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故人来——陈佩秋文献作品展”在上海交大开幕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1-04-29 10:12:04

本网讯(记者 程媛媛)4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陈佩秋公益基金会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承办的“风雨故人来——陈佩秋文献作品展”于上海交通大学文博楼第二展厅拉开帷幕。由上海中国画院和藏家提供的近80件书画作品及文献资料全景展现了陈佩秋先生数十年崎岖不平、步履艰辛的创作道路和人生轨迹。

作为现当代最杰出的女书画大家,陈佩秋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卧枕宋元、融汇中西”之称。她早年曾以山水为起点,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主攻花鸟,画风浓丽秀美,格调委婉含蓄。上世纪九十年代,她探索细笔青绿山水,吸收西画光、色的表现技巧,别开生面。她晚年的青绿山水大多用彩墨写成,开创了彩墨结合的中国画新风。陈佩秋先生书法由“唐人写经"入手,后曾下苦功研习临摹蔡襄、倪云林书法和智永《真草千字文》,其书法作品极富个性,典雅而灵动,如行云流水一般。陈佩秋先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关注书画鉴定,先后从艺术性和艺术风格入手,对董源《溪岸图》和传为阎立本的《步辇图》等“早有定论”的名画重新进行真伪鉴定,引起学界、媒体等广泛关注。

陈佩秋先生精耕于中国书画艺术七十余年,以独立、独特、特创的艺术风格享誉艺坛,是集文史、书画、鉴赏于一身的卓然大家。此次展览遴选了来自上海中国画院和藏家珍藏的42件书画作品,集中反映了陈佩秋先生各个时期代表性书画风格。如《闵行一条街》《兰花鹌鹑》《春喜图》《饱饱金珠胜似春》《山花烂漫》《江南春色》等作品,都是陈氏笔意的集中体现,更是其煌煌艺术生涯的重要见证。

与精彩的书画作品同时亮相本次展览的,还有36件/册珍贵文献资料,涵盖了人物传记、作品图录、理论著述、杂志报道等各个方面,更有陈佩秋先生《1960年美术创作规划表》等鲜少面世的藏品。值得一提的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陈佩秋先生年谱》一书在本次展览中首度与公众见面。该书系统梳理了陈佩秋先生的艺术人生及创作风格,或可为致力于相关研究的学者与公众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次展览中有一幅四米多长的画卷,布局大气磅礴,用笔心细如发,其上阡陌通衢,行人车流,输电杆缆,尽收笔底。这便是陈佩秋与谢稚柳为数不多的合作作品《闵行一条街》。

在这幅生动恢宏的作品背后,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建设新中国工业卫星城,仅用78天“闵行一条街”(今江川路)便拔地而起,成为举国焦点。是时,陈佩秋、谢稚柳以及画院画师赴闵行一条街作画。在冬日凌冽的寒风中,陈先生连续数日或爬上屋顶,或拿着小板凳坐在马路边写生,将日新月异的闵行速记下来。后又费数月之功,与谢先生一起创作了《闵行一条街》长卷。作品完成后谢稚柳在画上欣然题识:“曾几何时忆旧踪,青青阡陌满春风。今来省识春风面,照眼琼楼第几重。闵行一号路自七月一日至九月杪建成,盖猶不足九十日,其间文娱商业及服务性行业无不具备,建设之速瞬息万变,斯图甫成而其面貌又新矣。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并记。陈佩秋、谢稚柳合作。”当时城建局在画展上看到了这幅作品,派人来商量购买。但有人说,这画谢稚柳没有画,买画人是冲着谢稚柳的名声来的,一听此言,也就作罢了。而事实上,谢稚柳、陈佩秋合作了这幅作品。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美丽的误会”,让我们得以在本次展览中一睹此作真容。

为了进一步拉近观众与《闵行一条街》的距离,展览中还设置了动态投影与场景体验,观众既可在影像中近距离品味画作意蕴,亦可亲身走入画中感受上世纪五十年代闵行“一号路”的风情。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本月开馆以来的又一重磅展览,为期一个月的“风雨故人来——陈佩秋文献作品展”正式拉开了“海上名家”系列专题展的序幕,成为高雅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实践。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走进陈佩秋先生的艺术世界,主办方正筹备“云展览”与校外观众专场。


责任编辑:程媛媛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