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上海学生拥有体育一技之长?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10年了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时间:2021-02-03 10:31:39

       先跑圈,再热身,等到可以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了——体育课的传统“套路”,让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

  而如今,学生依据兴趣自主选项;打破年级自然班,组建专项班;实行25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学,对不同专项基础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实施每周4课时专项化体育教学课,三年共400课时的方案;实行包含专项技能、知识、体能、专项经历等内容的综合评定。

  2012年,上海市在17个区县各选择1所高中开展了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年级、班级概念的分层次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率先启动体育课程改革工作。着眼于破解长期以来存在的“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难题,树立学校体育的育人理念,改革授课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需求;依据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体育教育教学规律,开展以“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体育个性化”为特点的体育课程改革,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各学段相互衔接、逐级提升的学校体育体系。  

  试点实验,深化改革

  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希望通过三个学年体育专项学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明显提高,比较熟练地掌握两项以上的运动技能,体育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并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功能,引导学生在专项化体育学习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体育在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激发进取精神、磨炼坚强意志和良好品德方面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全面更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推动包括体育与健身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运动队、体育竞赛等在内的整个高中体育的深化改革。

  2013年起,在试点学校的基础上,九个项目的市级项目中心组成立,开展专项教研活动,研制了九个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健美操、武术)专项课程大纲。同期,市教委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学生对专项化教学表示“非常喜欢”和“喜欢”,近九成的体育教师和校长赞同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方向。

  2015年,21所高中成为第二批高中体育专项化试点学校,徐汇、闵行、宝山为本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整体试点区,市教委正式下发《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同年开始,每年暑假期间(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10月16日—21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对各批次试点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培训时间为5天计40个学时。

  2016年,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开展了第三批试点,2017开展第四批试点,2018年开展第五批试点,实现了全覆盖。

  试点学校,各有高招

  据了解,半数以上的试点学校采用“80+80”或“80+40+40”的形式为体育课重排课时。“80”即将原先的两节体育课连上,总共80分钟,老师教得系统,学生学得尽兴。调查显示,近七成学生表示如今体育教师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技能”、“体能”和“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专项化试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

  延安中学把体能训练放在了专项化教学的重要地位:每节体育课都会安排10-15分钟体能“课课练”,确保学生的体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还认真设计体能练习菜单,更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体能弱项。此外,学校每学期都进行体质监测的统一测试和数据分析,针对监测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制定体能教学干预方案,撰写高中生体育课中常用发展体能练习内容,在教学中构建了练习方法针对性、练习方式趣味性、练习时间可控性、练习形式多样性的干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每年6月初,是高三学子最繁忙的日子,但复旦附中的毕业生却雷打不动地举行自己的“汇报演出”——每年高考前的最后一周,复旦附中的高三学生就会举行《复旦附中体育课程结业汇报演出》,学生全体上场,展示三年体育专项学习之后的成果。每次活动,都会请来家长、任课教师们热情观摩,老师同学们在展示所学体育技能的同时,分享着体育带给他们快乐和幸福。这些年来,这个意义非凡的体育专项汇报演出,已成为复旦附中的一项传统活动。

  早在2010年秋,复旦附中就开始探索高中体育课程的改革方向。2012年,作为首批高中专项化体育课改试点学校,复旦附中大胆明确三个年级同步推进,正式开始“高中专项化”改革之路。目前,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实行按年级分段,以学生选项组合,组建专项班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每班每周四节体育课,每两节课连上,男生设9个项目,女生设11个项目。高三年级则以“两节专项课再加一节基础体能课”形式组织实施教学,专项课组织形式同高一高二,项目包括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等。

复旦附中,每年一次的高三体育课程结业汇报演出

  每节课都有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赛事来检验教学的效果,这是位育中学的尝试。据了解,学校在赛事安排中以个人挑战内容和团队比赛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都可以有上场比赛的机会。

  怎样让学生们更加喜爱专项课?位育中学的特色是“比赛教学融合”。据了解,学校在专项化体育课程中都会安排赛事活动,赛事安排中有个人挑战内容和团队比赛相结合,通过赛事来检验教学的效果。此外,学校“三大球”联赛贯穿全学年,比赛从每年的十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六月份结束,做到班班有队伍、天天有比赛。此外,中场休息有班级女生罚球比赛,男生还有上篮比赛,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场比赛的机会。 

  为了让操场成为德育的沃土,位育中学还利用丰富的体育资源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比赛活动,耐力达人赛、健身达人赛、乒乓球精英赛、羽毛球精英赛等等,各具特色的赛事遍布于整个校园之中,树立锻炼的榜样,弘扬体育特色的风采。 

位育中学,体育特色融入文化

  达成预期,初有成效

  2014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时任上海副市长翁铁慧代表上海将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试点的实践经验向全国进行了介绍。2018年《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列入教育部“全国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优秀改革成果”名单。曹杨二中的《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研究》荣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体育课选喜欢的练,在毕业时有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且可以让它陪伴终生——10年来,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得到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专项化体育课改充满期待。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通过视频连线为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做专题报告

  在市、区、校各级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本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学生们对专项学习表现出较大兴趣,专项技能水平有所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也有所提升;学校领导对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给予了较大支持,改造体育场地设施,提供排课优先,完善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比较高,也感受到较大压力,提高了进修学习的自觉性;推进了课内课外的联动发展,加强了学校运动队建设等,同时不少学校都结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了探索。如,嘉定二中根据自身现状,按照“全局统筹,宁缺毋滥”的原则设置专项项目,做到了项目精炼、分布合理、场地设施充足、符合教师专项,使得体育教师专项对口率达到了100%,专项化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吴淞中学和行知实验中学基于在体育传统项目上拥有丰富教学资源,且承载着学校体育文化,将学校体育传统项目作为体育专项化改革的主要实验对象,积极开展传统运动项目,如田径、射艺、舞龙舞狮和武术等体育项目,专项化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训练融为一体,更好促进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体育教育感受。

  “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有了一到两项比较拿手的体育技能,让他们到了大学之后,可以继续自己的运动爱好,”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工作推进协调组组长、原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姚颂平教授说,“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女同学对于体育课,喜欢的多了,校长们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提升了,很多试点学校想方设法‘扩大’体育场地设施,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 

  督评促建,补足短板

  2013年起,督导专家团队成立,定期到试点学校对专项化课程改革进行督导调研工作,了解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和存在困难,有效推动课改进程。督导调研采取随堂看课+课后座谈的形式,原则上按照学校既定原始课表看课,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截止目前,已经完成对于前四批次试点学校的赴校督导工作。

  2019年,本市学校体育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对第一二批的38所试点学校进行了评估。评估内容为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成效、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基本指标体系落实情况和2016至2018年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以及师资队伍情况。在全市前两批次38所试点学校中,复旦附中、延安中学、位育中学、民立中学和五爱高级中学被评定为“优秀”。评估结果显示,第一二批次的38所试点高中的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工作成绩斐然。各校领导都比较重视这一项课程改革工作,给予了较大支持。在教学方面,专项教师能比较合理地运用技能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施教,一些学校在专项课外利用体育社团等方式发展其他运动技能,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少试点学校把体能作为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抓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总体上2016至2018年学生体质测试优良率从34.7%逐年提升到42.2%,不合格率从4.5%逐步下降到3.3%。

  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推进协调组专家认为,即使是每周4课时的专项化体育课,还不足以实现“健康第一,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因此需要探索高中体育课内课外的一体化发展。“课内是主体,课外环节可以对课内起补充、扩展和提升作用。不少学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逐步完善学校每年的运动会,加强学校运动队,尤其是传统强项运动队建设,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既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又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姚颂平教授说。但他同时指出,试点学校实施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不少高中学生的基础运动技能尚不完善,因此有可能影响进一步掌握和提高专项技能水平,此外,一部分体育教师的专项对口率比较低,未来需要努力提高教师专项教学能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