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支招 | 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我”的生活“我”做主

来源:第一教育

时间:2021-02-22 13:18:00


图片来源:CFP


疫情下的寒假让学习回归至本质——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虽然学生也接受教师的“云监督”,但更多时候面临的是自我管理的考验。

据去年寒假期间学生“网课”学习状况的相关问卷显示:超过55%的学生拥有自我规划的意识,且完成自我学习计划,并达成很好的学习效果;超过50%的学生认为网课期间培养了自己的自律意识,更提升了自我管理的能力;但也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网课期间需要家长及教师的督促检查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可见,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一、自律源于信任

心理学博士田宏杰认为,父母应该成为能看得见孩子需求的权威型父母,帮助孩子发展自我管理能力。

权威,意味着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但很多家长却理解其为权力,表现为对孩子的管控或干预。这样导致孩子的自律意识差,父母不管就不学习,或者不听管教,青春期逆反等。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拥有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信任孩子。

转变角色意识

每一个家长都吝惜自己的爱,却常常忽略孩子与成年人的区别。成人视角和思维下,学生就应该学习,孩子吃穿不愁有啥烦恼呢?学习那点事有那么难吗?

这些问题体现了家长的立场,甚至附以“为你好”之名,家长的角色必然就是监督者和训诫者。而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有思想有情感,他们更有生活带来的困惑和疑虑。家长应关注孩子情绪和心理,转管控为接纳,变训诫为交流,做学生成长中温暖的陪伴者。

感受孩子需求

很多家长历经生活的考验,不由自主地移植自己的经验给孩子,甚至让孩子按照自我的要求做事,也就成为学生口中的“强制型父母”。家长以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却不一定是孩子的真实需求。

这样的强制,忽略了孩子需求,导致孩子或者逐渐不重视自己的需求,或者自制力极差,或者陷入过度焦虑的抑郁症状中。为此,家长应感受孩子需求,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虽然未必有求必应,但也是彼此说服的基础。“我能帮你什么”是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开场白,更是建立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条件。

为此,家长可以在放假伊始,采用家庭会议的方式,进行亲子交流和沟通。可以采用类似年终总结的方式,进行家庭和个体“一年大事记”总结,既是一次回顾,也是一种反思,更是一种期待。由此,孩子感受平等和尊重,感受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有对自我发展的预设和展望。

二、自管发于规划

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说:习惯可以主宰人生。学生的自我管理首先落实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寒假恰好是重要的契机,因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间为21天。为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订自我管理规划,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形成自我管理的品质和能力。

自我管理诊断

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一件突破自我舒适区的事情,因为由被管到自管,要克服弱点和惰性,从自我习惯的行为、心理进行改变,由此提升到新的层次。

由此,自管最需要的不是技巧能力,而是坚持的韧性,也即坚毅的品质。学生要想达到自我的突破,还需要对自我有一定的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达科沃斯曾经给美国西点军校的新生设计过一套坚毅品质测量表(如下图),可以指导孩子进行测试,把分数加起来再除以10,就可以算出坚毅力的得分。

自我管理清单

不管自我诊断的情况如何,家长还是要坚信孩子总是会有变化和发展的。成功家长的首要条件就是相信孩子的无限潜力,并且确信孩子会被激发潜能,达到新的成长目标。

家长如果了解孩子,就知道他们最讨厌“被家长看扁和嘲讽”,他们更希望获得世界上最亲近的人的信任和期待。

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自主进行自我管理清单的设计,同时给与孩子完善的建议。自我管理清单首先应是目标清单,分为基础任务和个性任务、突破性任务等,具体可以包括学习、劳动、体育、阅读以及家务等内容。

表格设计如下,可以适当删补。

时间作息安排

在具体内容明确后,为保证任务的完成,孩子还需要制订一张时间安排表。

从以往的学生经验来看,学生很难完成规划的原因恰好出现在时间安排上,那就是有的学生安排时间过于精确,反而导致计划的拖沓和难以执行。这也很容易里理解,因为有些学生会把时间精确到分秒,难以执行后,不但完不成任务,还导致自制力减弱,最后时间安排表形同虚设。

所以,这里建议时间上可以分成块状,比如上午完成几项,寒假作业和阅读,一项完成多少,阅读几页等。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有时候一些临时的变化会干扰计划,从而任务完不成,甚至导致任务延后积压,最后计划成为空文。所以这里推荐大家使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时间管理的理论——时间“四限法”,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程度进行划分,家长可以以此指导孩子区分清单内容。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进行事件区分,假期中孩子除了完成必需的学业外,拓展兴趣、开阔视野也是必需,因此,孩子不可避免会有学习外的事情来完成,这也是学生获得价值感的有利途径。

学生的自我的管理恰恰是对自身生活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于此才能知晓时间安排的重要,才能学会协调和平衡。家长不仅让孩子安排自己,也可以把家庭中很多事情交给孩子进行统筹,这才是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的最终目的。

三、自主成于反思

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不仅落实于规划的完成,习惯的养成,更多时候在于不断克服弱点和惰性。所以,家长要和孩子协商完成规划,更要协商讨论奖惩约定。自我管理能力,更多时候体现一种自我动力。适度的奖惩,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动力。

关于奖惩,我们的家长更多采用物质的方式,时间久了,刺激程度减弱,家长和孩子就陷入到冷战对抗的死胡同。

在此,首先建议家长孩子共同协商奖惩约定,这是可以执行奖惩约定的重要保证;其次,奖惩的量化标准要合适,比如时间长度、次数多少等;第三,采用精神和物质结合的奖惩方式;第四,可以和孩子喜恶相结合。

同时,家长要指导孩子进行每日总结、周总结和假期总结,总结不只是完成任务的记录,还有适当的感悟以及亲子的交流。形式可以多样,可以纸笔记录,可以录音和视频记录,更可以采用作诗、绘画等形式,最后形成家庭重要的纪实内容。

自我管理能力,是坚毅力品质的体现,更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今天,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受困于家长管控的矛盾,但实质也是孩子抵挡诱惑能力的不足。

手机、网络以及各种游戏手段的诱惑不仅挑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挑战家长的放手心理。

面对这样的挑战,有些家长以身作则,在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和孩子一起行动,不做“游戏党”、“手机控”,和孩子一起阅读,开拓新技能,在给予孩子榜样的同时,共情孩子的感受,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样。在成就自己的同时,给予孩子自我成就的力量。

(本文投稿来自上海市中国中学班主任蒋凌雪)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