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焦虑”“内卷”成为2020教育热词,这场大会呼吁让教育重归“诗性”……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 袁曼舒

时间:2020-12-14 16:33:59

上周末,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群贤毕至。学生们身着校服,向到来的嘉宾鞠躬致意,一声声“先生好”烘托出校园里浓浓的书院文化氛围,一场关于“诗性”的教育大会正要拉开序幕……

童心天然是属于诗的,因其纯粹、本真而富有热忱。当下的教育有没有把孩子们心中蛰伏的诗性唤醒?他们紧凑的课程表中,是否有一点留白给生命的遐想与放空?

12月12日,以“诗性生活与君子养成”为主题的2020第五届“君子养成大会”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举行。谢遐龄、吴冠军、王意如、鲁邵臣、郑朝晖、黄玉峰等专家教授、名师名校长齐聚,针对当今社会普遍的焦虑,探讨如何用美好而优雅的方式,让诗性重归教育。

2020第五届“君子养成”大会现场

据了解,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上海市写作学会、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发起的“君子养成大会”此前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第一届主题为“当代教育与君子养成”、第二届主题为“人才选拔与君子养成”、第三届主题为“五教与君子养成”、第四届主题为“教师素养与君子养成”。

何为诗性?为何我们呼唤诗性?

吴冠军:未来社会依赖“诗性觉醒”后的人物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吴冠军引用当代思想家吉奥乔·阿甘本(Giogio Agamben)提出的概念:The Man Without Content来表达他理解的诗性。

在他看来,“真正的人”是没有框架的,不是像机器人那样被预设好程序的。一个孩子说的话可以很惊艳,可以充满灵性,正如元好问笔下的“一语天然万古新”。“我们呼唤‘诗性觉醒’,便是要找回Infancy(婴孩状态),这个状态才是人的创造力所在。”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吴冠军谈“诗性觉醒”

吴冠军认为,教育减负始终无法看见实效的原因在于将分数作为竞争的唯一向度,“大家以这个目标彼此竞争,彼此衡量,便会陷入到博弈论的困境:我减负了但别人拼命加速怎么办?”教育内卷如同国际军备竞赛,彼此“卡住”。

在他看来,要破局首先要看到整个时代的变化。“今天的赛道上,和你竞争的不仅仅是你左右的同学,还有另外一个力量:人工智能。所有重复性的训练,人工智能做的比你更好。”如果教育的所作所为只是重复性的训练,让孩子远离诗性,像个机器人,但又比机器人多了焦虑,人的生命便会在各种各样的焦虑中变得灰暗。

曾目睹许多年轻人排3小时的队只为买两杯网红奶茶的吴冠军感慨良多,“这些年轻人在学生时代是那么辛苦,学习的作息安排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卡死,最后却把大把大把的时间放到排队上去,这是怎样的悖论,这是怎样的荒谬?”

在他看来,越来越多人在未来社会可能会成为“无用阶级”,因为在以分数为唯一向度的教育模式下训练出的解题能力,在未来没有用处。“我们会不会就这样一路拼命拼成‘无用阶级’,这是一定要看到的。今天我们讲诗性觉醒,这不是一个号召,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未来的我们在哪里?”

吴冠军指出,未来社会是Postwork Society(后工作社会),“未来只要是重复性的工作,就越来越不会向人打开,因为人工智能做得足够好。”也因此,未来社会呼唤“一语天然万古新”的人物,而不是重复性的、没有灵性的人物。

诗性觉醒就是要重思如何激活孩子们身上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这个才是我们今天仍然比人工智能更优的地方。未来的世界可能是人类与非人类共同创造的世界,在创造性上面我们仍然能够拔得头筹。未来社会真正依赖的人物,一定是诗性觉醒后的人物。”

诗性教育何以养成现代君子?

鲁绍臣:从内卷竞争到成人之美精神养成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鲁绍臣指出,整个近代以来的生产实际上是以看得见的“物”生产为主导,人围绕物转,人的信仰、人的德性、人的诗性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人的“聪明”,人和人之间不再是以诗性的方式去相处,而是类似动物的竞争。

在鲁绍臣看来,教育的内卷,实际是市场内卷的再反映。一家教育机构的广告语令他印象深刻:您来,我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今天很多孩子总说心情不好,根本原因在于内卷化的生活样态。“当他感到强大的压力和利益感的时候,就会有抑郁。”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鲁绍臣从哲学角度谈诗性教育与君子养成

鲁绍臣介绍,西方有一位专门研究自由的知名哲学家叫米尔,他的父亲按照今天人们讲的“内卷化方式”把他培养很成功:20岁就懂很多语言,写了很多著作。然而,米尔说他一点都不幸福,完全没有童年,没有做人的感觉,他的后半生在自传中完成自我救赎。

鲁绍臣指出,今天我们过多强调竞争,缺乏成人之美精神的养成。然而,成人之美在中国古代是作为君子非常重要的品质。成人之美意味着不只是与自己和解,也包括与他人和解;不只是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人工智能与人的最大差别而在于没有“道”。“一个人如果弹钢琴的技巧非常强,达到炉火纯青地步,也不一定能成为真正的钢琴家,因为没有‘道’,知音是道德层面的相通。今天的很多流行音乐可以用人工智能完成。我们称之为大众文化工业,而不是真正的艺术,因为它本身没有‘道’在里面,无法形成浩然之气度。这种气度应该是非利己、非功利性的。”

用内卷的概念无法产生更高形态的生活样态和生产样态,这是整个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最大困局,也遭到诗性生活抗衡。那么,在内卷的竞争环境下谈“诗性教育”是否太“奢侈”?

对此鲁绍臣指出,今天的生产已经开始转型,不再是以有形生产为主导,而是逐步进入到情感、精神的生产。“当我们以为诗性教育将会和孩子未来的成长冲突矛盾的时候,实际上我告诉大家如果按照哲学的研究,未来实际上真正代表着发展方向恰好是诗性教育。标准化的教育实际上到达了历史末端,新的时代必定是以诗性的、开放的、试错的、探索性的教育为主导。”

鲁绍臣也指出,在转型的萌芽时期,绝大多数学校仍然实施的是标准化教育,这和中国生产需要大量“打工人”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是我们希望自己孩子走在时代前面,我的思考是,学校的教育可以标准化,但在家里一定要以孩子为中心。在家庭的教育中,不应该让孩子做刷题工作,尤其如果你孩子还小,要用试错性教育让孩子去探索,才可能使孩子有诗性地成长,激活创造性、探索性。”

诗性教育如何落地?

沪上教育大咖分享心得体会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指出,君子养成是一个过程,诗性养成也是一个过程。“孔子在《论语》里面讲了君子之道三个方面,仁者不优,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真正能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人的发展状态需要长期的修为。”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指出诗性与君子养成是一个过程,需要从具体问题入手加以建构

仲立新还指出,不能脱离日常生活去讲诗性和君子养成,要在实践中间从一个一个具体问题入手加以建构。大会上,来自教育界的三十余位教育大咖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对于诗性教育的思考。“第一教育”精选了其中部分金句与您分享:

众多教育大咖分享对诗性教育的思考

王意如谈“诗性写作”

所谓诗性写作,从诗歌出发又不局限于诗歌。第一,从学生写作动机讲,应该自然、愉悦、非功利的,如果是为了分数、为了老师写作,那一定不是诗性写作。第二,写作内容应该是审美的、哲思的,写作形式又是感性自由的。什么是诗性写作?就应该是自然的、愉悦、感性、审美、哲思的,归根到底是非功利的。

(王意如: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中文自修》杂志主编)

郑朝晖谈“诗性课堂”

所谓诗性课堂是对现实功利性和过分强调工具心的现实教育思想和教育存在形态的反抗,诗性的课堂应该是真善美的结合。我觉得诗性课堂当中,首先应该有充满爱的老师。第一,有爱之德,课堂为了成就学生存在,这个课堂要最好地去展现学生在和文本相遇过程当中的所有的美好。第二,老师的爱还要有爱之才,我们要努力的锤炼自己,让每个老师能够从现象化、机械训练当中超越出来,能够真正站到语文的本质上去理解所面对的语言产能。

(郑朝晖: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樊阳谈“诗性行走”

为了追求教育的诗性,我坚持了30年行读万里。每月的一个星期天我会带领学生在上海周边进行人文行走,也会去感受古老文明,这些年来已经积累41条全国行走线路,跨越24个省,170多个城市。诗歌伴随着师生行读万里,诗人的灵魂复活于人生的现场,学生在行读中激起生命的热忱与人生的情谊。应试愈演愈烈,有一位学生说,因为有人文讲坛和人文行走,让他的少年时光仍然充满诗意。

(樊阳: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

姜乃正谈“诗性家教”

张弛有道很重要,现在很大弊端就是家庭把孩子塞的满满的,双休日孩子两天没空。我们学校给家长们提出一句话,一日休整。休是一个字,整是一个字,休就是休息,要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整是整理,要学会整理。被动学习没有出息,要学会自己整理知识,一日休整就会张弛有道,学会自己整理的学生肯定比被塞得满满的学生厉害。家庭需要什么?营造积极、进取、风趣的氛围。讲到诗意,积极进取就是诗歌里的盛唐之音,在这样氛围里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会非常好。

(姜乃正: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副校长)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中国哲学、社会学博士生导师谢遐龄听完大会后表示,现在社会对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有着非常大的需求,要创新就必须发展个性。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诗性教育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探索,让人有灵魂、有灵性。

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总结,诗性不是写诗,而是孔子说性与诗,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自觉性,这就是性,性就是人情,人情就是天理,天理无非是人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终身幸福,幸福是内心的感受,而不是“比别人幸福”。希望教育能够走上正道,希望教育能够真正的发展,真正提高教育的功能。

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作总结发言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