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德育大文章,上海创新“三圈三全”育人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 谢然 程琳

时间:2020-12-07 16:17:40

徐汇中国中学围绕“科技发展与时代精神”“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等维度研发研学课程,加深学生对现实背景下个人与家国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上海市控江二村小学推出“畅游文化长河,探寻历史足迹”“四史”教育主题展,引领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历史脉络,感受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 

近年来,上海一体化构建大中小幼各学段纵向衔接、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融合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紧抓课堂阵地,盘活实践资源,丰富育人内涵,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紧抓课堂阵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时期。伴随孩子成长全过程的德育课怎么上?

日前,上海市教委公布首批百门中小幼“中国系列”校本课程。上海的德育课程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序融入到各个学段、各门课程的教学中。

在上海市市东中学一节“聚焦中国成就 为祖国点赞”思政课上,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杨浦滨江公园讲起,回顾杨浦滨江从大型工业中心向城市滨水空间的转型,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展开探索,让原本离学生很远的历史变得很近,感性、接地气的讲述让爱国之情自然而然走进孩子的心里。

上海市实验小学开设的一门校本谈话课,因为其“聚焦小话题,开放大讨论”的活泼形式而深受学生喜爱。目前,学校已设计了“祖国赞歌”“友谊连接你我他”“诚信,人生之金”等16节主题谈话课,以疑问的呈现、榜样的激励、问题的批判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充分的交流讨论中谈事实、谈标准、谈做法,在多元价值观的激荡中辨明方向,形成基本的价值标准。

上海不断在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建设中改革创新,将思政课作为“跨学段”的有机整体,从幼儿园到高中,贯穿教育全过程。上海市建设了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区(教育集团)”,以“讲台上的新思想”为主题,打造“我和我的祖国”“伟大的起点”等系列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观摩课。

大学教授走进中小学的课堂,联手探索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课也成为日常。不久前,复旦大学学生与杨浦高级中学学生同上一课《共产党宣言》,共同品味真理的“甜”。复旦大学和杨浦区还将继续携手成立杨浦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生实践基地和“星火传承”志愿者服务队,探索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一体化实践。

打造实践大课堂,让德育“有感而发”

德育不止于三尺讲台,从思政的“小课堂”到社会的大舞台,上海教育系统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深化文教结合和馆校合作机制,联动各方,盘活、集聚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将“知”更好地内化为“行”,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身为接地气的感性体验。

杨浦区少年宫里,“百年大学”主题实践馆浓缩了区域内八所高校资源(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展区设有各高校特色课程体验,让学生深入体验杨浦“百年大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积淀。

行万里路,寻中国根,铸民族魂。上海充分利用657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329个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绘制成了上海百万青少年红色教育实践图谱,搭建形成上海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红色教育联盟。

毗邻武康路的徐汇区爱菊小学在设计四年级主题活动时,充分利用了地缘优势。学生们以小队为单位,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深入社区,寻访名人足迹。巴金故居、张乐平故居、罗密欧阳台、柯灵故居……在咫尺之遥的家门口,孩子们亲身感悟了文化名人的魅力,感受榜样的力量。

作为全国影视教育实验区之一,浦东新区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影视教育活动。2019年“辉煌七十载、光影映初心”影视系列活动汇聚观影、影评、电影海报绘制、影视社团展示等多种形式,展现浦东校园影视活动的多彩和活力,增加学生关于新中国70年历程的了解,培育爱国情怀。

上海还连续20年组织实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月”“中学生时政大赛”“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活动;持续多年组织开展上海市“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小学时事课堂教学展示”评优活动 ;让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在心灵中扎根、在行动中闪光。

这些独特的尝试正是上海中小学德育实践的一个个缩影。通过充分利用在地资源,并与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实践手段相结合,“传承传统文化”与“树立民族自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亲切可感的身边物、身边事、身边人。同学们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增进了对民族的了解与热爱、对时事的思考与探索。

加强家校协同,营造合力育人生态

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服务,是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为孩子创设身心健康环境的重要一环。上海积极探索家校协同共育机制,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上海市教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深化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推动建设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

通过加强“3+16+X”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格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五进”(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楼宇),打通“最后一公里”,为家长提供了就近就便的支持和帮助。

研发分学段《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心爸心妈成长记》家庭教育心理漫画系列,形成“亲子沟通技巧”“行为习惯养成”等近100门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菜单,配送到各中小学、社区学校、学习点,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上海首创的家长学校,打造“家长开学第一课”,线上线下齐发力,累计百万家长线上收听、线下互动,构建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动体系。

在市级层面的引领下,各区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的工作机制。静安区为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整合区家教指导中心、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方面资源,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学校办学。近三年研发与汇编介绍学校经验/教师经验/父母经验文集共8册,在慕课平台上线包括家庭教育通识、衔接教育、注意力品质、亲子阅读、亲子沟通等共40余节微课。

家庭教育工作“心”模式是松江区凝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力量,努力探索出的一套家校协同模式,共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体会生命的价值,学会自我保护和抵抗挫折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长宁区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专家顾问制”为长宁区的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平稳度过“疫考”做出了突出贡献。“心理顾问制”及时为学校提供基于专业的咨询、指导和帮助,学校参考心理顾问的建议和意见开展识别筛查和危机干预等心理服务工作,帮助长宁区畅通医教结合的“最后一公里”,受到了家长与学生的一致认可。

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推进线上线下多维度、重点时段多途径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上海通过各套“组合拳”,为学生筑牢“防护墙”。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