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材如何改变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松江用一场展示活动进行了演绎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0-12-10 15:16:13

当一本书和一块黑板变成声、光、影的组合,知识就从枯燥乏味变得有滋有味,课堂也变得生动、主动、灵动起来。12月8日,"推进深度应用 促进有效融合"2020年松江区数字教材应用研究项目展示活动在松江区教育学院举行,以试验项目的语文学科为主进行了课程展示、经验交流等专题展示活动。

活动现场,方塔小学语文教师包涵文和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语文教师谢凯玲分别执教了"西门豹治邺"和"愚公移山"。两节课均依托平台,从“只见一人”到“人人参与”,师生之间互动更多,范围更广。通过平台,教师可即时掌握学情,有的放矢地巩固学生的薄弱之处,也可以便捷地看到学生的可视化作业和任务结果,选择最适合教学目标的作业进行典型评讲。

例如,谢凯玲将学生课后上传的两幅人物反馈图同屏展示、讲评,这样更具有针对性,即时反馈学习效果的方式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数字化手段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直观形象的情境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也让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感。

在点评环节,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薛峰提出,“深度应用”与“有效融合”要基于学科本质,应当以语文要素的落实为主旨,不是简单的概念化的落实,应当在学生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落实。他以本次示范课为例,深入分析了语文要素的落实方式。教师通过引导提供了一般的思考路径以及相应的注意点,提炼关键信息,做出判断。指向语文要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和技术进行更深入的融合,可以促进教师“教”与学生的“学”,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一定的操练并沉浸在学习中。同时,数字教材的数据留存,使得教师辅导更具针对性,教学情况更具可分析性。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曹刚还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数字教材的课需关注学科本身需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及数字教材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提供的支持。以本节初中语文展示课为例,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进入对学生思维能力、审美因素以及文化修养的培养。数字教材对于课程的支撑体现在借助数字教材将全体学生即时思维所反映的学情呈现出来,老师对外现的学习结果作出即时学情判断,将学情或学习结果转化为即时的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松江区教育学院副院长董秀龙表示,数字化教材项目作为松江区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坚持整体布局。基教科、研训部、学校通力合作,有序推进,加强教师专项培训,不断提升教学应用的能力,积极推进数字化教材常态化应用,用数字教材推动松江区课堂教学变革,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给未来的教育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必会进一步推进松江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水平。

松江区语文教研员及语文学科青年教师代表就数字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微论坛交流,围绕数字教材相较于传统教材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及教研实效、助力校本资源打造方面的优势进行深入的研讨。学生也通过线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数字教材课堂中的学习感受。

数字教材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融合多种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及时性和趣味性,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善学、乐学、优学。不仅让学习更高效,成长更全面,同时也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研转型和教师发展。当然,数字教材的使用也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还需不断学习和研究,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促进数字教材的常态应用和深度应用,让语文课堂在数字化教学中变得更加优质高效。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数字教材项目总负责人张新宇支持数字教材的理念从以数字教材本身为核心的应用转变为以数字教材为载体,以技术融合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的目的是为了深度应用及思维深度的增加,最终助力教学。判断成效的标志应当从教学方式转型及教学效果的层面,不以技术使用的多少及是否炫酷做为标志。基于学校环境,从装备教师开始,满足备授课、演示、课后整理的需求,通过精心的预设及诊断情况的针对性措辞,及时把握情况寻找切入点,基于结果的呈现让学生充分交流,反应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数字教材的使用的重心应当在于诊断之后深层次的教师处理、充分成果展示基础上学生的深度参与及以资源为引导的学生自主学习。

最后,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付炳建表示,当前技术手段下,数字教材的信息化融合服务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有难度、有机遇、有抓手、有方向。数字教材是一根线,是串起教学环节的珍珠,这种教学教研方式的转变极具意义。他也指出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当扬长避短,正确认识,竖立正确的信息观,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应用好信息化工具,通过长期累积与推进,合理利用好工具,避免不良影响,最终将数字教材应用拓展到全学段、全学科、全学校,推进常态化应用。

记者 程媛媛


责任编辑:程媛媛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