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峰会 ┃ 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忠:解码数据“活力”——基于绿色指标的区域学业质量评价探索

来源:第一教育

作者: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 孙忠

时间:2021-04-26 16:20:12

  2021年是《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实施的第10 年,绿色指标评价追求教育质量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强调基于数据的分析、诊断与改进,关注增量、过程和品质,“让数据说话,让数据驱动”,促使我们深刻理解了“引导与改进”的教育评价本真价值。

  10年间,在绿色指标的指引下,上海市静安区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到评价的原点和中心,让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形成了科学提升学业质量的静安路径和良好氛围。

绿色指标评价区本探索的实践路径

多年来,静安区始终坚持以重大教育研究项目引领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富有区域特征和生命力的评价革新是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形成了教学、评价与改进并行的技术与机制,让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在学校差异发展与区域顶层架构之间找到和谐的平衡,主动地构架起区域教育发展的质量参照系。

一是低功利、重内驱的价值导向:培育学业评价的绿色土壤。

绿色指标让学业水平、学业负担有了明确的参考指数,充分体现出了对于教育规律的尊重,我们立足静安区情和校情,坚守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确立并传播低功利的评价导向,重过程、看增值,释放评价数据的生机活力,优资源、活机制,激发学校和学生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在学业质量提升的探索上日渐呈现出人本化、科学性、针对性的特点。

2019年“绿标”测试反馈下来,静安被评价为“学业水平较高、教育均衡较高、教育公平较好、学业负担较轻”的区之一,绝大多数分类指标指数均高于或达到全市及城区水平,所有跨时间发展指数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尤其在优质和均衡方面表现出了新的进展,更重要的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凸显了出来,高层次思维水平呈现出持续提高并增量发展的趋势,校长、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这个评价结果给了我们充分的自信,学校和教师在正确学业质量观的引领下,自主能动性会得到更大的激发,学生更加会学、更愿意学、学得更有意义,教师的教学效能也会更高,取得学业质量的过程会更具有科学性,学校更容易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家长满意的地方。
  二是高品质、强针对的系统推进:构建学业评价的全域体系。
  在绿色指标的引领和驱动下,静安的评价日益走向精细、多元和系列,逐步构成了指向教学全系统的多维体系,既有总结性评价,也有运用量规评分的过程性评价;既有指向具体教学行为的微观评价,比如学习后效反馈、作业设计、前端分析等,也有指向教师素养、校长领导力、学校氛围、学习资源的关联性评价;既有认知领域的评价,也有非认知领域的评价。有的评价持续数年,比如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评价、教师的个别化教学评价以及小学生活力指标评价等等,多年积累建立了基于全区大样本的大型数据库,有力地实现了跨时间跟踪比对。
  多维视角的评价以多元信息的相互印证,有效地化解了评价领域的“单一”与评价对象及其环境条件的“多样”之间的矛盾,可以精细化监控区域学业质量,并为其提升提供了精准的证据支撑。
  三是促发展、共频振的联动机制:关照学业质量的高位均衡。
  校际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差异一定也会反映在学业质量上,区域通过教育行政与业务两轮驱动,以合力推动学校学业质量的高位均衡发展。
  教育局在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方面,首先通过宣传与评估发挥表率与引领作用,并形成评价的常态化运作管理机制,比如诊断发布、数据解读、反馈指导、改进评估等等。其次整合优化资源,打造区域教学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共享场域,比如组织一年一度的以学术精进为主旨的学术季,持续三年的教学反思行动,激发全体教师提炼表达自己的教学主张。
  业务部门开展“绿标”引领下的基于证据的深度教研和指导,通过“精准解读‘绿标’数据发现问题—深入课堂分析问题—团队合作研究对策—开展实践解决问题”的路径,逐步形成“检测依靠技术、结论源自证据、分析产生行动”的实践状态。比如小学语文学科从“绿标”评价结果显示的弱项指标入手,由区教研员联动13所学校组成“绿色教研共同体”,深度聚焦“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突破点”,通过现场实践、经验共享、工具开发和作业设计等循证实践,实现研教相长。他们研制“字、词关键错点预习单”,精准提供学习指导;应用“关键段落引读设计”,帮助学生从模仿表达走向自主表达,突破从阅读到表达的“最后一公里”。该项改革持续三年,为持续提升区域学科教学底部,挖掘区域教研活力作出了有效的示范。
  业务部门还组织多学科展开学生学业质量检测分析与反馈改进的主题研究;开发和建设学业质量的诊断系统,优化教研常规组织结构;从科研视角研发评价工具、推进循证实践研究范式,培养教师的证据意识,而教研员则可以对于实践证据资源进行有意义地提炼和推介,为教学变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新的视角。

区域针对教学中的某些关键环节设计专题行动,比如作业改进设计、教育反思行动、因材施教创意、循证项目研究等等,这些区域性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将全区的不同学校以及全体教师都带到了同一个研究场域,可以从不同视角展开深度探索,个性与共性相互融合,推动学业质量提升的系统化、序列化和学术化。

绿色指标评价区本探索的实践样例

静安于2012年构建起小学“活力指标”评价体系,2020年迭代改进到了3.0版。活力指标是绿色指标的区本化延伸、深化和创新,紧扣“活力少年”的培养目标,以“活力”为内核与标志,从思维、情感、行为三个层面诠释“活力”,以“活学善思”“自信乐群”和“存志慧动”作为三大维度,从当下到未来、从学业到身心,围绕品德、学业、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根据区域教育文化、学校、学生特点在维度和指标的建构上拓宽、细化和强化。比如我们增加“自我管理”“责任担当”“文化自信”“以劳为荣”“动手探究”等观测维度,再比如在绿色指标中出现的高层次思维指标,在活力指标中我们用“好问善思”来反映,再细分为“好奇求知、勤于反思、批判创新”三个二级指标,并配置分年段的细致观测点。

  活力指标每年进行一次数据采集,评估周期大大缩短,增强了反馈的及时与即时性,保证了学业质量评价的持续与连续。活力指标的信息采集方式更加灵活,结果的解读主体更加多元,加之更为细致的考察点都更容易将每一项指标出现的差异放大,从而可以更深刻地折射出某个方面的缺失与不足,更易直观地捕捉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与条件。
  活力指标坚持了区域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学校的创造实践,两条路径同步,从“品质课程、智慧教师、生动课堂、创新管理”四个方面构建起学校教育的支持保障系统,学校可以比照每个维度根据自身基础条件拟定校本观测点,再针对活力评价的数据结果,对优势与劣势进行溯源,从课程、教学等角度探索自我改进和优化的具体路径。

绿色指标评价区本探索的思考展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一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教育问题,数据的活力在于催生更为科学、适宜的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的颁布,进一步激发了区域思考新的评价命题,以绿色指标、活力指标评价的深化实践为着力点,展开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全面探索。

其一,坚持学业质量评价观念的低功利性。秉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始终把道德、健康、行为、情感、思维都放到学业质量的考量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业质量取得的过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其二,优化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强化区域评价的系统规划和协同发展,提升不同类型评价实践之间的逻辑性,优化评价内容和方式,构建平衡、有效的结果反馈和行为改进的联动机制,并对评价反馈改进效果进行质量评估,形成良好的评价生态。
  其三,提升学业质量评价操作的实效性。运用组合型突破锚定问题,提升学校和教师让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共性和个性数据进行更为精细化的分析,捕捉影响不同群体的敏感指标,发掘其间的连接,寻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实现以评促建的良性循环。

教育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艰巨使命,区域将坚持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继续探索绿色学业质量观引领下的评价实践,并以此牵引教育教学的关联变革,以跟进性改革激发学校的创新活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推动区域教育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本文作者系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忠,文章原载于《上海教育》(2021年4A),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

(原标题:《局长峰会 ┃  解码数据“活力”——基于绿色指标的区域学业质量评价探索》)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