优势,以及中医思维到现代科研思维、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多个角度,就“大疫出良药”,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健康中国,分享了对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意见;樊春海院士介绍了核酸分析检测和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工作,强调在系统上和整体上对人体状况进行感知,与中医“上医治未病”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全国名老中医严世芸教授还从中国传统文化里具有哲学思想的“和”字出发,阐述了其在中医学理的运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在闭幕式上表示,本次论坛充分展示了院士专家们在经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中医学理、分子医学、中药国际化、转化医学与中医转化等多个方面的潜心研究成果和重要发现,是一次思想的盛会、交流的盛会、创想的盛会,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充分发挥了院士专家的科技引领作用。

本次论坛还增设了以“中药创新,产业与资本协同发展”为主题的圆桌对话,7位业内嘉宾聚焦上海在中医药研发上的产业优势,探讨了如何用现代科技手段诠释中医药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分析了中药行业从生产到销售产业链中的瓶颈,为中西医融合发展提出了不少精彩见解。


责任编辑:程媛媛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关于我们  |  资源库  |  版权声明
沪ICP备11045836号-7

沪公网安备3101050200037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