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话剧《雷经天》主创者在这所大学展开见面会,讲述“党和人民的忠实儿女”的故事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1-04-22 12:10:00

image.png

本网讯(记者 刘时玉)“《雷经天》融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于一体,将穿越百年的精神力量具象化,让我们的党的法治初心使命看得见、摸得着。”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说。

《雷经天》主创见面会于近日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该校将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开拓者雷经天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据悉,该剧将于5月底在美琪大戏院公演。

这部大型人物历史话剧由编剧刘思和导演汪起正等国内优秀青年编导团队,联袂舞台美术设计胡佐、服装造型总设计徐家华和主演王洛勇等全国一线戏剧艺术家合力打造。部分主创团队成员及主要演员现身见面会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创作体会。华东政法大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党委书记及学生演员等出席活动。

雷经天是功勋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华政的老书记、老院长,为新中国司法制度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负责审判的“黄克功案”被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仆评价为“为将来的新中国建立了好的法律的榜样”。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华政结合政法院校特色,联合上海戏剧学院创排了原创话剧《雷经天》。该剧以雷经天同志审断“黄克功案”的经历为主要情节线索,通过华政“中国法制史”课堂中现代的眼光回溯、剖析这段历史,用现实与历史的交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使本剧富有独特艺术魅力,展示中国共产党人不平凡的法治建设历程。

image.png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作为法律人,我们要回望历史,不忘初心,听听前辈华政人、法律人的心声”……郭为禄表示,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学习党的光荣历史,汲取党的成功经验,赓续党的精神血脉,进一步教育引导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走好新的百年奋进路。

“我在剧本围读中落泪三次!”扮演革命青年刘茜的学生演员王思棋说。据介绍,该剧所讲述的雷经天老院长明信仰、守初心、担使命的红色故事,不仅是华政人的,也是法律人的,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郭为禄表示,创排《雷经天》是对华政历史文化的回顾,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的展示。法治人才培养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要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维护人民的权利,伸张人民的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需要每一个法律人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实际行动来实现。该剧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从法学教育的角度和中国法治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思考和践行的命题。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虞潇浩表示,要深入挖掘题材内涵、价值与意义,将该剧打造成为记录时代的精品力作,成为法治教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符号。据介绍,该剧自2020年7月启动创排工作以来,先后获批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上海市高校宣传思想文化专项资金资助。

制作人、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石春轩子介绍了到场主创成员和主要演员,王洛勇、于慧、洪彬、贺彬四位主演及学生演员分享了创作体悟。

编剧、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刘思介绍说,希望塑造一群“活着”的历史人物,“还原”1937年的延安,让观众“沉浸”在历史时空中并与历史中的个体产生共情。她借用“审判黄克功”这一历史事件,将雷经天置于社会舆情、党内争议、法律正义的压力之下,困扰在夫妻情、战友情、人民情的牵绊之内,陷入个体的人性、法性、党性的挣扎之中,将其个体经历与精神品格自然、真实地展示出来。

服装造型总设计、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徐家华表示,将在《雷经天》舞台上呈现出华政师生、雷经天及红军军人、延安百姓三组对比明显的群体图像。其中,华政师生以明亮色调为主,服装造型简洁大方;红军军人造型呈现历史感和时代色彩,注重廓形的质朴与沧桑;延安百姓则被赋予体现黄土地的暖色基调。通过大统一小变化的造型设计,使人物风格整体统一又带有各自特点。

“中国的法治之路是伴随着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道路逐步形成的。”舞台美术设计、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胡佐表示,舞台设计着眼于“今天的人回眸这一段光辉的历史”,以“抒写新中国的法制史”为精神内核,立足于用当代的审美去解读戏剧情境,展现历史质感。该剧以雷经天探寻法治的日常手稿为设计意象,将舞台整体空间布局视为纸张,伴随着戏剧情景发展,将“手稿”一页页打开。

见面会现场,雷经天之子雷炳坚深情追忆了父亲雷经天的爱党爱国情怀。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杜素娟、上海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张婷婷分别从文学视域和法治文化视域畅谈了对该剧的看法。

同时,由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主办、档案馆承办的“党和人民的忠实儿女雷经天”人物专题展也在长宁校区格致楼一楼大厅开展。据档案馆馆长朱敏介绍,展览由投身革命 矢志不渝、深耕法治 奠定基础、南征北战 屡建功勋、法学教育 再谱新篇、雷经天在华政等部分组成,展示了雷经天不平凡的一生。

据了解,华东政法大学目前正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搞活教育形式。创排话剧《雷经天》和推出人物专题展就是学校发掘红色育人资源的生动体现,引导学生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明确方向、坚定信念,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据悉,为了讲好红色故事,制作精品话剧,校方及主创团队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对该剧的情节设置、形象塑造、人物语言和舞美设计等方面进行精心打磨。此外,主创团队一行还于3月27日至28日赴雷经天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延安采风,先后前往延安中级人民法院、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陕北公学旧址、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雷经天在延安期间工作和生活情况、延安革命精神和当地风土人情,并初步完成了该剧宣传片拍摄取景等工作。

image.png

image.png

老照片:雷经天在华政接待苏联专家


【相关链接】

雷经天介绍

雷经天,原名荣璞,号经天。1904年出生于广西南宁。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广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1956年起,先后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党委第一书记、党委书记,上海法学会首任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等职。

雷经天主政华东政法学院期间,着力提高法学教育和科研工作质量,极力推进新中国法学教育事业进程。

学习借鉴先进理念,总结中国实践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雷经天提出“由于我国马列主义法学是完全新建立的,过去没有基础,首先就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但是“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苏联是不一样的”,在学术上我们“既要吸收苏联研究的最新成就,同时也(要)总结本国革命法制实践的经验。”

开设司法实践讲座,提出“一切为了人民的方便”。雷经天在华政开设专题讲座,为学生讲授《陕甘宁边区司法工作的特点》。他提出,司法干部要具备“廉、明、公、正、果、毅、详、慎”的条件;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为着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的问题”,处理案件应“一切为了人民的方便”。

深入一线细致调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雷经天上任后,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学生朝夕相处,认真倾听师生意见和建议。他提出以教学质量为先的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要求校领导每人要选一门课程,制定教学计划,边学习、边了解、边教学。

倡议组建上海法学会,搭建学术交流平台。1956年12月,在雷经天等人的倡导和呼吁下,上海法学会正式成立。他把学会视为党团结法学界、法律界人士的桥梁,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先后举办了各类学术报告和研讨会,推动中国法学研究事业继续前行。

更名《法学》,扩大学界影响。1957年,在雷经天的建议下,1956创刊的《华东政法学报》正式改名为《法学》,致力于办成一份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法学理论刊物。《法学》以独到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功力,很快成为当时中国法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刊物之一。

输送优秀法律人才,助力法治建设。1956年,在华政本身师资紧缺的情况下,雷经天积极响应司法部号召,顾全大局,抽调了57名骨干教师,支援上海法律学校和济南法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无私助力新中国法治教育事业。

责任编辑:刘时玉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关于我们  |  资源库  |  版权声明
沪ICP备11045836号-7

沪公网安备3101050200037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