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 说一说,画一画,走一走……虹口学子这样走“近”党史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蕾

时间:2021-04-26 10:39:33

“原来,一百多年前的周恩来、邓小平等人赴法勤工俭学的出发地就在我们虹口,就在北外滩,就在我们身边。”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初二7班陈嘉乐同学不由感叹。这是新北郊初级中学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所引发的“北外滩之旅”,在这趟旅行中,新北郊初级中学的学生们沿着虹口滨江实地走访网红“打卡点”——北外滩,走“近”身边的党史发源地,深入感悟党史。

而这仅仅是虹口学校依托思政育人体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缩影。

走一走,党史也在身边

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的思政课以“初心”为主题词,引导学生寻找百年征途中不同时期的初心故事。通过观看《建党伟业》《建国大业》《觉醒时代》等建党影视作品感悟革命先辈的建党初心。《建党伟业》中讲到,1919年3月17日,第一批从上海由海路赴法勤工俭学的89名青年,从北外滩汇山码头乘船出发,毛泽东到码头送行。“要是能亲身到这一地方去看看,感受一下,孩子们对这一段党史的印象会更深。”当时,一个念头在新北郊中学的思政老师戚敏婕的脑海中闪过。

新北郊中学的学生们走访“赴法勤工俭学出发地”

说来也巧,今年3月中旬,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纪念标识在虹口揭幕,地点就在北外滩滨江公平路至临潼路岸线。于是,戚敏婕组织学生们一起来到这一打卡网红“赴法勤工俭学出发地”。“大家往江面上看,那里就是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出发时,‘因幡丸’邮轮停泊的七号浮筒。1919年3月17日,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怀揣着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和同样风雨无阻的奋进精神,驶离上海,踏上了旅程,毛泽东同志亲自到码头送行。1919年3月到1920年12月,20批1600余名中国青年从上海乘船出发到法国‘勤于作工,俭以求学’。”戚敏婕老师向学生们介绍。

只见学生们面对碑文,黄浦江就在不远处,而屹立在江对岸的就是上海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浦东。回来后,同学们纷纷感慨“一百多年前,周恩来等人赴法勤工俭学从虹口出发,我们现在就站在当年的出发地,仿佛穿越了一样。”“当年,他们怀揣着理想到国外学习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我们在校园里也是在学习科学、学习本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建设祖国。”“虹口北外滩既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启航之地,也见证了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从追寻真理的青年变成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新北郊中学的学生们走访北外滩白玉兰广场党群服务站

虹口是上海红色文化旧址遗址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新北郊中学的“百年征程寻觅初心”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分别设计“革命场馆之路”,利用红色场馆资源,让学生了解一个个革命红色故事;“改革开放之行”则借由学校读书节主题演讲活动,讲述改革开放期间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校史教育之线”通过查阅校史资料,探寻百年校史故事,增强爱校爱国情怀;“北外滩之旅”沿着虹口滨江实地走访北外滩,听白玉兰党群服务站老师讲解,切身感受北外滩的华丽蜕变。

方寸之间的精彩:邮票中的党史故事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与往年大不一样,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请来了神秘的嘉宾——一位有着40年教龄的老爷爷。老爷爷是汪昌明,他是全国教师集邮联谊会的副会长。这一次,汪爷爷要讲一讲邮票与四史。

汪爷爷在给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讲述“邮票中的党史故事”

四史与小小的邮票有什么关系呢?汪爷爷特意向大家展示了中国邮政发行《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并详细讲解了这些邮票发行的背景故事。“一张张漂亮的邮票出现在白板上:从抗日战争起红军的黑白影像,到改革开放时彩色的天安门照片,再到今朝只有1/7头发丝厚的黄金邮票……这些小小的邮票就是中国四史的见证。在汪爷爷的诉说中,我们仿佛触摸到了邮票上蒙蒙的时间灰与超薄的科技金,我们仿佛听见了历史之河在耳边流淌的声音…尽管写信,贴邮票的时代已经悄然过去,但邮票见证的四史,承载了无数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五(3)中队的高正岭同学说。

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邮票

这次讲座中,汪爷爷告诉孩子们,邮票不仅是工具,更是百科全书、国家名片和历史的见证。他从新中国第一张国庆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讲起,从毛泽东诗词讲到新时代祖国边陲风光;从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讲到2008年奥运盛典,从开国大典讲到澳门回归;从改革开放讲到科学发展。通过一张张小小的邮票带领大家回顾了新中国崛起、奋勇向前、走向复兴的光辉历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通过老师的生动演讲,我感受到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小小邮票方寸之间,让我们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地学习了‘四史’。”来自四(4)中队的队员孔繁臻同学在聆听讲座后说,“让我们在回顾过去的同时,也随时随地地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将来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多的贡献。”

画一画,让学生“懂”党史

“红色场馆文化资源进课程”是当下思政教学的新模式,尤其是线上参观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走出校园”,获得直观体验,培育爱国情怀。

红船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革命历史纪念馆线上场馆的展品为学生们提供了感悟红船精神的丰富资源。“绘画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在线参观浏览,画一画和红船精神有关联的展品,其实就是找到抽象的价值观与具体的事件、物品、人物的联系,通过与这些具体事物关联的活动来加深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这比简单抄写背诵词条更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的马燕萍老师说。

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的学生们画一画与“红船精神”有关的展品

学生从参观中提炼出来的红船精神元素是丰富多彩的: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革命先驱李大钊、五四运动的爱国青年、参加第一次会议的代表、参观革命纪念场馆的孩子……学生画出了理解、画出了寓意,关注了历史,链接了当下。这是一些闪光的、零散的碎片,将它们关联起来,就是红船精神百年的历史画卷。学生在寻找解决路径时,从认知冲突到认同的过程中,真切地领悟“我们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对“红船精神”也向更广、更外延的方向发展。

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的学生们画一画与“红船精神”有关的展品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内容呈现了中华民族百年的历史进程,教材插图中有许多人物的图片。但是,这些人物对学生而言有些遥远,他们的认识是零星的、散乱的。那怎样让今天的孩子认识他们呢?

鲁迅中学学生设计的一张“船票”,用来布置教室

历史细节总比空谈理论更生动。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的老师们设计了一项活动作业——“讲一讲书中人物的故事”。同学们合作分工,将书本中出现的人物,放到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让学生在情境中直观感受党史,了解党史,继而投入党史的学习当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党史趣味便能精彩体现。学生们结合书本中生动的配图,撰写通俗活泼的解说词,讲述峥嵘岁月中优秀共产党员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学生牢记“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感悟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鲁迅中学学生设计的一张“船票”,用来布置教室

鲁迅中学面向全体师生开展了“一张船票穿越百年”活动,纪念红船精神,并组织了主题黑板报、教室布置评比。在思想政治课上,通过时政演讲了解党100年的历程,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党是如何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并组织“写给党的生日贺卡”的活动,让学生自发了解党的光辉历程。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