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上海市委建议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系,探索扩大医保范围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栾晓娜

时间:2021-01-18 17:29:55

如何更好地推进上海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数据显示,中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中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异常总患病率为15.6%。而上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即将召开的2021年“上海两会”期间,民革上海市委拟提交一份提案,对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支持体系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力量不强,师生比低

提案指出,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尽管上海已布局了“1+3+16+X”工作网络和区级“一体两翼”机制,但能够观测到的心理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对这一问题进行“全流程”追踪发现,还有很多问题短板。具体包括:

一是校方专职心理教师力量不强。

目前,上海中小学专职心理老师主要来源于高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和取得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的教师。由于资质和地位边缘化,师生比极低,一般中小学仅配备1-2名心理教师。同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的相关培训尚不能满足心理教师提升能力的培训和督导需求。

二是医院专业医师资源严重不足。

精神医学与精神卫生方向的临床医生,尤其是青少年专科的人才缺口巨大。如市精卫中心青少年专科医生20人,区级中心更少;限于门诊量大、人才紧缺,市精神卫生中心目前只承担一项医校培训项目,还不能充分发挥专业溢出效应,制约了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工作网络中的有效传播,进而导致“第一现场”识别预防能力薄弱。

三是政府支持效能有待提高。

卫健委12320热线和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虽然知晓度较高,但心理问题对“在场性”要求较高,而电话也已不再是这一代青少年熟悉的沟通方式,因此选择意愿较低。作为“一体两翼”中的一翼社区(街镇)心理辅导室,是青少年除了家庭和学校以外最可及的庇护所,但因为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社工未能配备到位,知晓度不高,利用率有限,未能发挥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和干预最前线响应作用。

四是信息孤立制约问题识别与追踪效率。

个案的暴露和干预过程分散在不同部门,如学校、心理热线,甚至包括少年法庭。出于对未成年当事人的隐私保护,以及公共管理各机构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这些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和意愿,无法对个案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追踪。如少年法庭中青少年的家暴、性侵等案件,对于监测和追踪高风险个案有重要意义。而司法系统与学校、社区的互动以普法教育为主,未包含面向心理监控的信息交流。

五是心理治疗的家庭经济压力过大。

出于对药物干预的抵触心理,家长通常会选择自费且昂贵的认知疗法干预。即便选择药物干预,家长也倾向于副作用较小的进口药物,大部分也不在医保之列,心理疾病的干预是个长期过程,家庭经济压力很大。

亟待建立符合青少年需求的心理学教育体系

针对上述问题,民革上海市委在这份提案中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第一,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体系的资源供给。

专业教师、医生和社工的培养及用人制度等人才建设是基础。亟待建立符合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管理要求的心理学教育和精神卫生临床医学教育体系,并给予在职教师、医师、社工良好的职业待遇和前景规划。

此外,建议增加对专职心理教师能力培养的多渠道资源投入,如参加高校举办的工作坊等,多方面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和信心。尤其是组织更多医教结合的项目,充分发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两大主要支持系统的信息流通:知识共享和能力共建。

第二,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度保障作用。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从家庭、学校、政府和司法保护四方面给予规定,然而对于危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出版和网络信息,未给予足够关照。建议以“新未保法”为上位法,尽快制定或修订更细化的地方性法规。

第三,通过数据治理提高监测和干预效率。

建议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打通相关部门和机构的信息壁垒,提高数据共享的覆盖面;通过随申办市民云获取到市民的医疗信息,在后台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就医信息做标记,在不侵害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推送给相关机构,并设置预警机制。

此外,在国际通行的筛查工具基础上,尽快建立有针对性的、且具有本市特点的筛查条目数据库。应坚持国际通行的透明度、目的限制、最小必要等个人信息使用原则,在系统技术、算法模型实现高安全性、稳定性后有序推进。

第四,打造青少年心理问题科学防范的共治生态。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管辖仍主要由教委德育室负责,而心理健康包括认知、情绪等诸多方面,因而不能简单划归于德育。建议以更科学更专业的制度构建理顺行政关系,优化政府在这一领域的功能和作用。

同时,提高全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科学认知,使家长能够对心理咨询和就医保持平和心态。互联网内容产品提供商也应将维护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政府、学校的互动,自主创新相关预警、保护技术。

第五,进一步研判探索扩大医保覆盖面。

青少年心理健康医疗服务,关乎下一代国家人口素质红利,对于纳入医保范围应该进行更积极的论证研判。建议识别心理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特效药和特定的心理咨询和干预疗法,并出台推荐清单,根据国家及地方预算适度扩大医保覆盖的范围,从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