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秉烛为教育——《红烛于漪》走进“学于漪·铸师魂”师德论坛

来源: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臧莺

时间:2021-01-19 10:11:10

       为致敬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传承于漪的教育精神,彰显上海基础教育的先进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于去年9月出版了《红烛于漪》一书。1月15日,由华东师大一附中等6所学校联合主办的“学于漪·铸师魂”师德论坛暨启动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举行,《红烛于漪》成为师德论坛的首次分享图书。


       据了解,当天的论坛由上海市特级校长、华东师大一附中校长陆磐良主持,参加论坛的有来自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书记、正高级教师、思政特级教师周增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李芳;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陈薇;虹教系统干部梯队建设专家组专家、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原局长徐虹;虹口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特级书记汤国红等领导,以及6所学校的校长、书记;虹教系统干部培训第三、第四梯队全体成员及各校教师代表,论坛还通过创新泰克向全市进行直播。
       此次论坛请到了《红烛于漪》一书的作者、上海音乐学院教师董少校,向与会成员作了“于漪求索历程对教师自我发展的启示——从《红烛于漪》说开去”的专题讲座。在40分钟的时间里,董少校谈到了于漪的教育思想观,她心中有学生,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于漪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于漪的学生观,不是把学生当“容器”,而是把课堂上单向的教授转变为双向的对话。据董少校介绍,于漪平均每堂课与学生互动的次数是113.5次,教“形声字”时最多一次互动达到216次。于漪的教师修为观,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她把教师职业当做一种崇高的事业去追求,不为名利和权势所惑,上世纪90年代还拒绝过60万年薪的聘请,而是选择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培养年轻教师的事业上。于漪的教育自信观,则体现在她的文化自信上,在外语学习的热潮中,她坚持捍卫母语教学的地位,即使自己发表科研、教研文章,绝大多数也发表在中国的刊物上。“于漪教育思想是一座富矿,有待进一步挖掘。”在董少校看来,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还是高校教师,都应该立足本地、本学科,从于漪教育思想中寻求契合点,于漪谈学科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观点,不仅适合语文老师,还适合其他学科教师、校长,以及区域教育管理者。

       在董少校将于漪孜孜求索、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带给现场教师,并引发了教师们巨大的思想共鸣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李芳现场向6所学校赠书,希望通过阅读与实践相结合,将于漪精神发扬光大。据介绍,《红烛于漪》一书是2020年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是一部聚焦“人民教育家”于漪的人物传记和纪实文学,叙述了于漪成长奋斗历程、展现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光辉形象,阐述了“忠诚、坚毅、仁爱、担当”的红烛精神。该书首次亮相于“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一经出版就荣登《光明日报》2020年9月光明书榜,并入选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策划出版《红烛于漪》正是深受‘于漪精神’的感召,希望带领读者,感受到她的忠诚、坚毅、仁爱与担当,走入基础教育老师的心中。”李芳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的另一个亮点是微论坛和微报告。微论坛“传承‘于漪精神’肩负伟大筑梦”由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华东师大一附中正高级教师、思政特级教师陈明青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副校长王穗、北虹高级中学的学生处主任陈奕、曲阳第二中学的教导处主任李名昇分别从于漪思想中的学校管理、立德树人、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华东师大一附中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王新为大家作了微报告“党建引领下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从身边生动的案例开始,提出要坚持做有灵魂的教育,秉承“研究型”办学理念,依托党建引领,以“学校党建——文化涵养——专业自信——教师发展”为基本线索,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建立了党建引领下的师德师风建设共振机制的实践探索与大家做了分享。虹教系统干部梯队建设专家组专家、金山区教育局原局长徐虹为微论坛和微报告做了精彩的点评,对微论坛和微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华东师大一附中的实践和探索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微论坛的问题研讨也比较深入。
       据悉,本次论坛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的开始。作为主办单位的6校校长、书记共同向全区教师提出弘扬于漪精神的倡议。论坛第一站的华东师大一附中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王新向论坛第二站的曲阳第二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龙艺传递论坛纪念杯。参加了此次论坛的教师们纷纷表示,于漪老师“一生秉烛为教育,一面旗帜传薪火”,“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力量传播开去,让更多的教育故事被娓娓道来,让更多的教育理想被点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